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第一节 电阻器

当你打开一台收音机、录音机或电视机时,就可以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电子元器件。其中为数最多的要数一种有引出线的仿圆柱形小棒,它们当中细的有如火柴梗,粗的有如小鞭炮。这就是组成电子电路的主要元件电阻器。

电阻,英文名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说,I=U/R,那么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表示,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

一、电阻器的作用

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师傅对徒弟说:“找一个100欧的电阻来!”,指的就是一个“电阻值”为100欧姆的电阻器,欧姆常简称为欧。表示电阻阻值的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5表示编号为15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

二、电阻器的种类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型号命名很有规律,R代表电阻,T-碳膜,J-金属,X-线绕,是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在国产老式的电子产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涂覆绿漆的电阻,那就是RT型的。而红颜色的电阻,是RJ型的。一般老式电子产品中,以绿色的电阻居多。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产品成本的问题,因为金属膜电阻虽然精度高、温度特性好,但制造成本也高,而碳膜电阻特别价廉,而且能满足民用产品要求。

电阻器当然也有功率之分。常见的是1/8瓦的“色环碳膜电阻”,它是电子产品和电子制作中用的最多的。当然在一些微型产品中,会用到1/16瓦的电阻,它的个头小多了。再者就是微型片状电阻,它是贴片元件家族的一员,以前多见于进口微型产品中,现在电子爱好者也可以买到了,用来做无线窃听器。

三、电阻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电阻的参数识别: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倍率单位有:千欧(KΩ),兆欧 (MΩ)等。

换算方法是: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

电阻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

数标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如:

472 表示 47×102Ω(即4.7K); 104则表示10×10

4=100K·

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现举例如下: 四色环电阻和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

这些直接标注的电阻,在新买来的时候,很容易识别规格。可是在装配电子产品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为以后检修的方便,把标注面朝向易于看到的地方。所以在弯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手工装配时,多这一道工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自动生产线上的机器没有那么聪明。而且,电阻器元件越做越小,直接标注的标记难以看清。因此,国际上惯用“色环标注法”。事实上,“色环电阻”占据着电阻器元件的主流地位。“色环电阻”顾名思义,就是在电阻器上用不同颜色的环来表示电阻的规格。有的是用4个色环表示,有的用5个。有区别么?是的。4环电阻,一般是碳膜电阻,用3个色环来表示阻值,用 1个色环表示误差。5环电阻一般是金属膜电阻,为更好地表示精度,用4个色环表示阻值,另一个色环也是表示误差。

色环电阻的规则是最后一圈代表误差

,对于四环电阻,前二环代表有效值,第三环代表乘上的次方数。不要怕,记住颜色和数码就行啦,其他的不用记。有一个秘诀:面对一个色环电阻,找出金色或银色的一端,并将它朝下,从头开始读色环。例如第一环是棕色的,第二环是黑色的,第三环是红色的,第四环是金色的,那么它的电阻值是1、0,第三环是添零的个数,这个电阻添2个零,所以它的实际阻值是1000Ω,即1kΩ。

四、可变电阻

可变电阻又称为电位器,电子设备上的音量电位器就是个可变电阻。但是一般认为电位器都是可以被手动调节的,而可变电阻一般都较小,装在电路板上不经常调节。可变电阻有三个引脚,其中两个引脚之间的电阻值固定,并将该电阻值称为这个可变电阻的阻值。第三个引脚与任两个引脚间的电阻值可以随着轴臂的旋转而改变。这样,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达到调节的效果。

五、特种电阻

光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外界光照强弱(明暗)变化而变化的元件,光越强阻值越小,光越弱阻值越大。如果把光敏电阻的两个引脚接在万用表的表笔上,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在不同的光照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将光敏电阻从较暗的抽屉里移到阳光下或灯光上,万用表读数将会发生变化。在完全黑暗处,光敏电阻的阻值可达几兆欧以上(万用表指示电阻为无穷大,即指针不动),而在较强光线下,阻值可降到几千欧甚至1千欧以下。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作各种光控的小电路来。事实上街边的路灯大多是用光控开关自动控制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元器件就是光敏电阻(或者是光敏三级管,一种功能相似的带放大作用的半导体元件)。光敏电阻是在陶瓷基座上沉积一层硫化镉(CdS)膜后制成的, 实际上也是一种半导体元件。新村里声控楼道灯在白天不会点亮,也是因为光敏电阻在起作用。我们可以用它制作电子报晓鸡,清晨天亮时喔喔叫。

热敏电阻:是一个特殊的半导体器件,它的电阻值随着其表面温度的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它原本是为了使电子设备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而使用的,叫做温度补偿。新型的电脑主板都有CPU测温、超温报警功能,就是利用了的热敏电阻。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电阻器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电阻器在镊子

