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在前幾期的《奇葩說》中有一個辯題叫做“高薪不喜歡的工作,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應該選哪個?”,你對這個辯題怎麼看?


我想大多人的心聲應該是:工作了以後,發現最喜歡的就是不工作!

高薪和低薪真的跟我的“喜歡”一點都不沾邊,我只是不喜歡工作而已。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其實每到畢業季,就有很多同學受此困擾,我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這份工作太累了,我不想做,但工資可以!那份工作呢我喜歡,但是工資太低了,到底該怎麼辦?……

這要是放以前實習那會,我肯定會選擇“低薪很喜歡的工作”,就覺得工作是神聖的,一定要像對待初戀一樣,是最純粹的。

事實上我也的確這麼選了。

當初有兩家公司,一家公司小一點,同齡人多,工作方向我更喜歡,但工資低,另一家大公司工資給的相對多一些,但是行業我個人不太感冒,…最終我選擇了前面一家。

畢竟實習嘛,也不是奔著錢去的,主要還是為了學到東西,累就累點。結果就是,我每個月拿著低廉的工資卻承擔著高昂的房租,給自己買一件喜歡衣服還要思考一個晚上,還得厚著臉皮靠家裡救濟,經濟狀況窘迫導致生活也窘迫。

但如果現在讓我再選擇,我一定會選擇高薪但不喜歡的工作,畢竟家裡沒礦,就如蔡康永所說:

如果單純用喜歡不喜歡來選擇工作是很危險的,因為你以為你喜歡的工作,你去做了以後,發現你沒那麼喜歡,那該怎麼辦?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每個人都希望明天叫醒自己的是夢想,而不是催人上班的鬧鐘。但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真實的狀態是:幹著沒那麼喜歡的工作,同時,薪水也不咋地。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在整期節目裡,高曉松老師的話令我印象最深:“詩和遠方的美好只有一種,但是苟且的難處卻有一萬種。”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身為一個“苟且”之人,如果非要我從“清華”和“北大”之間做選擇的話,我選擇高薪不喜歡。

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只要和“工作”掛上鉤,就會大概率地變得“苟且”。

更何況,還是低薪呢?

而且要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得先有錢吧。

選擇經歷多了你會發現,喜歡當不了飯吃,就算今天你覺得這工作你真的幹不了要辭職,但第二天你還是會乖乖滾去上班。

畢竟沒有一個工作是完全十全十美,讓人無可挑剔的,喜歡的工作幹著幹著可能就不喜歡了,但錢不會不喜歡。

不用擔心付不起房租,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去上班,不用節衣縮食才能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難過傷心了,就花錢啊,花錢能使你快樂。

你又跳槽找了份新工作,大家都只會來問你“你現在工作一個月多少錢”,而不會問你“現在的工作你喜歡嗎” ,聽起來似乎有一絲心酸。但現實就是這樣的。

不是我們敗給了現實,而是我們輸在了成長。只要開始踏入社會第一步,你就被現實綁架了。

我當然佩服那些,更羨慕那些能做自己喜歡工作的人們,因為他們心中有“夢想”,他們願意去面對生活中那些不堪的面目,去抗爭,但是現實的爬蟲,總能狠狠的把每一個成長速度一般的人都掰回到了地獄,擠地鐵,合租房,甚至你連一張詩和遠方的車票都買不起,那談何夢想?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但是其實在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就像蔡康永說的:

如果你把喜歡的事當成工作來做,那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你要剖開它有趣的表象,去挖掘和研究深處的底層邏輯,但凡上升到了專業的角度,工作都不太讓人喜歡。

用喜不喜歡來判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無疑顯得有點膚淺和過於表面。

就像一對情侶一樣,熱戀時你儂我儂無非是因為喜歡,但是真正的婚姻靠的是長久的磨練和對生活點滴的用心經營。

別隻想著和工作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而靠譜的人會用耐心在職場成就一段美好的經歷。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要用你的喜歡,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選擇高薪不喜歡還是低薪很喜歡?

這道題永遠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有的只是最符合你心中的那個相對合適的選擇。

《奇葩說》蔡康永:職場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歡來衡量工作

關注公眾號“情咖APP”領取錦鯉禮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