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有新人》孟鶴堂周九良奪冠,是實至名歸還是投機取巧?

《相聲有新人》總決賽已落幕,孟鶴堂與周九良這一組獲得了冠軍,是不是實至名歸,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反正我覺得有點意外的。這種比賽與其說是競技我覺得更多像是遊戲,充滿偶然性,根本無法從名次去劃分專業水平的等級。

《相聲有新人》孟鶴堂周九良奪冠,是實至名歸還是投機取巧?


除了冠軍歸屬我有點意外之外,更讓我意外的是,到了後面幾期,很多選手都不怎麼好好說相聲了,弄得像是絕活表演,達人秀那種感覺,還有很多像是小品節目,感覺成了一種相聲與小品之間一種新的藝術表演形式了,不像是相聲了,但也不知道應該叫什麼!我這麼說也並不是就無法接受他們這樣去表演。但是作為一個專業相聲節目,一個語言藝術門類,本身是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的,為什麼到了後期大部分都不好好說相聲了呢,特別是這樣表演還奪得了冠軍,會不會讓很多相聲演員們都去效仿,這樣一來會不會讓相聲的主流形勢越來越不相聲。最後相聲變成一種需要去保護去挽救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相聲有新人》孟鶴堂周九良奪冠,是實至名歸還是投機取巧?


《相聲有新人》孟鶴堂周九良奪冠,是實至名歸還是投機取巧?


孟鶴堂與周九良他們最後表演的作品,其實是金菲與陳曦他們自己為總決賽準備的,最後給了孟鶴堂與周九良,記得在節目裡金菲有說,這種作品就是適合決賽的作品。為什麼他們覺得這種學綜藝節目,跳舞,搞怪的,扮醜的,表面熱鬧的,博人眼球的作品才最適合決賽呢?而不相信但用嘴,加簡單肢體動作和表情的作品就能成為決賽作品呢?是對傳統的相聲藝術不自信嗎?而我,做為一個喜愛相聲的普通觀眾,我是相信的,相信傳統的相聲藝術,相信純語言的藝術也是有著巨大的魅力的,當然前提要作品足夠的好,表演足夠的好,確實不容易,很難,但是不能因為難,就另走捷徑,投機取巧,把其他的很多東西勉強的拼湊在一起,用表明面上的熱鬧去吸引觀眾,也他們說的“炸”,偶爾炸一下還好,但我覺得最好還要有點內涵才行。

《相聲有新人》孟鶴堂周九良奪冠,是實至名歸還是投機取巧?


在平時一些喜劇類的節目上,總是有很多相聲演員說相聲比起小品沒有什麼優勢,相聲就只能靠嘴說。小品有多個人物,有故事,有場景,更有表現力,更佔優勢。但我不這麼人物,雖然我覺得小品的藝術形式確實不錯的,但是相聲舞臺上簡單,簡單同樣也可以有自己的魅力,讓它的精華它的魅力,就集中在語言上,就讓成為一種嘴上功夫,就不看熱鬧,就看門道。就像文學與電影也是各有各的魅力的,電影同時有畫面,語言,音樂等,文學就只有單純的文字,但是我們絕不能因為文學只有文字,就否定其魅力,只要你認真地,細細地去品,去感受,文學一樣也是有無窮魅力的,相聲同樣也是這一個道理

​藝術的發展,除了創新(不包括,盲目創新,沒有內涵的創新,脫離了本質的創新)這一條路之外,還有一條路就是把傳統的東西做到極致。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傳統的文化藝術有絕對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