第二节 电容

在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中,大家都能看到许多容器,如粮仓、油筒、杯子等等。在无线电设备中,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容器,在它内部可储存电荷,我们称之为电容器。

电容是电子制作中主要元器件之一,电子制作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容器,它们在电路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电阻器相似,通常简称其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顾名思义,电容器就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尽管电容器品种繁多,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两片相距很近的金属中间被某物质(固体、气体或液体)所隔开,就构成了电容器。两片金属称为的极板,中间的物质叫做介质。电容器也分为容量固定的与容量可变的。但常见的是固定容量的电容,最多见的是电解电容和瓷片电容

一、电容器的作用

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

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电子电路中,只有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才有电流流过,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容器是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在电路中起着“隔直流”的作用。电路中,电容器常被用作耦合、旁路、滤波等,都是利用它“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那么交流电为什么能够通过电容器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不仅方向往复交变,它的大小也在按规律变化。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容器连续地充电、放电,电路中就会流过与交流电变化规律一致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二、电容器的分类

电容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结构来分,有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微调电容器。电容器的电性能和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电介质,按电介质分类有:电解电容器、瓷片电容器、纸介电容器、油质电容器、薄膜电容器、贴片电容、独石电容

、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三、电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25表示编号为25的电容)。

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

其中:1F=103mF=106uF=109nF=1012

pF。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 uF/16V 。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

字母表示法:1m=1000 uF 1P2=1.2PF 1n=1000PF

数字表示法:用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大小,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是倍率,单位一般为pF。如:102表示10×102PF=1000PF 224表示22×104PF=0.22 uF

3、故障特点

在实际维修中,电容器的故障主要表现为:

(1)引脚腐蚀致断的开路故障。

(2)脱焊和虚焊的开路故障。

(3)漏液后造成容量小或开路故障。

(4)漏电、严重漏电和击穿故障。

5、耐压问题

电容器的选用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耐压的问题。

加在一个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超过了它的额定电压,电容器就会被击穿损坏。一般电解电容的耐压分档为6.3V,10V,16V,25V,50V等。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贴片电容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在白色背景上的电容

第三节 电感器

电感器是指电感线圈和各种变压器,能在电路中产生电磁转换的作用,是电子电路中重要的元件之一。它和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元件进行适当的组合,能构成放大器、振荡器等功能电路。

电感器在电子制作中虽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们在电路中同样重要。我们认为电感器和电容器一样,也是一种储能元件,它能把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中储存能量。电感器用符号L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为单位。经常和电容器一起工作,构成LC滤波器、LC振荡器等。另外,人们还利用电感的特性,制造了阻流圈、变压器、继电器等。

电感在电路中常用“L”加数字表示,如:L6表示编号为6的电感。

电感线圈是将绝缘的导线在绝缘的骨架上绕一定的圈数制成。

直流可通过线圈,直流电阻就是导线本身的电阻,压降很小;当交流信号通过线圈时,线圈两端将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外加电压的方向相反,阻碍交流的通过,所以电感的特性是通直流阻交流,频率越高,线圈阻抗越大。电感在电路中可与电容组成振荡电路。

电感一般有直标法和色标法,色标法与电阻类似。如:棕、黑、金、金表示1uH(误差5%)的电感。

电感的基本单位为:亨(H) 换算单位有:1H=103mH=106uH。

一、电感器的作用

电感器的特性恰恰与电容的特性相反,它具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通

过的特性。

小小的收音机上就有不少电感线圈,几乎都是用漆包线绕成的空心线圈或在骨架磁芯、铁芯上绕制而成的。有天线线圈(它是用漆包线在磁棒上绕制而成的)、中频变压器(俗称中周)、输入输出变压器等等。

变压器: 是由铁芯和绕在绝缘骨架上的铜线圈线构成的。绝缘铜线绕在塑料骨架上,每个骨架需绕制输入和输出两组线圈。线圈中间用绝缘纸隔离。绕好后将许多铁芯薄片插在塑料骨架的中间。这样就能够使线圈的电感量显著增大。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它的一个绕组向另一个绕组传输电能量。变压器在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耦合交流信号而阻隔直流信号,并可以改变输入输出的电压比利用变压器使电路两端的阻抗得到良好匹配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传送信号功率

电力变压器就是把高压电变成民用市电,而我们的许多电器都是使用低压直流电源工作的,需要用电源变压器把220V交流市电变换成低压交流电,再通过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形成直流电供电器工作。电视机显像管需要上万伏的电压来工作,是由“行输出变压器”供给的。

