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匠人一年卖2000个簸箩却没说挣到钱,咋回事?


柳编簸箩、簸箕是过去塑料制品没有普及时在农村非常流行的一种收纳器物,是一种叫做面柳的植物枝条经过特殊处理后编制而成,具有透气性好,轻便结实的优点。

由于外形保留了过去的乡土面貌,所以至今仍然被很多人怀念。而一些主打乡村主题的民宿、农家乐更是对这种器物特别喜爱,不但可以储存食材,还可以用作装饰。

今年64岁的谷大爷是一位编簸箩的高手,从十多岁起跟家人学做这种手工艺品,一直做到现在,仍然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谷大爷说虽然近些年受到塑料制品的冲击,销售远不如过去好,但是一年也能卖出去2000多个。谷大爷做的簸箩按照大小不同,在大集上的售价在20-150之间。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也不少了,可是谷大爷却说自己其实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按照谷大爷的说法,他卖掉的这2000多个簸箩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批发出去的,有的人一次就能拿走2,30件货,而他忙活一天也只能做出2,3个簸箩,在农村大集上卖的话更是一天卖不了3,5个。

谷大爷说来找他批发簸箩的人各地的都有,每次赶集几乎都能遇到,每次都是用纸笔记录下对方的联系方式,由对方上门取货。听说一些客户是专门做网店销售的,生意做得很大,一年能赚几十万,而他自己做了一辈子簸箩,却在这上面没赚到多少钱。

谷大爷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懂得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儿,连手机都玩不好的,虽然很羡慕别人,但是也没有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