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岩

車子在狹窄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地盤旋,約摸20分鐘後,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看到了先抵達的文友。下車後,顧不上去看左邊荒廢多年的陽山崗分場場部樓,我徑直走向了那棵銀杏樹。

它依然那麼高大,正值深秋時節,葉子有些稀落,但高高在上的枝條仍然遒勁有力。

我曾經在春天來到這裡,採過它一片嫩綠的葉子,夾在書裡,扇子般的形狀,葉片上簡潔深刻的線條,讓我每次看到都為之驚歎。

這是一棵千年古銀杏,在這青山翠竹之中,我不知道它經歷了多少風霜雪雨,目睹過多少滄桑世事,對於我而言,它是一個沉默的見證人。

那片來自這棵銀杏樹的葉子伴隨著我走過了二十幾個春秋,未見這棵古銀杏,也已十幾年。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洪巖,是我的第二故鄉。

1993年,我畢業分配至原歷居山鄉政府工作,在這裡工作了9年,2002年合併到洪巖鎮又一年後才離開。

在本市範圍內,我實現了我的“遠方夢”,在我家鄉人的眼裡,歷居山,是一個遙遠的地方。

當遠方不再遠,而落在眼前時,不再有令人嚮往的神秘,新奇也很快過去,只有單調庸常的日復一日。

這裡與我家鄉最不同的就是山多且近在眼前,雖然這也是我向往它的主要原因,但習慣了山在田野盡頭的我剛來時常感不適。機關大院門口就是田野,可視線總被山擋住。

我站在辦公兼宿舍樓頂上仰望星空和周圍的大山,渴望著在大山與鄉政府大院之間搭起一座橋來,但卻不知從何建起。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進入小坑村,主幹道兩邊高大筆直的水杉樹映入眼簾,這是我們當年親手栽下的,鬱鬱蔥蔥之色正隨季節漸轉為紅色。

這種書裡說的珍稀樹種,在這裡卻尋常可見,讓剛來時的我很驚訝,鄉機關食堂門口就有好幾棵,大院門口那條鄉民們的散步大道上更是滿眼都是。

一次從田野散步回來,我才發現這些水杉樹居然是火紅一片,望著它們,我覺得更加茫然和焦趵。

獨自一人身處異鄉,且身邊也沒有同學朋友,這在我是第一次,漏雨的小屋讓我有一種深刻的無助感,同時也為此產生了一種成長的自豪感。

雖然我為無所事事和看不到意義的工作而焦躁,但同時我很快就習慣了這一切並深陷其中。慢慢地,焦趵感和自豪感都淡了。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來到段家村有幾百年歷史的古橋和“鐘山聚秀”的古門樓邊,我看到門樓旁邊居然有座中間斷裂的古石碑。

上面鐫刻滿滿的字跡未及細看,只到近前瞅了眼,最左邊的“大清嘉慶三年”幾個字清晰可辨。

我非常驚訝,因為這裡我太熟悉了,婆婆家就在附近,我不知來過多少次,但我直到今天才看到這個古石碑。

在我為石碑感嘆時,回頭看到文友們在群裡發了張照片。

她們坐在古橋頂端,頭頂著藍天白雲,純淨高遠的意境讓我更為驚歎——我以前只顧盯著那弧形的橋洞和地面的蔬菜糧食,當然那也美,卻不曾注意這份美。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這就叫做“熟視無睹”!我知道,我對太多的事物熟視無睹了。

建於清雍正年間的項家莊古戲臺我也是離開後,因為工作關係瞭解更多。十年中來過多次的甘村,我居然不知它也有和項家莊類似的祠堂臺古戲臺,而且它的戲臺還是活動的。

在曾經的大道路面下的三拱古橋,我也是第一次真切地看到,溫暖的秋日陽光下,古樟掩映下的石拱石橋如此安詳美麗。

歷居山茶場也是我熟悉的,但我只記得破舊的分場辦公房,還有一次陽春三月隨全體同事去茶場採茶,我分不清哪是茶哪是葉。

沒想到登上茶山,俯望層層梯田中一行行綠色的詩句,才發現千畝茶山本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轉身向左,那熟悉的“偉人峰”景像居然近在眼前,而且這大山之中的茶葉現在居然遠銷國外出口歐盟了。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銀杏樹下一條仍然清晰可見的山道通往另一個分場歷居寺。

歷居寺分場的大山深處的土牆屋讓許多人驚豔,當初我只是好奇土牆屋也可建樓房,同時為他們居住這樣的房子揪心,沒有注意它們的美麗。

小橋流水人家的小坑村是原歷居山鄉政府所在地,我自然更熟悉,但我只是剛來時追溯過這條穿村而過的清溪河的盡頭,我好奇它究竟要到哪裡去。

如同我第一次在歷居寺看到山上人家的天然“自然水”,順著竹簡追溯它的源頭,好奇它究竟從哪裡來。

順著竹簡找到泉水的源頭時,我也抵達了山的深處,差點迷路,後來看到了一個只兩三戶人家的村子,山裡人家的寂寥對我的震撼,甚至超過了獨自一人在山中尋路時的恐慌。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清溪河的盡頭我卻從未到達過,只是站在田野上悵望遠去的河水。

我很少關注過小河兩邊人家的生活,生了女兒休滿產假回來上班,請了河邊一位老人幫帶女兒,這才得以頻繁地走進這個村莊。

老屋的泥地黝黑清涼,老人及其家人的勤勞、善良和開朗是這個村莊留給我的最深印象。

女兒吵著出去玩,從老人家中跑出來不小心摔下橋,所幸水不深被人及時救起,但被河中石塊輕輕撞了一下,所幸也無大礙。

那石塊就是斷落到水中的石板橋,如今看這小橋流水人家是風情是風景,石板橋更是人們尋找的焦點。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2003年,我離開了這裡,調進了縣城工作。在內心深處我知道自己其實也是一種逃離,我無力對抗詩意和夢想的“遠方”變成眼前瑣屑庸常的沉浸。