当然,电源变压器也有其不少缺点,例如功率与体积成正比,笨重、效率低等,现在正在被新型的“电子变压器”所取代。电子变压器一般是“开关电源”,电脑工作需要的几组电压就是开关电源供给的,彩电、显示器中更是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开关电源。

继电器:就是电子机械开关,它是用漆包铜线在一个圆铁芯上绕几百圈至几千圈,当线圈中流过电流时,圆铁芯产生了磁场,把圆铁芯上边的带有接触片的铁板吸住,使之断开第一个触点而接通第二个开关触点。当线圈断电时,铁芯失去磁性,由于接触铜片的弹性作用,使铁板离开铁芯,恢复与第一个触点的接通。因此,可以用很小的电流去控制其他电路的开关。整个继电器由塑料或有机玻璃防尘罩保护着,有的还是全密封的,以防触电氧化。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环形电感线圈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0 Rfndxzyymdeuanbn


第四节 电声器件

简单的说,电声器件是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或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器件。也可以说它能将电能和声能互相转换,故常称电声器件为“换能器”。常见的电声器件有扬声器、耳机和驻极体话筒等。

一、扬声器

扬声器俗称为喇叭,它是收音机、录音机、音响设备中的重要元件。常见的扬声器有动圈式、舌簧式、压电式等好几种,但最常用的是动圈式扬声器(又称电动式)。而动圈式扬声器又分为内磁式和外磁式,因为外磁式便宜,通常外磁式用得多。当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产生随音频电流而变化的磁场,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中时而吸引时而排斥,带动纸盆振动发出声音。

扬声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很形象。音响用的扬声器大多要求大功率、高保真。为完美再现声响,扬声器又被分为专用的低音、中音、高音,以各司其职。低音扬声器的纸盆不再由单一的材料构成,出现了布边、尼龙边和橡皮边等扬声器,使纸盆更有弹性,低音更加丰富。号筒式扬声器、球顶高音扬声器使高音更加清晰。另外还有一种全频扬声器,它将高、低音扬声器做在了一起。

扬声器上一般都标有标称功率和标称阻抗值,例如0.25W 8Ω。一般认为扬声器的口径大,标称功率也大。在使用时,输入功率最好不要超过标称功率太多,以防损坏。万用表R1电阻档测试扬声器,若有咯咯声发出说明基本上能用。测出的电阻值是直流电阻值,比标称阻抗值要小,是正常现象

还有一种压电陶瓷片,也是一种发声元件,它利用压电效应工作,既可以作发声元件又可以作接收声音的元件。而且它很便宜,生日卡上的发声元件就是它。压电陶瓷片是在园形铜底板上涂覆了一层厚约1mm的压电陶瓷,再在陶瓷表面沉积一层涂银层,涂银层和铜底板就是它的两个电极。压电陶瓷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压电效应:如将它弯曲,它的表面就会出现异种电荷,如反向弯曲,电荷的极性也会相反。奇妙的是如果在压电陶瓷片的两个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它就会发生弯曲,当电压方向改变时,弯曲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利用压电效应,有了一种声-电,电-声转换的两用器件,可以当话筒用:对压电陶瓷片讲话,使它受到声波的振动而发生前后弯曲,当然人的眼睛分辨不出这种弯曲,在压电陶瓷片的两电极就会有音频电压输出。相反地,把一定的音频电压加在压电陶瓷片的两极,由于音频电压的极性和大小不断变化,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相应的弯曲运动,推动空气形成声音,这时候,它又成了喇叭。

压电陶瓷片作为一种电子元件,在新买来的时候,是不带引线的,需要自己焊接。一般采用多股软线,先剥头搪锡,焊接是要求速度快,焊点小,否则容易损坏压电陶瓷片娇嫩的镀银层。

还有一种在BP机、小闹钟里广泛应用的讯响器实质上也是电磁式的。

话筒有电容式的、动圈式的等等,常用的卡拉OK话筒一般都是动圈式的 ,其实它是动圈式扬声器的反应用。电子制作中常用的话筒是驻极体电容话筒,价钱很便宜(约一元一个),音质也不算差,体积很小。

第五节 晶体二极管

一、晶体二极管的特性

半导体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它不像导体一样能够完全导电,又不像绝缘体那样不能导电,它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最重要的两种元素是硅(读“gui”)和锗(读“zhe”)。我们常听说的美国硅谷,就是因为起先那里有好多家半导体厂商。

二极管应该算是半导体器件家族中的元老了。很久以前,人们热衷于装配一种矿石收音机来收听无线电广播,这种矿石后来就被做成了晶体二极管。

二极管最明显的性质就是它的单向导电特性,就是说电流只能从一边过去,却不能从另一边过来(从正极流向负极)。我们用万用表来对常见的1N4001型硅整流二极管进行测量,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时,表针会动,说明它能够导电;然后将黑表笔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这时万用表的表针根本不动或者只偏转一点点,说明导电不良。

