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第一镇”——山西碛口古镇,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


碛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全镇面积108.45平方公里。

碛(音qi)口,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城堡,距离碛口不远,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由于从碛口再往下游走,黄河河道中有暗礁和激流,落差巨大,船只不适合通行。上游来的商船只能在碛口停泊,货物改走陆运。因此碛口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这成就了碛口的繁荣。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历史的辉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碛口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

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夜间屋里说话,对面总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碛口古镇是一个还不被很多人熟知的名字,作为一座沉默已久的古镇,它在2005年,被确定为我国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同年,它还获得了一个级别更高却不容乐观的称号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将碛口公布为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

碛口古镇面积约 2 平方公里,是碛口景区的核心区。 黄河古镇的明清建筑群以卧虎山为依托,分布在一条五里长街与十一条小巷中。

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

据记载,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店铺林立,除本县外还有包头、河曲、绥德、府谷、孟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多达204家。图为古镇老街。

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图为碛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特色建筑。

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图为碛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特色建筑。

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图为碛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特色建筑。

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图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碛口古镇俯瞰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