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泽散文作品‖中秋,遥想那口月饼

中秋,遥想那口月饼

李树泽

李树泽散文作品‖中秋,遥想那口月饼

文心华章001期 本期美篇押题(树泽笔)

关于中秋的记忆总是温馨的,一切和甜甜地那口月饼的吃连在一起,让很多中国人忘不了,以至让小小的月饼成为人生的年轮。

在这个中秋的夜晚,打开对于中秋的遥想和记忆,心,被中秋的情绪和色彩熏染着,似乎一下子有了沉醉于这份这甜而又甜的窖香。

李树泽散文作品‖中秋,遥想那口月饼

中秋一团和气的“团圆”,让意象中国在这一天呈现最极致的饱满

中秋是美的,一切和中国文化元素中“圆”的吉祥意象相联系东西,在这一天,在她身上流行着,流行着穿越历史古今。

哦,庄稼的金灿灿的穗中饱满的收成是圆的,枝头盈红盈红的果子也是圆的,天上皎洁的月也是圆的,恋爱中为厮守一份缘,在这天感受到合而愉悦的年轻人啊,你们炽烈地相拥之下是爱的团圆。团圆,是的。中秋一团和气的“团圆”,让意象中国在这一天呈现最极致的饱满。

嫦娥姐姐那会儿还没有中秋,三皇五帝也没赶上那轮圆圆的月饼,但他们肯定吃过当时最饱满最甜地葡萄吧。

李树泽散文作品‖中秋,遥想那口月饼

大漠明月驼铃声

那是西域葡萄沟的葡萄吧,他们宴席上的那些葡萄啊,至今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里鲜活。

西天,东土,在宴席上那口甜而最甜的回味中交遇历史的团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瑶池相会那天,似乎是中国最早的一次中秋团圆吧。

这次团圆,让东土与西天紧紧地相拥,孕生一片光灿的文明。

因此,今天我们品尝月饼,当你尝到馅里面那口甜甜的葡萄干滋味时,你实际上已经品尝到了历史文化中最早的西天与东土融汇之下的风情。

老子那天地那个后半夜,没有洗脸,对,没有洗脸,但他看到那轮明月时,他哭了,他甩下《道德经》的文章笔墨,仍谁都牵拉不住,他他他啊,他就出关了。

出关的老子后,消失地无影无踪,他到哪里去了,哪里去了?

《道德经》风行千古,与此同时,西方的释迦佛和孔子都诞生了。

佛陀的中国路,西来、西来东土行。佛陀在风沙中弥漫,在不停地步履大路行走中,开始与中国交融。

丧家犬的孔子,前些年还在鲁国袖着手,瑟瑟地甩着鼻涕,在墙根晒太阳,那会儿,“儒”的很多东西还在他的腿肚子里打转转,后来他就弟子三千啦。

李树泽散文作品‖中秋,遥想那口月饼

长安是一块最大的月饼,很甜、很甜……

秦人,一步步走向长安,长安是一块最大的月饼,很甜、很甜……

月亮里永远有长安,秦始皇没有“掘”尽风水,让后来的好大好大的一个“汉”有了文化“凿穿”。

月饼,把月饼姑且看成是“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信物传递吧,姑且,姑且,算真有这么回事。

但它八月十五“中秋”意义的承载,并非是成就后来朱元璋的打打杀杀吧。

月饼里有长安的隋唐,有李白的那轮月,有唐明皇的月下“梨园”,还有“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饼里有汴京的赵宋,有宋东坡的那轮月,以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思绪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中秋团圆的意象。

月饼的那口馅里,有阿弥陀佛的“圆满”功德,有中国的“圆通”福报。所以,中秋这个节,是中国节日中最吉祥的日子。

而从文化意义讲,月饼中更有西来东去的融合,你会咂摸道一千多年前的胡人月下回望……

这些胡人从阿拉伯到波斯在到敦煌,他们一路感叹:长安,好一轮明月!

2011年9月12日于燕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