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如: D5表示编号为5的二极管。 主要有玻璃封装的、塑料封装的和金属封装的等几种。二极管有两个电极,并且分为正负极,一般把极性标示在二极管的外壳上。大多数的时候是用一个不同颜色的环来表示负极,有的直接标上“-”号。大功率二极管多采用金属封装,并且有个螺帽以便固定在散热器上。

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的特性,常用二极管作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即只让交流电的正半周(或负半周)通过,再用电容器滤波形成平滑的直流

。事实上好多电器的电源部分都是这样的。二极管也用来做检波器,把高频信号中的有用信号“检出来”,老式收音机中会有一个“检波二极管”,一般用2AP9型锗管。

二、二极管的种类

二极管的类型也有好几种,对于电子制作来说,常常用到以下的二极管:用于稳压的稳压二极管,用于数字电路的开关二极管,用于调谐的变容二极管,以及光电二极管等,最常看见的是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在日常生活电器中无处不在,它能够发光,有红色、绿色和黄色等,有直径3mm、5mm和2×5mm长方型的的。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发光二极管也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也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即只有接对极性才能发光。发光二极管符号比一般二极管多了两个箭头,示意能够发光。通常发光二极管用来作电路工作状态的指示,它比小灯泡的耗电低得多,而且寿命也长得多。用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构成电子显示屏,证券交易所里的显示屏就是由发光二极管点阵构成的,只是因为各种色彩都是由红绿蓝构成,而蓝色发光二极管在以前还未大量生产出来,所以一般的电子显示屏都不能显示出真彩色。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一般和它本身的颜色相同,但是近年来出现了透明色的发光管,它也能发出红黄绿等颜色的光,只有通电了才能知道。 辨别发光二极管正负极的方法,有实验法和目测法。实验法就是通电看看能不能发光,若不能发光就是极性接错或是发光管损坏。

注意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流型器件,虽然在它的两端直接接上3V的电压后能够发光,但容易损坏,在实际使用中一定要串接限流电阻,工作电流根据型号不同一般为1mA到3OmA。另外,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一般为1.7V以上,所以一节1.5V的电池不能点亮发光二极管。同样,一般万用表的R×1档到R×1K档均不能测试发光二极管,而R×10K档由于使用15V的电池,能把有的发光管点亮。

用眼睛来观察发光二极管,可以发现内部的两个电极一大一小。一般来说,电极较小、个头较矮的一个是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极较大的一个是它的负极。若是新买来的发光管,管脚较长的一个是正极。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Led 的二极管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二极管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白色背景上的功率二极管

三、二极管的作用

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电话机里使用的晶体二极管按作用可分为:整流二极管(如1N4004)、隔离二极管(如1N4148)、肖特基二极管(如BAT85)、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

四、使用二极管的注意事项

1、识别方法:二极管的识别很简单,小功率二极管的N极(负极),在二极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种色圈标出来,有些二极管也用二极管专用符号来表示P极(正极)或N极(负极),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P”、“N”来确定二极管极性的。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可从引脚长短来识别,长脚为正,短脚为负

2、测试注意事项: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五、稳压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ZD”加数字表示,如:ZD5表示编号为5的稳压管。

1、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原理:稳压二极管的正负极在电路中是反接的,特点就是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

2、故障特点:稳压二极管的故障主要表现在开路、短路和稳压值不稳定。在这3种故障中,前一种故障表现出电源电压升高;后2种故障表现为电源电压变低到零伏或输出不稳定。

六、变容二极管

变容二极管是根据普通二极管内部 “PN结” 的结电容能随外加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专门设计出来的一种特殊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在无绳电话机中主要用在手机或座机的高频调制电路上,实现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信号上,并发射出去。在工作状态,变容二极管调制电压一般加到负极上,使变容二极管的内部结电容容量随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变容二极管发生故障,主要表现为漏电或性能变差:

(1)发生漏电现象时,高频调制电路将不工作或调制性能变差。

(2)变容性能变差时,高频调制电路的工作不稳定,使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发送到对方被对方接收后产生失真。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就应该更换同型号的变容二极管。

第六节 晶体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可以说它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三极管顾名思义具有三个电极。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而三极管由两个PN结构成,共用的一个电极成为三极管的基极(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两个电极成为集电极(用字母c表示)发射极(用字母e表示)。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一种是NPN型的三极管,另一种是PNP型的三极管。

