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房產稅的前世今生(國內、國外、未來)

什麼是房產稅?中國房產稅施行情況如何?其他國家施行房產稅後對房價有何影響?開始正文前,讀者需要牢記下面這條簡單的稅收公式。

稅額=稅基*稅率

1

首先,談到房產稅,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概念:房地產稅

房產稅和房地產稅之間的關係很簡單,——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係的稅都屬於房地產稅,包括房產稅。而房產稅則是以房屋為徵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餘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

通俗的講,房產稅是在房產保有階段收稅,客觀上會增加產權人持有房產的成本,尤其是擁有多套房產的個人。

很多人認為,政府開徵房產稅會對名下多套房的投資客造成沉重打擊,持有成本提升、資金鍊緊張,只好被迫拋售房產,市場供應量大增,房價一定會應聲下跌。這個邏輯乍一聽很合理,但現實往往不會如想象一樣簡單。下面講一下我國房地產稅收現狀,然後與國外的房地產稅收情況做個對比,看完之後,“出臺房產稅=房價大跌”這個邏輯就會不攻自破。

我國現行房地產稅徵收基本規範,源於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房地產稅系以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和耕地佔用稅等5個稅種為主體,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城建稅及附徵、印花稅等相關稅種為輔。

好文:房產稅的前世今生(國內、國外、未來)

在中國,政府財政收入中,來自房地產領域的貢獻是其他行業難以匹敵的。據稅務部統計,2017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為12.6萬億元,而2017年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整體稅收總額,超過3萬億元,吊打同期全國菸草1.1145萬億的稅收總額。

單一個房地產稅,就撐起了整個中國稅收收入的半邊天。

好文:房產稅的前世今生(國內、國外、未來)

▲歷年房地產稅收情況表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房地產稅,收的已經很高了。現階段,除了上海和重慶,中國其他城市並沒有出臺在房產保有階段收取房產稅的稅收政策。每增加一個稅種,都會增加社會全體成員的總體稅負。所以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歡迎政府施行房產稅的行為,不是傻就是蠢。更何況,就算出臺房產稅,房價就一定會下跌嗎?重慶和上海在2011年就已經試點徵收房產稅(稅率低、稅基小、稅額少),房價走勢也沒比全國其他城市更平穩,部分月份甚至領漲全國。

而且,在中國徵收高額房產稅,是不合情理的。我國土地國有,不是私有,按所有權收稅沒有道理——目前我國的住宅房屋產權為70年,相當於租了土地70年使用權。既然已經交了不菲的“租金”,卻還要被收取“城市保護費”,這明顯不合情理。

2

講完中國房地產稅收的基本情況後,我們再將目光投向國外,詳解他國的房地產稅收。

①美國

美國的房產稅是房產永久持有的一個基本保證。房產稅徵收的主體是地方政府和學區,自1792年起徵,至今已經有一段比較長的歷史,經過長期的運作和調整,目前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稅收政策體系。全美國的每個州每年都徵收房產稅,房產稅主要由房貸利息、保險費用和地稅組成。稅率1%~3%,房屋評估每個州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

城市計劃所需支出=房屋評估價*稅率

上面是美國的房產稅計算公式,每年地方政府會根據當年的財政預算,調節房產稅制定新策。當然,美國的房產稅也存在多項減免範疇,而且房產稅是可以抵扣個人收入的,可以幫助有產階級減少個稅徵收。

美國房產稅在建國之初就已經確立,但在200多年中,房價始終處在長期上漲的通道,90年代加大免稅力度,以及控制部分州稅率後,房價也並未因此而快速上漲。

②日本

在日本,不動產保有稅分為兩部分,即固定資產稅與城市規劃稅。日本土地是私有制,買到手以後,就世世代代是自己的了,當然也要世世代代要繳納資產稅的了。目前,日本的固定資產稅標準稅率為1.4%,都市規劃稅的稅率上限為0.3%,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不同地區的實際稅率略有差異。 而對土地、房屋的課稅依據是市場價值計徵的,日本稱之為“適當的時價”。

日本一般每三年進行一次基礎評估,估價的當年稱為基準年度,該年度的價格稱為基準年度價值。在其後的兩年中,如無重大變化,一般不重新估價。當然,日本的固定資產稅和都市規劃稅也有相應的減免制度。根據土地和房屋的具體情況而採取差別稅率,兼顧社會公平。

