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悲祭文坛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悲祭文坛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悲祭文坛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

今年到的是怎么了?为什么那么多名人排着队上天堂。从明星到科学家,再到文学巨匠。总是在我们还有收拾好惆怅的心情新一波噩耗又接踵而至。

我是一个比较枯燥的人,对于娱乐之事,总是没有太多兴趣,从小就喜好就是读书和藏书。平时偶尔写作,虽然不值一哂,但是总是我最大的爱好了。而文学和写作的爱好对我影响裨益最深的两个人,一位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另一位就是武侠巨匠——金庸先生。

其实到了我这般的年纪,虽然不算老,对生老病死,自己经历和见证了不少,谈不上心如止水,至少也不至于大悲大喜,看的比较淡了。不过人生就是那么奇怪,除了对亲人不舍以外,总有一些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的人,心中一直存着念想与感激。金庸先生就算其中一位。

八十年代末,TVB几乎占据了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太多的影像记忆,而第一次看金庸先生的作品,不是文字,而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黄日华和翁美玲版本)和《神雕侠侣》(刘德华和陈玉莲版本),情节和歌曲都让我欲罢不能,后来看了许冠文版本的《笑傲江湖》,惊叹武侠世界真是太令人遐想神往。

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悲祭文坛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持剑武士的剪影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些电影电视都是同一个人的小说改编的。直到1993年的有一天,放学路过广场的旧书摊,看见一本有点残旧的笑傲江湖(四),我突然想这不是我看过的那部电影吗?居然有小说吗?虽然是第四本,我还是毫不犹豫的花了自己仅有的两元零花钱买了回去。

记得郑渊洁描述过关于一个本书,怎么才算优秀,大意就是不管你从那一页开始看起,超过五分钟还不能吸引你,就请丢掉,这成了我多年判断一本书好坏的一个原则。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金庸先生的文字魅力,一部四册的小说,我从最后一本开始看,跟之前电影的情节完全不相干,但是我竟然一发不可收拾,东方不败的诡异,任我行的专横,令狐冲的洒脱,任盈盈的娇柔干练,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一章章看下去,丝毫没有疲态,不管是主角的故事,还是其他门派的争斗,情节之离奇,功夫之高深,又都能自圆其说。就这样我开始了疯狂收集金庸先生的各个版本的小说。每一次都看的废寝忘食。

很长一段时间,大陆没有正版的金庸小说,盗版小说有的错漏百出,还有冒名顶替。但是我都照单全收。直到三联版的问世,我才真的购买了全套36册的金庸小说。

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悲祭文坛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悲祭文坛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对他的15部小说(越女剑没有录入)的总结

也就是:

《书剑恩仇录》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每一部小说我都读了不下五遍,还包括附录的《三十三剑客图》和《袁崇焕传》。

可以说我是个标准的金庸迷。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金庸却有了另一番心境。

如果说早期读金庸,是对武侠的奇异世界的好奇,神功盖世的惊叹,侠侣佳偶的羡慕。再读金庸却更多了一份对世间沧桑的认知,对侠之大者的认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作品中传递的敬意,对他把历史与小说结合的以假乱真的敬佩。这成人的童话,在金庸先生的笔下发挥到了极致,它崎岖坎坷,它大开大阖,它至情至性,它忧国忧民。

从《书剑恩仇录》的反清复明到《鹿鼎记》民族观的升华,始终不变的是对情的忠贞不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力推崇,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中华情怀。

今天,我想并不用我来对金庸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赘述,因为我相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全世界那么多金庸迷,对金庸先生的了解恐怕不会比我少,只会比我多,对金庸先生的敬爱,更不会比我少。

对94岁仙逝而言,金庸先生算是高寿了,虽然他老人家早已经封笔多年,但是他作品的影响至今恐怕还没有一个后来者能够望之项背的,即便我们现在网络文学创作高度繁荣,文字写作高手大有人在,但是他对武侠小说的贡献,所达到的高度,在今天仍然难以攀登。

我不止一次想,假如有一天我写作可以小有成就,我一定要去香港拜会我的偶像金庸先生,我一定会战战兢兢,又一定会不胜喜悦,我一定有很多话想跟老先生说,也可能紧张的什么都说不出来。可惜,生活的现实让我并没有走写作这条路,虽然我没有放弃书写文字,但是我知道或许自己在这方面还是不够资格也不具备天赋,为了生活,我不可能真的如金庸书中的那些大侠一般,笑傲江湖,快意恩仇。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可能永远成不了乔峰那样的大侠,也成不了令狐冲那样的隐士,我们可能更像韦小宝一样,人前嬉笑,人后卑微。

我不愿狡诈,却不得不圆滑,不愿妥协却不得不世故。我也并没有沉迷在武侠的世界里难以自拔。但是我始终不会忘记,金庸先生在他武侠世界里给我构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就是做人不一定拥有绝世武功,不一定万人敬仰,不一定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不一定所有的奇遇都集于一身,只需要内心的安定和从容,对人和事泰然处之,对世间繁华与冷漠可以不必计较挂怀,对生活的积极,都是金庸先生在他小说里让我领悟到的人生准则。

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读武侠小说只不过是一种消遣而已,甚至有的文学人士更对武侠小说嗤之以鼻,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我觉得一个人看得到什么,往往是因为他内心的体现,心中有爱看见玫瑰就是娇美和芳香,心中恶俗,看见玫瑰就是它枝干的刺。

以后,金庸先生的小说还会继续与我相伴,虽然是温故但是总能给我知新,或许以后会有一个人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那么我相信他一定具备极高的传统国学文化和人文精神。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今天心情难言,或许天上人间一样愁,只因巨星陨落,你是否会再重温一遍那奇绝瑰丽的武侠世界呢?

正是:

以笔作剑震武林,笑傲江湖弹古今。

武侠从此成绝响,何人再书侠客行!?

江阳沽酒客作于2018.1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