一、晶体三极管的分类

三极管的分类类很多,按结构可分为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按生产工艺可分为合金型、扩散型和平面型等。但是最常用的分类是从应用角度,依工作频率分为低频三极管、高频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依工作频率可分为小功率三极管、中功率三极管和大功率三极管;按其导电类型可分为

PNP型和NPN型;按其构成的材料可分为锗管和硅管。

三极管不同型号各有不同的用途。三极管大都是塑料封装或金属封装,大的很大,小的很小。三极管的电路符号有两种:有一个箭头的电极是发射极,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而箭头朝内的是PNP型。实际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的三极管从工作特性上可互相弥补,所谓OTL电路中的对管就是由PNP型和NPN型配对使用。电话机中常用的PNP型三极管有:A92、9015等型号;NPN型三极管有:A42、9014、9018、9013、9012等型号。

晶体三极管在电路中常用“VT”加数字表示,如:VT17表示编号为17的三极管。

二、三极管的作用

三极管最基本的作用是放大作用,它可以把微弱的电信号变成一定强度的信号,当然这种转换仍然遵循能量守恒,它只是把电源的能量转换成信号的能量罢了。三极管有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β当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一个微小的电流时,在集电极上可以得到一个是基极电流β倍的电流,即集电极电流

。集电极电流随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可以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三极管还可以作电子开关,配合其它元件还可以构成振荡器。

晶体三极管主要用于放大电路中起放大作用,三、三极管的标识

电子制作中常用的三极管有90××系列,包括低频小功率硅管9013(NPN)、9012(PNP),低噪声管9014(NPN),高频小功率管9018(NPN)等。它们的型号一般都标在塑壳上,而样子都一样,都是TO-92标准封装。在老式的电子产品中还能见到3DG6(低频小功率硅管)、3AX31(低频小功率锗管)等,它们的型号也都印在金属的外壳上。

我国生产的晶体管有一套命名规则,我们最好还是了解一下:

第一部分的3表示为三极管。

第二部分表示器件的材料和结构,A:PNP型锗材料 B:NPN型锗材料 C:PNP型硅材料 D:NPN型硅材料

第三部分表示功能,U:光电管 K:开关管 X:低频小功率管 G:高频小功率管 D:低频大功率管 A:高频大功率管。

另外,3DJ型为场效应管,BT打头的表示半导体特殊元件。

四、在线工作测量

在实际维修中,三极管都已经安装在线路板上,要每只拆下来测量实在是一件麻烦事,并且很容易损坏电路板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在白色背景上的功率晶体管的集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第七节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

1、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较高输入阻抗和低噪声等优点,因而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尤其用场效应管做整个电子设备的输入级,可以获得一般晶体管很难达到的性能。

2、场效应管分成结型和绝缘栅型两大类,其控制原理都是一样的。

3、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而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少电流的情况下,应选用场效应管;而在信号电压较低,又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多电流的条件下,应选用晶体管。

(2)场效应管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所以称之为单极型器件,而晶体管是既有多数载流子,也利用少数载流子导电。被称之为双极型器件。

(3)有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使用,栅压也可正可负,灵活性比晶体管好。

(4)场效应管能在很小电流和很低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它的制造工艺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场效应管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因此场效应管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八节 可控硅

可控硅也称作晶闸管,它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构成的元件,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

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控硅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单向可控硅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

单向可控硅有其独特的特性:当阳极接反向电压,或者阳极接正向电压但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它都不导通,而阳极和控制极同时接正向电压时,它就会变成导通状态。一旦导通,控制电压便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作用,不论有没有控制电压,也不论控制电压的极性如何,将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要想关断,只有把阳极电压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或者反向。

双向可控硅的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有字符的一面时)。加在控制极G上的触发脉冲的大小或时间改变时,就能改变其导通电流的大小。

与单向可控硅的区别是,双向可控硅G极上触发脉冲的极性改变时,其导通方向就随着极性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能够控制交流电负载。而单向可控硅经触发后只能从阳极向阴极单方向导通,所以可控硅有单双向之分。

电子制作中常用可控硅,单向的有MCR-100等,双向的有TLC336等。

第九节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一种采用特殊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硅基片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件,英文缩写为IC,也俗称芯片。集成电路是六十年代出现的,当时只集成了十几个元器件。 后来集成度越来越高,也有了今天的P-Ⅳ。

集成电路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分为模拟和数字两大派别,而具体功能更是数不胜数,其应用遍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成电路根据内部的集成度分为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三类。其封装又有许多形式。“双列直插”和“单列直插”的最为常见。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用软封装的IC,精密产品中用贴片封装的IC等。

对于CMOS型IC,特别要注意防止静电击穿IC,最好也不要用未接地的电烙铁焊接。使用IC也要注意其参数,如工作电压,散热等数字IC多用+5V的工作电压,模拟IC工作电压各异