但其實,遠方總在更遠的地方,這個更遠的“遠方”還是有跡可尋的。當然,它也不只是我的遠方。

鄉政府全體幹部職工在做好日常瑣碎工作的基礎上,也在努力謀求當地的發展,百姓更有許多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記得當年在《中國林業報》上讀到過一段話,大意是每棵樹木每片樹林都蘊含著無窮的神奇與美麗,歷居山優良的林業和生態資源一直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也一直相信它們能創造奇蹟。

採伐林木的步伐慢慢放緩,經濟林和果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鄉政府在林辦之外,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專門的果業辦公室。

油茶、茶葉向優質高產發展,板栗、柑桔、楊梅等果樹的香味開始在這片綠林間飄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時代的發展,旅遊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人們不再只從實用角度看待“綠色銀行”,發展旅遊業成為新的方向。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2002年曆居山鄉合併到洪巖鎮後,以洪巖仙境為龍頭,以歷居山森林生態資源和古建人文資源為龍身的旅遊發展構想日益明晰,並進行了種種努力。

離開洪巖鎮後,我的工作仍然與此相關,一直關注並努力著,親眼目睹了洪巖旅遊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洪巖仙境景區先後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景德鎮市最佳十景之一和江西省地質公園建設資格。

但洪巖鎮旅遊業的發展尤其是總體的發展進程仍是緩慢而艱難。

慢慢地,我感覺這個“遠方”似乎成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遙遠的夢。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2016年9月,樂平市政府與江西省水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政府和社會資本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洪巖旅遊總體開發建設PPP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達到40.3億元,近三年投資為15.61億,建設內容以洪巖仙境景區和歷居山生態資源為兩大核心,涵蓋了全鎮的旅遊資源開發。

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很振奮,感覺那個遙遠的夢變得可以伸手觸摸。

2017年2月,洪巖旅遊總體開發建設PPP項目正式啟動。

目前已初見成效,該鎮先後獲評國家生態鄉鎮、江西省環境優美鄉鎮、江西省生態旅遊示範鎮、江西省特色小鎮、江西旅遊風情小鎮。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洪巖仙境景區所在地洪巖村的變化尤其喜人。


白牆灰瓦的民居讓人恍然置身古代,寬闊平坦的道路和爽心悅目的環境,又令人如入現代化的花園城鎮,煥然一新的面貌讓歸來的遊子驚訝得找不到家門。

走過如茵的草地,就到了著名的鐵井飛泉景點。

深黑色的鐵製井圈彷彿在向我們述說著400年的歷史故事,清澈的泉水從井口嘩嘩流出。

站在井邊俯身往井的深處細看,仍可看到“泉水從井底翻騰上湧,宛若微風鼓浪,牡丹花開”之景象,這座建於明代萬曆26年的鐵井,因而又被當地百姓稱為 “翻花井”。

據說2008年汶川地震前,此井終年清泉突然罕見地變得渾濁。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從鐵井飛泉上來走幾步就到了忠宣湖。

湖邊建起了寬闊的木製棧道,人們俯在木欄杆上,眺望遠處的田園風光。

漫步走到棧道的另一頭回望,只見不遠處就是洪巖仙境溶洞所在的山峰,與這碧波交相輝映,湖光山色構成一幅靜美圖畫。

洪巖仙境的溶洞遊過多次,每次都會為其洞與石的奇美而驚歎,但我更喜這湖與山的安靜如洗。

一直記得多年前的夏季傍晚,坐在忠宣湖畔洪公祠的門前,轉頭向門外望去,只見一彎明月掛在兩座黛色山峰上面,近處則是碧水綠樹。

天空是那樣地藍,山峰和樹木也是那樣地青翠,都像被這清澈的湖水洗過一樣,我的心也一樣。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忠宣湖與洪公祠都為紀念南宋風節名臣洪皓而建,他是洪巖村洪氏先祖,有“第二蘇武”之稱。

傳說他曾攜書童到此洞一遊並遇仙人寫下“有些乾坤有此巖,誰知仙境在人間“的詩句,洪巖仙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其三子皆為著名的學者與官員,其家有“一門四進士,一相兩尚書”之稱,其幼子洪邁所著《容齋隨筆》為毛澤東終生喜愛。

洪巖村中心建有洪皓廣場,廣場上有洪皓雕像一座,周邊有洪皓及其子生平事蹟介紹,令人肅然起敬。

作為貫穿全鎮四區旅遊開發的“一軸”和亮點之一的櫻花大道正在建設當中,施工現場一片忙碌。

與之相伴的清溪河治理項目、聯結“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道路建設項目等也都正在進行當中……


抵達古銀杏,抵達走進新時代的洪巖



我看到,那個遙遠的夢正在漸漸變為現實。

當遠方不再遠,變成眼前的苟且時,我們要尋找更遠的遠方,而把更遠的遠方變得不再遙遠時,我們就已經踏上實現夢想的征程。

當然前方的路肯定還有很多已知和未知的艱難險阻,已經走過的路就歷經曲折。

想起我們在陽山崗的經歷,道路狹窄曲折且坎坷不平,我一路提心吊膽,好在文友蔣老師膽大心細,終於順利到達山頂,見到了那棵久違的千年古銀杏樹。

銀杏樹,矗立在陽山崗山頂上的古銀杏,我和你曾經共同目睹了這片土地上所經歷的熱鬧與寂寞。

未來我們將共同見證洪巖鎮的人們如何走進新時代,那時我將可以輕鬆地抵達對你的探訪與仰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