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成:青春永駐,創新不歇

李如成:青春永驻,创新不歇

兩個月內,我對李如成董事長進行第二次面對面採訪。因為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和寧波國際服裝節的緣故,話題自然從他的一篇遊記和如今著重打造的漢麻產業開始。

在李如成的“十一遊記”中,他關注的不是景區風景,而是遊覽景區時所睹聞的鄉村景象與人事的變遷,特別是一個接待他的鄉鎮幹部。他曾經是一名村官,在李成如看來,猶如當年他的知青生涯。那是念舊、充滿情懷的李如成。

又一屆的服裝節,雅戈爾宣佈“中國原創,世界唯一”的漢麻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要建成全球唯一的漢麻全產業鏈。兩年前同期,那句“五年再造一個雅戈爾”的豪言仍在耳邊,那是再出發、不斷創新的李如成。

雅戈爾創立39年,和改革開放幾乎同齡。企業的故事、李如成的經歷,儼然改革開放激盪前行四十年的縮影。

15年知青生涯,鑄成企業宗旨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李如成當了15年知青,直到30歲才被安置到青春服裝廠,那是雅戈爾的前身。

相比進廠之初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李如成更願意說說他的知青的故事。在他看來,最終能帶領當初那樣一家岌岌可危的企業重獲新生,或許跟他一直追求“第一”的好強性格有關。“在知青的時候,艱苦生活就培養了我一種性格——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即便做到了第二第三,也不行。”李如成這麼說,也一直堅持這麼做。

或許正是因為李如成在改革開放前,曾長期紮根基層,所以,對於如今的基層幹部,他尤為感興趣。在他的“十一遊記”中,特別提到了一位接待他遊玩的80後鄉鎮幹部。“面對這批年輕的幹部為了信念,默默堅守在基層,我從心底裡感到欽佩,也看到了國家的未來……”李如成這樣寫道。

既然認定,就要做到最好,基層的工作,使李如成養成了堅韌的品質。

創業之初十年的奮鬥,使服裝廠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每年的銷售增長幅度為61%,利潤為58%。

1993年,是李如成不願忘記的年份。他稱之為經歷過那年的雅戈爾,取得了“質的飛躍”,是雅戈爾發展的里程碑。那一年,雅戈爾改制成股份制企業,實現了股份集團化,為雅戈爾1998年上市和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15分鐘解決資產的產權問題,李如成對此記憶猶新。“當時前來商議股改方案的鄉鎮領導,思想比較解放,我們各出一份資產產權比例分配的方案,一拍即合。”李如成說,“最終確定的方案是,雅戈爾原來的一些資產25%歸鎮裡所有,75%歸企業員工所有。這就解決了以前不許討論企業資產歸屬和劃分的困擾。”

股份制的雅戈爾經歷了飛速的發展。從1993年到2002年,平均利潤每年以超80%的速度增長。從1993年的2600萬元資產,到如今雅戈爾淨資產超過240億元,總市值達到260多億元,最高時,超過了700億元。

年過六十“再次下海”

不斷推陳出新,成就“麻瘋子”

經歷了飛速發展的90年代,雅戈爾逐步進入其他市場。他們在投資、地產板塊斬獲頗豐,一度被稱為“服裝領域最懂金融和地產的公司,也是資本圈裡最擅長賣服裝的公司。”

事實上,雅戈爾在服裝板塊的銷售年均增長從88%到如今只有個位數增長,是整個男裝產業的普遍現象,也是在普遍過剩的時代下,要求服務、品質、創新的重要性逐漸超越產品的象徵表象之一。

2016年中國服裝節上,李如成宣佈要通過紡織服裝產業“五年再造一個雅戈爾”。他說,在此之前,他換了辦公室,“預示著我重新回到了一線”。

年過六十的李如成做得風生水起。“不準備退休了。”李如成笑著跟記者說。

事實上,以科技的手段迴歸到服裝主業的李如成顯得更加淡定,他說,在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他看到了智能製造對於服裝行業的非凡意義。“雅戈爾希望能夠做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智能製造系統,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及設備的改造、改良,形成一套全新的服裝製造的智能化標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10月17日,李如成借國際服裝節,又出重磅,那是雅戈爾潛心研究十餘年的代表作——漢麻產業。熟知李如成的人都知道,他多年來對漢麻情有獨鍾,一直致力於漢麻的推廣和產業化實施,被外界戲稱為“麻瘋子”。而這也是“再次下海”並重回服裝主業的李如成,不斷推陳出新的標誌。

在李如成看來,雅戈爾要一直保持年輕,創新必不可少。談及要將漢麻產業化的初衷,李如成說:“雅戈爾既是中國紡織服裝業的領軍企業,又在產業化運作上有著豐富的實操經驗,所以,由我們來進行產業化實施,是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40年,雅戈爾創立39年,李如成說,他們經歷過種種困難,如今仍在面臨新的挑戰。“在我看來,如今經濟進入了正常發展的速度。前面我們走得太快了,現在要一步步走,走得更紮實。”李如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