集成电路有各种型号,其命名也有一定规律。一般是由前缀、数字编号、后缀组成。前缀表示集成电路的生产厂家及类别,后缀一般用来表示集成电路的封装形式、版本代号等。常用的集成电路如小功率音频放大器LM386就因为后缀不同而有许多种。LM386N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产品,LM代表线性电路,N代表塑料双列直插。

集成电路型号众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更多的功能更强、集成度更高的集成电路涌现,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带来了方便。在设计制作时,若没有专用的集成电路可以应用,就应该尽量选用应用广泛的通用集成电路,同时考虑集成电路的价格和制作的复杂度。在电子制作中,有许多常用的集成电路,如NE555(时基电路)、LM324(四个集成的运算放大器)、TDA2822(双声道小功率放大器)、KD9300(单曲音乐集成电路)、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等。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DIP IC [Dual Inline Package Integrated Circuit].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第十节 三端稳压IC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 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第十一节 语音集成电路

电子制作中经常用到音乐集成电路和语言集成电路,一般称为语言片和音乐片。它们一般都是软包封,即芯片直接用黑胶封装在一小块电路板上。语音IC一般还需要少量外围元件才能工作,它们可直接焊到这块电路板上。

别看语音IC应用电路很简单,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一片含有成千上万个晶体管芯的集成电路。其内部含有振荡器、节拍器、音色发生器、ROM、地址计算器和控制输出电路等。音乐片内可存储一首或多首世界名曲,价格很便宜,几角钱一片。音乐门铃都是用这种音乐片装的,其实成本很低。

不同的语言片内存储了各种动物的叫声,简短语言等,价格要比音乐片贵些。但因为有趣,其应用越来越多。会说话的计算器、倒车告警器、报时钟表等。语音电路尽管品种不少,但不能根据用户随时的要求发出声音, 因为商品化的语音产品采用掩膜工艺,发声的语音是做死的,使成本得到了控制。

一般语音集成电路的生产厂家都可以特别定制语音的内容,但因为要掩模,要求数量千片以上。近年来出现的OTP语音电路解决了这一问题。OTP就是一次性可编程的意思,就是厂家生产出来的芯片,里面是空的,内容由用户写入(需开发设备),一旦固化好,再也不能擦除,信息也就不会丢失。它的出现为开发人员试制样机提供了方便,特别适合于小批量生产。

业余制作采用可录放的语言电路是十分方便的,UM5506、ISD1400、ISD2500等,外围元件极少。我第一次知道可录放语音集成电路,是在九几年的无线电杂志上,记得那时是UM5101和T6668,都是用41256等DRAM的。那时多想有那么一套,不用磁带就可以录音的怪物,还能在放音时随意变调呢。早期的数码留言机也用它们,由于使用DRAM,如果没有后备电池,一旦断电后,所有的信息都会丢失。

现在采用EEPROM的语音电路大大方便了电子爱好者,它随录随放,不怕掉电,使用方便,外围元件少。只是价格较贵些,每秒钟成本约1元人民币。这类语音录放集成电路首推(美国)ISD公司的ISD系列。国内、台湾都有厂家生产兼容的芯片及软包封的芯片、模块,但从结构来看,猜想来自于ISD。

t-grid-mode:char'>集成电路型号众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更多的功能更强、集成度更高的集成电路涌现,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带来了方便。在设计制作时,若没有专用的集成电路可以应用,就应该尽量选用应用广泛的通用集成电路,同时考虑集成电路的价格和制作的复杂度。在电子制作中,有许多常用的集成电路,如NE555(时基电路)、LM324(四个集成的运算放大器)、TDA2822(双声道小功率放大器)、KD9300(单曲音乐集成电路)、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等。

第十二节 数字集成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产品的种类很多种。数字集成电路构成了各种逻辑电路,如各种门电路、编译码器、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它们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至电子表,大至计算机,都是有数字集成电路的身影。

结构上,可分成TTL型和CMOS型两类。74LS/HC等系列是最常见的TTL电路,它们使用5V的电压,逻辑“0”输出电压为小于等于0.2V,逻辑“1”输出电压约为3V。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更具优点。数字集成电路有个特点,就是它们的供电引脚,如16脚的集成电路,其第8脚是电源负极,16脚是电源正极;14脚的,它的第7脚是电源的正极。

通常CMOS集成电路工作电压范围为3-18V,所以不必像TTL集成电路那样,要用正正好好的5V电压。CMOS集成电路的输入阻抗很高,这意味着驱动CMOS集成电路时,所消耗的驱动功率几乎可以不计。同时CMOS集成电路的耗电也非常的省,用CMOS集成电路制作的电子产品,通常都可以用干电池供电。

