名聲在外還打什麼廣告,這完全在花「冤枉錢」?

廣告,總是“陰魂不散”的徘徊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企業,廣告是他們在商業社會中立足和找尋存在感的最直接的方式。

簡單的概括,一般廣告的目的無非兩種:

  • 名聲在外,繼續鞏固品牌地位。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移動聯通,寶馬奔馳都在不停的佈局廣告。但一般是在新產品新服務推出後發佈。
  • 新企業新公司,名氣有待提高,通過廣告集中曝光,給用戶進行品牌價值傳遞。更重要的是快速形成轉化,促進銷售。很多企業在無人知曉到家喻戶曉,廣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世界盃期間,大小企業輪番轟炸。名氣甚至蓋過了強隊球星。

不過,有的企業或者產品,暫時沒有新服務,而且已經家喻戶曉。但他們還是在花著’冤枉錢‘。比如,抖音。細心的小夥伴應該注意到,在商場的LED大屏,在戶外廣告牌,在公交車站臺,依然能看到“抖音”的廣告。在很多人看來,像抖音這樣的已經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APP,是不是可以不用打廣告了呢?還能節約大量的費用,難道停止廣告人們就不用抖音了嗎?為什麼它還要一如既往地花這麼多錢繼續打廣告呢?

名聲在外還打什麼廣告,這完全在花“冤枉錢”?

所謂“家喻戶曉”是靠不住的

比如一家企業大規模的佈局廣告,不僅樹立了品牌形象,而且能提升產品在市場中的佔有率,生產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此時,企業會進入到短暫的自戀期間,認為品牌已經家喻戶曉、產品銷售節節攀升。就不用繼續花錢砸廣告了,此後暫停了所有廣告活動。結果呢?在一段時間過後,產品的銷售變得乏力,市場佔有率也逐漸下滑,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困難或者危機。

原因何在?企業在長時間處於淡定狀態,一方面造成市場信息閉塞,另一方面造成消費者對該產品品牌的淡忘。就如當時火爆的某白金,現在還有幾個人會記得。

名聲在外還打什麼廣告,這完全在花“冤枉錢”?

企業、品牌持續佈局廣告有以下幾個目的:

人們總是很健忘

雖然在目前已經有了強大的人氣,但如果持續不聲不響,大眾會怎麼想?很多人都會開始懷疑,這家公司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是不是破產倒閉了?所以時不時丟一個廣告出來,無非就是告訴大家,我還活著,而且活得不錯。

培養新用戶

持續推出廣告,有可能來吸引和培養新的品牌用戶。這一批新的用戶有可能在最初和目標受眾不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成了目標用戶。比如我們身邊的長輩,之前對互聯網認識缺乏,但身邊的朋友這個也在說,那個也在聊,也嘗試下載使用。最終成為忠實用戶。因此需要對他們進行推廣和宣傳,也有可能是因為之前不接受品牌的文化,但現在接受了而成為品牌用戶。總之原因很多,但要培養新的消費者,廣告無疑是一個好方法。

鞏固市場

企業通過不間斷的廣告宣傳,可以時時提醒自己產品的消費者和對自己的產品已產生消費偏好的人不要忘卻自己的產品。

同時,通過對自己的產品不同於其他品牌的同類型產品的特點的不斷宣傳,還可以說服潛在的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產生興趣,促使他們購買自己的產品,從而達到鞏固已有市場、維持或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的目的。

名聲在外還打什麼廣告,這完全在花“冤枉錢”?

傳統廣告和互聯網廣的博弈

目前的廣告方式,主要有傳統廣告與互聯網廣告。大多企業認為,互聯網成本低、傳播快。完全可以忽略傳統廣告。這樣認為是比較片面的。就如上述例子,“抖音”家族作為一家強大的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佈局傳統廣告方式。

在當今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廣告營銷似乎已取代傳統廣告地位。微信、微博、抖音這些大流量社交平臺,不僅擁有海量的流量,還能夠讓品牌就像你身邊的朋友一樣,讓廣告變得更加貼近用戶生活。

這個話題,同時還牽涉到一個爭論:傳統廣告和互聯網廣的博弈

中國的互聯網其實並沒有想象那麼深度發展,在有些方面是互聯網無法代替的。而且有很多行為都是人類幾千年的默認行為,對於年輕的互聯網來說,想進行改變、改革、顛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互聯網營銷,目標人群無異於是那些思想比較活躍的年輕人而已。

而傳統廣告面向的群體更加廣闊。

玩轉線上線下才是王道

名聲在外還打什麼廣告,這完全在花“冤枉錢”?

廣告並不僅僅是宣傳促銷的工具,而是企業與品牌的呼吸。

如果把企業比喻為人

大夥判斷你是否還健在,主要是看你有沒有動靜,是否還在喘氣

只有通過平穩有規律的呼吸,才能告訴你的用戶,你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停止廣告,就等於停止呼吸。。。

可別自尋短見,越是在空氣稀薄的時候,越是應該努力大口呼吸。

經濟形勢越是危機,企業越應該通過廣告等宣傳工具來顯示自己的生命力。

這不僅有益於自己的生存,更有助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地顯示自己的實力。

·END·

名聲在外還打什麼廣告,這完全在花“冤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