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打車遇害事件,你真的知道全部真相麼?

空姐打車遇害事件,你真的知道全部真相麼?

最近某航空公司空姐打車遇害案鬧得全網沸沸揚揚,一個鮮活的少女本應在花季的年齡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卻意外喪命於一個司機的魔掌。當全國人民為她可惜可悲,為司機可恨可嘆之時,誰又能仔細、冷靜的思考一下整個事件背後的真相。為什麼如馬加爵式的社會譴責一次比一次強烈,可依然會出現同樣的社會悲劇。到底誰應該站出來承擔責任?

悲劇,讓人出乎意料又傷心欲絕的事件,往往造成毀滅性的後果而無法挽回。從這件空姐被害案中,除了譴責與惋惜,我想透過案件背後,揭示以下五大問題,或許這些問題才是真正值得關注和討論的。

(1)社會對待美的標準太過單一:21歲的少女,亭亭玉立,風姿綽約。在大多數眼中,長腿、尖下巴、細腰等天生麗質的女人是公認美的化身。既然平常人對其都讚賞有加,更別說居心叵測的歹徒。如此美人勢必成為其獵物之一,滿足其變態的心理或生理需求。鑑於任何國家都有類似的案件,包括歐美髮達國家在內,美的標準怎麼能如此單一。作為擁有5000年曆史文明的中國,是不是該傳遞一些美的其他標準。文明社會,大家對美的關注是不是應該更多元,逐漸從外在美向內在美延伸。如果大家對美的關注點不一樣了,社會輿論也有更多不同的美的價值導向,歹徒或許會擁有發現美的另一副眼鏡,當它和慾望沒關係時,犯罪就能避免。

(2)網絡數據的隱私保護太差:不知何時,大數據的發展越來越開放了,既然美麗和性感這種評價是社交化帶來的數據標籤,難道一定要展示於公眾麼?從對網購商家的點評留言、對打車司機的描述,到個人的標籤、興趣、愛好、IP甚至其他數據,什麼時候開始都要公佈於眾了?我們暫且不去管多少數據是假的,是水軍刷出來的,僅僅就個人特徵而言,公開前是否得到本人的同意?是否在傳播的過程中有風險的規避機制呢?我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的網絡數據安全問題,包括個人所有的網絡資料,都有遺漏的風險。

(3)互聯網便捷的同時犧牲了質量:一個人想註冊成為司機,線上比線下傳統場景要容易的多,就像網絡借貸一樣。資本家逐利的心一定是以結果為導向,司機數量顯然是打車公司的指標之一,和很多企業一樣,打車公司用互聯網工具提供更簡便的流程與服務時,總會犧牲一些質量,一些機器無法發現的漏網之魚。

(4)公民法律意識淡薄:我經常在路上聽到一些諸如此類的話,“你有本事去告我”、“你告我啊,老子才不怕”、“告去告去,隨便告”,我很氣憤,這些人到底有多麼不怕法律,不尊重法律。弱勢的一方總是因為法律手段的複雜或礙於情面妥協於強者,卻不知滋養了對方目中無法的心理。如果能有一群人來普及大家的法律意識,甚至在一定範圍內鼓勵全民訴訟。通過有效的、大量的個人訴訟案例來喚起公民的法律意識,讓法盲們從此敬畏法律、害怕犯法,約束自我的言語和行為。要知道打官司失敗要承擔時間、金錢、名譽等很多損失,只要佔理,就應該不怕訴諸法律的麻煩。只有大家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無法者才不會如此肆無忌憚,也會減少本次事件中司機出言調戲乘客的概率。

(5)大企業應該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中國因為特殊的國情,有太多的軟硬件基礎服務是由企業家完成的,政府無法做到方方面面的基礎工作。企業家為大家消費升級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應該對社會責任責無旁貸。本次事件中,打車公司無論從賠償、道歉、後續處理,都有很多值得斟酌的地方。一個企業一旦做大,一旦幫助政府完善了基礎設施服務建設,就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真正做到以民為本,而不是一切向錢看。

人死不能復活,可悲劇的背後總有大家可以思考的地方,希望這類事件越來越少,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