CMOS集成电路的输出电流不是很大,大概为10mA左右,但是在一般的电子制作中,驱动一个LED发光二极管还是没有问题的。此外,CMOS集成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也较强,即行话(专业术语)所说的噪声容限较大,且电源电压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

电子制作中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有4001、4011、4013、4017、4040、4052、4060、4066等型号,建议多买些备用。市场上的数字集成电路进口的较多,产品型号的前缀代表生产公司,常见的有MC1XXXX(摩托罗拉)、CDXXXX(美国无线电RCA)、HEFXXXX(飞利普)、TCXXXX(东芝)、HCXXXX(日立)等。一般来说,只要型号相同,不同公司的产品可以互换。

需要注意的是,CMOS集成电路容易被静电击穿,因此需要妥善保存。一般要放在防静电原包装条中,或用锡箔纸包好。另外焊接的时候,要用接地良好的电烙铁焊,或者索性拔掉插头,利用余热焊接。不过说实话,现在的CMOS集成电路因为改进了生产工艺,防静电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不少人都不太注意为CMOS集成电路防静电,IC却也活着。

第十三节 模拟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视听设备中。收录机、电视机、音响设备等,即使冠上了“数码设备”的好名声,却也离不开模拟集成电路。

实际上,模拟集成电路在应用上比数字集成电路复杂些。每个数字集成电路只要元器件良好,一般都能按预定的功能工作,即使电路工作不正常,检修起来也比较方便,1是1,0是0,不含糊。模拟集成电路就不一样了,一般需要一定数量的外围元件配合它工作。那么,既然是“集成电路”,为什么不把外围元件都做进去呢?这是因为集成电路制作工艺上的限制,也是为了让集成电路更多地适应于不同的应用电路。

对于模拟集成电路的参数、在线各管脚电压,家电维修人员是很关注的,它们就是凭借这些判断故障的。对业余电子爱好者来说,只要掌握常用的集成电路是做什么用的就行了,不常用的集成电路要用时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许多电子爱好者都是从装收音机、音响放大器开始的,用集成电路装,确实是一种乐趣。相信大家对这两者也都感兴趣。装的收音机有两种,一是AM中波的,通常用CIC7642、TA7641集成块装。另一种是FM调频的,通常要求具有一定的水平,用TDA7010、TDA7021、TDA7088,CXA1019(CXA1191)、CXA1238等。这些集成块也是收音机厂商所采用的经典IC。

CIC7642外形象一个9013,仅三个引脚,工作于1.5V下,其内部集成了多个三极管,用于组装直放式收音机,而且极易成功,因此许多电子入门套件少不了它。其兼容型号为MK484、YS414,许多进口的微型收音机、电子表收音机都用。

TA7641P装出来的收音机为超外差式,性能要好,但是因为有中周,制作调试都有点复杂,如果能买到套件组装,那也不算麻烦(照着指示把元件焊到电路板上就行啦)。TDA7000系列是飞利普公司的产品。TDA7010T,TDA7021T,TDA7088T三者有个后缀T,表示是微型贴片封装的。TDA7088T是可以用变容管和电位器实现电调谐的。

CXA1019是索尼公司生产的, CXA1191是它的改进型号,它们被称为单片AM/FM收音集成电路,因为一片IC包含了从高频放大、本振到中频放大、低频(音频)放大的所有功能。CXA1238是AM/FM立体声收音集成电路,它不包括音频放大器,但有立体声解码功能,通常用于WALKMAN收放机等。这里有个知识,就是CXA的收音IC同一型号有三种不同的大小(即后缀M型为贴片封装,S型为小型封装,P型为DIP封装)。 傻瓜功放是一种厚膜集成电路,其实不过是把各分立元件封装在一起,只有输入引脚用来接音源,输出引脚接音箱,以及电源引脚,方便了使用。此外,还有TDA2822、LM386等的小功率音频放大器,在电池供电的产品中作功放。用它们也可做有源音箱,廉价的有源音箱就用它们。

电子元气件知识及电波知识

第十四节 电 池

电池的历史非常悠久,世界上最古老的电池起源于大约2000年前,这个被叫做“巴格达”的电池,还保存在伊拉克首都的博物馆内。

电池有两个常用的参数,分别为电压和容量。电压主要取决于正负极的材料。一般的干电池,电压均为1.5V,而充电电池的电压为1.2V。容量就是容纳多少电量,用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的乘积表示。例如容量为 500mAh的电池,是指该电池用500mA的电流放电,能使用1个小时。 显然,如果用 250mA的电流放电,就能使用2个小时,以此类推。

