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秋風晚來,清宮大戲《如懿傳》也隨之蕭然落幕。雖說境由心轉,但這部劇掀起的波瀾卻久久不能平復。戲如人生,宮廷即是天下。古今同悲,最苦不過傷情。一個青梅竹馬的故事,卻以“蘭因絮果”收場,怎一個慘字了得。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如懿走了,她放下一切,去的自在。乾隆活著,卻是孤家寡人,不得解脫。一部《如懿傳》,是長情也好,是孽緣也罷,正如如懿所愛的那首詞: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程誤。花開花落終有時,總賴東風主。去也終須去,往也如何往。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如懿一生,不愛風塵,卻為情所困,囚禁宮牆;不慕榮華,卻被權位所累,不得自在;渴望美滿,卻遭明槍暗箭,子女凋零。這樣的如懿,生不如死。如懿一生,別無所求,只將情分盡到底。所以,最終皇帝也借太后之口,盡了“還她一個自在”的情分。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情不知其所起,亦不知其所終。一往而深,一笑而泯。起於痴心,終於釋然。如懿也曾經一往而深,可用情愈深,便愈不能自拔。愛之深則不免關之切,然而關心則亂,亂則生隙。經歷了無數血淋淋的教訓,如懿最終才發現,在這冰冷的紅牆裡,從相戀到相倦,從相愛到相恨,這一切不過是自己太過痴心而已,所以,如懿她釋然了,放手的那一刻,她也就解脫了。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解怨釋結,切莫相贈。如懿臨終前,心中沒有仇,亦沒有怨,不論是對夫君皇帝,還是金玉妍,甚至是魏燕婉。有的,只是舊時的美好、溫馨的回憶。如懿思念自己沒能保全的子女,但是,卻沒有半分恨意對他人。因為她知道,生命走向盡頭的那一刻,再多的仇恨也將化為烏有。珍惜美好,哪怕是人生最後一刻的美好。

如懿情緣:一往而深、一笑而泯

剎那芳華彈指老。青絲與白髮的糾葛,或許是作為太上皇的乾隆,在暮年最難以釋懷的。比起這個,文治武功的標榜,無邊權力的任性,充其量也不過是天地間第一孤家寡人的自娛自樂罷了。春去秋來,多少年過去,最難忘的還是那個起點,那個晴天:宮牆上,有一個男孩叫弘曆。有一個女孩叫青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