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作為高等教育強省,江蘇知名高校雲集,就拿去年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來說,

江蘇就有15所高校入選。但這15所高校中有12所位於省會南京。

江蘇省內科教人才資源分佈相對不均衡,蘇北地區高校資源相對薄弱,這也是蘇中、蘇北發展的“短板”之一。

這幾年,南京的部分高校先後在省內其他地區建立分校,形成了新的格局。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也有望實現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教育的美好願望。

今天,小招就和大家盤點一下南京地區“雙一流”高校和他們的異地校區

一、已開始招生

南京林業大學和河海大學,這兩所學校主校和分校區是單獨招生,有不同的招生代碼,最終的錄取分數也是不同的。不過,最終拿到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不會有“xx校區”的字樣。

1、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

南京林業大學是一所以林科為特色,以資源、生態和環境類學科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在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林的林業工程和林學這兩個專業被評為A+。

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實行2+2辦學模式,即一、二年級學生在淮安校區學習,三、四年級學生在南京主校區學習。淮安校區學生共享南京林業大學教學、科研、實習等方面的全部資源。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免試研究生、獎學金評比等方面與南京校區學生執行統一政策。

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從2017年開始招生,下面是這兩年南林和淮安校區錄取數據的對比:


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去年,南林淮安校區剛開始招生,文理科都是本一線下降10分錄取,而今年則是壓線錄取,這也意味著之後家長和考生想要“撿漏”的可能性不大。並且,淮安校區和南京校區投檔最低分之間的差距也在縮小。

2、河海大學&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河海大學是一所擁有百年辦學歷史,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水利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和水利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河海大學的水利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入選“雙一流”學科。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的前身為1986年成立的河海大學機械學院,1996年5月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分校,2000年6月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常州校區地處江蘇省蘇錫常經濟高速發展地區,位於“千載讀書地,現代創新城”常州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常州市行政中心毗鄰,佔地436畝。

常州校區設有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企業管理學院和基礎學部。

下面是近三年河海大學和常州校區錄取數據的對比:

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二、籌建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這三所院校的分校區還在籌備中,還未開始招生。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溧陽校區)

2017年5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常州市人民政府、溧陽市人民政府在溧陽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辦學框架協議。

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南航溧陽校區主要面向通用航空和地方需求開展學歷教育。作為通航產業和實訓區,溧陽通用機場充分保障校區教學與科研使用。

南航溧陽校區計劃2017年下半年開建,2019年秋季學生入駐。第一期在校生規模為2000人左右,2021年規劃在校生達到5000人左右(其中,本、專科學歷教育為3000人左右);遠期規劃在校生10000人左右(其中,本、專科學歷教育為5000人左右)。

2、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

2018年4月17日下午,泰州市人民政府、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建設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協議簽訂儀式舉行。這意味著,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將成為泰州首個本一批次招生的院校。

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規劃佔地約1000畝,將以重點開辦藥、醫、護、管類與“醫藥名城”建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契合度高的優勢專業,所設專業和招生人數將以藥、醫類為主,並謀劃建設醫藥類高水平科研平臺和機構。

泰州校區師資由南京中醫藥大學統一安排、統一管理、統一調配。未來專任教師中,南京中醫藥大學現有師資佔40%左右,對外招聘高水平教師佔20%左右,外聘教師及其他佔40%左右。

泰州校區本來計劃從2018年秋季開始本一批次招生,但是從南中醫今年的新生入學情況來看,該校區並未啟用。

3、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

2017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理工大學與江陰市人民政府、江陰市臨港經濟開發區簽署了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合作辦學協議。

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2018年9月20日,南理工會在江陰校區舉辦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開工儀式。

討論:江蘇優質高校都集中在南京,不公平?

當然,具體什麼時候能夠投入使用,什麼開始招生,我們拭目以待!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南京高校有意向在異地開設分校區?

一、社會要求: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

省內高校多集中於南京、徐州,高校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這也引發決策層和教育及行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社會人士,都希望解決區域高等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協調問題,促進教育公平。

二、內生需求:高校和地方互利互惠。

新一波高校與地方的深度合作建立分校,是校地合作的“2.0”版本。它更多地是地方政府在區域競爭態勢下,出於對其重點扶持打造的優勢產業的需求以及吸納相關高端人才的需要,而主動向知名高校“拋出繡球”。對於高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而學校開設分校,可以給地方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也能幫助地方培養出足夠的專業人才,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

文章綜合整理自澎湃新聞網、高校網站等,江蘇招生考試網尊重版權,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聯繫刪除。更多高考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蘇招生考試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