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你不再擁有家裡的鑰匙嗎?

你還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你不再擁有家裡的鑰匙嗎?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時,你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我一直有家裡的一把鑰匙,儘管我已經好久不回家了。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也請你耐心看完這篇文章,來看一看我這個現在身上已經沒有家裡鑰匙的人是怎麼說的。

我這個家指的是你從出生到長大的家,也就是現在父母依然還在的那個家。

我想我應該是從高中開始身上就沒有帶家裡的鑰匙了吧。高中住宿,每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要提前給家裡打電話,所以,我每次回家的時候,家裡都是有人的。有時趕上農忙,爸媽還在地裡沒有回家,我又恰好在那之前到了家裡,我進不去家門,便只有在門外等待,看看許久沒見的小村,跟路過家門口的一條街的鄰居打打招呼。等爸媽回來了,開了門,我便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進屋。

等到我上大學時,回家的次數少了,就更沒有帶鑰匙的必要了。

回想小的時候,媽媽還煞有介事地把家裡大門的鑰匙用一根毛線給我穿好,掛在我的脖子上,不知不覺之中,都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身上已經沒有了家裡的鑰匙,以致回家如果遇到家裡沒人的情況也要像一個客人一樣等在門外。

有一句話說,多年兒女終成客,意思是兒女們長大離開家的時間久了,偶爾回一次家,父母面對好久沒回來的兒女會向客人一樣對待他們,滿臉含笑,不敢讓兒女做一點事情,就連每頓飯吃什麼也要小心翼翼地徵求子女的意見。

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變成了東道主和客人之間的關係,那家也就不能稱為家了。

現在,我結了婚,有了老公,我有了三個家。我家,孃家,婆家。我沒有孃家和婆家的鑰匙,倒是那個我和老公租的房子的鑰匙一直放在我的包裡,只是因為它是我結婚後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是我離開父母要生活的地方。

曾經,當我有一次站在家門口等父母回家開門時,一股酸楚的滋味浮上我的心頭,那時我在心裡這樣問自己,我是什麼時候開始不再有家裡的鑰匙的?然而,那時這個念頭也只是在我心裡一閃而過,我並沒有過多的想什麼,直到今天,我把曾經的這個想法記錄下來。

當我長大離開家離開父母的庇護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我再也不是一個孩子了,我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要組建我自己的家庭,我要用我自己的智慧去處理我家庭的麻煩瑣事,我要有一把我自己家的鑰匙,這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

所以,我想我也不用有所感傷,作為子女,現在該輪到我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作為妻子,到我經營好一個小家的時候了,所以,哪怕在工作中有多少個想辭職的時候,在生活中有多少個脆弱想哭的夜晚,我知道,我也必須堅強,因為我已不是一個孩子,不是那個小時候脖子上掛著家裡鑰匙的小孩兒。

你呢,你的身上還一直有家裡的鑰匙嗎?如果沒有,你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