日本在1950年代改革稅制,開始徵收1.4%的房產稅。之後,日本房價進入快速上漲通道,一直到90年代房價崩盤,房產稅對房價走勢都沒造成多大影響。

③新加坡

房產稅是新加坡政府的一種傳統稅種,原則上是有房子就得交稅。具體執行中,新加坡堅持小戶型、低房價原則,對購買自用房者實行稅收優惠,對於富人住房,則收取高倍的土地出讓金及高倍的物業費,嚴格控制高價商品房的比例。

目前新加坡全國大約有84%的人安居在政府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新加坡的房產稅是按照房屋的年價值來計算的,房屋年價值是以年租金衡量,計算方法是年租金減去物業管理、傢俱以及維修的費用。多年來,政府對自住房產的房產稅率是4%,其他類型的房產稅率(如房屋出租者)是10%。而對於小戶型的業主,政府會在自住的4%基礎上再進行折扣。如年值6900新加坡元(以下簡稱新元,1新加坡元約合4.92元人民幣)的自住住房,政府在4%的基礎繼續折扣,實際收繳的一般不是272新元,而僅有82新元。

2013年10月新加坡國會對房地產稅(修正)法案進行了修改,自2014年1月起,年值最高的1%高端住宅屋主,未來得為自住的房子支付更高房地產稅,其餘99%自住的屋子,房產稅反而更低。

新加坡房價這些年一直處於略微上漲期,房產稅對房價影響同樣微乎其微。

小結

1、房產稅對各國房價走勢影響不大,甚至根本就沒有影響

2、徵收房產稅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城市擁有一項長期穩定的財政收入

3、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房產稅反而是對有產階級的利好

附:

好文:房產稅的前世今生(國內、國外、未來)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房地產稅相關信息


3


從2010年開始,關於中國施行房產稅的流言就從來沒有停過,同時,官方也在不斷公佈與房產稅相關的政策建設進程。最終,房產稅會以怎樣的面目,在何時公佈於世,其實有關部門已經透露了很多“天機”。

好文:房產稅的前世今生(國內、國外、未來)


2017年底,財政部部長肖捷日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談及房地產稅,明確未來的房地產稅將按照房屋評估值徵收。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


結合財政部長的發言以及各國現行的房產稅制度,關於我國房產稅,可以做出的精確猜想有以下內容:

①未來我國的房產稅稅基為房屋評估值,但評估體系尚不明確,房價地價所佔比例不明

②未來我國的房產稅稅率肯定不高,最起碼剛施行之時會是如此,畢竟民眾已經付出70年的“租金”。再收取高額“城市保護費”不合情理

③徵收範圍涵蓋商業和居住用地房地產

④正式開徵時,有可能會伴隨著房地產交易和建設環節稅費的減免,比如減免個稅契稅,減免房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城建稅等

(維持社會整體稅負水平不變)

⑤中央會充分授權地方、分城施策、逐步推廣,對土地財政依賴度低的城市,大概率會作為施行房產稅的“先頭部隊”,比如北京和深圳

⑥先有立法,後有立稅。寫進法律的稅種,必定會受到國家力量的維護,代表政府會堅定不移的推行房產稅,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逃避房產稅不可取

⑦房產稅減免範疇大概率會參照重慶和上海現行制度,相關政策中多次出現“租金”字眼,預計前期政策傾向於打擊“空置炒房”,對多套房打壓力度尚不明確

⑧徵收房產稅,首先要建立覆蓋全國的不動產信息管理平臺,“摸底”至關重要。各城市數量龐大的小產權房,是推行房產稅的一大阻礙。

⑨關於房產稅正式施行的時間猜想

目前我國城鎮及城市住宅市值大約在150萬億-180萬億元之間,假定其中約15%需要繳納房產稅,稅率為0.7%,則理論上初始稅收額約為1600億-2000億之間。這和現在動輒數萬億的土地財政收入比起來,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同時,中國債務問題已經十分嚴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數據,到了2017年年中,債務已經達到了GDP的256%,這不僅超過了新興市場國家190%的整體水平,也超過了美國的250%。

所以,在土地收入和房地產稅收依然佔據財政收入大頭的情況下,一刀砍掉“土地財政”這根柺杖,學習歐美、推行長期低利的房產稅作為城市主要財政收入來源,肯定是不行的。也就是說,高價賣地、低價備案、嚴格調控依然是現階段政府對待房地產的首要選擇。

故,在沒有解決地方政府嚴峻的財政收入問題前,房產稅依然是難以面世的。什麼時候有把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中央才會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房產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