常用常见的电池有锰干电池,碱性电池,镍镉电池,叠层电池,钮扣电池等。锰锌干电池,标称电压1.5V,便宜,但是连续放电性差,不适合大电流放电,而且不能充电,只适用于一些小电流的电子电路。锰干电池有一个奇怪的特性,间歇放电的时间和比连续放电的时间要长,这是一个使用普通干电池的诀窍。

碱性电池,标称电压也是1.5V,其电解液是水溶氢氧化钾液,容量大,能大电流放电,各方面特性均优于锰干电池。在实际中,越是需要大电流的电路,碱性电池越能发挥作用。碱性干电池在WALKMAN中听磁带使用,其寿命比普通电池长许多,在照相机闪光灯中不能使用镍隔电池,碱性电池就是最好的选择。只是碱性电池价格较贵。

大多数的碱性电池外壳上,标有“不准充电”的中文或是英文,但事实上,碱性电池是可以充电的,最多可以充电几十次。只是对碱性电池只能采取小电流充电的方法,以50mA的充电电流为宜,而大多数的充电器的充电电流都比较大,结果使电池内的液体流出,腐蚀电器。LR20代表一号碱性电池,LR6代表五号。

许多计算器上都使用了太阳能硅光电池,有光照的时候给钮扣电池充电。太阳能电池有长方形片状的,也有晶体管状扁圆形的。一般每片能产生0.5V的电压,需多片串联以提高电压,多组并联以增大输出电流。 而且一般都和钮扣电池并联,以随时把电能存储起来,再向小负载供电。

日本早在90年代初就禁止在本土生产镍隔电池了,以保护他们的环境。而现在市面上那么多的MADE IN JAPAN 的镍隔电池又是哪来的? 现在提倡用镍氢电池,容量又大,又没有记忆效应,而且环保些。镉对人体有害!

第十五节 特殊器件

在电阻这一节中,介绍了常用的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这里再介绍一些不太常用的特殊电阻。

力敏电阻:通常电子秤中就有力敏电阻,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力敏电阻。力敏电阻一般以桥式连接,受力后就破坏了电桥的平衡,使之输出电信号。

气敏电阻:有一种煤气泄漏报警器,在瓦斯泄漏后会报警,甚至启动脱排油烟机通风。这种报警器内就是装置了一种气敏电阻。这种半导体在表面吸收了某种自身敏感的气体之后会发生反应,而使自身的电阻值改变。它一般有四个电极,两个为加热电极,另两个为测量电极。气敏电阻根据型号对不同的气体敏感。有的是对汽油,有的是对一氧化碳,有的是对酒精敏感。

湿敏电阻:湿敏电阻对环境湿度敏感,它吸收环境中的水分,直接把湿度变成电阻值的变化。

压敏电阻:压敏电阻用作电路的过压保护。将压敏电阻和电路并联,其两端电压正常时电阻值很大,不起作用。一旦超过保护电压,它的电阻值迅速变小,使电流尽量从自己身上流过(很有牺牲精神!),从而保护了电路。

霍尔器件:霍尔器件几乎是每台录相机中都用的器件,另外在各种精密的工业设备中也有它的身影。它主要用来检测磁力,而且基本上都是以“集成霍尔传感器”的形式出现。用高灵敏的霍尔器件还可以制作电子罗盘。

数码管:许多电子产品上都有跳动的数码来指示电器的工作状态,其实数码管显示的数码均是由七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每段上加上合适的电压,该段就点亮。为方便连接,数码管分为共阳型和共阴型,共阳型就是七个发光管的正极都连在一起,作为一条引线。

干簧管:干簧管是一种磁敏的特殊开关。它的两个触点由特殊材料制成,被封装在真空的玻璃管里。只要用磁铁接近它,干簧管两个节点就会吸合在一起,使电路导通。因此可以作为传感器用,用于计数,限位等等。有一种自行车公里计,就是在轮胎上粘上磁铁,在一旁固定上干簧管构成的。装在门上,可作为开门时的报警、问候等。在“断线报警器”的制作中,也会用到干簧管。

第二章 焊接技术

焊接技术是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功,正确运用焊接工具与材料,掌握电烙铁、导线、元器件引线的上锡及焊接方法,才能保证制作各种电子产品的质量。下面我们来学习焊接技术。

第一节 焊接工具

一、常用焊接工具

要把散装的元器件与零部件,装配成一个功能电路,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才能

完成的,赤手空拳是不行的。在业余条件下,装配电子设备的常用工具有电烙铁、万用表、起子等10余种。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与用途。

1、现在主要介绍一下电烙铁。电烙铁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种,外热式的一般功率都较大。内热式的电烙铁体积较小,而且价格便宜。一般电子制作都用20W-30W的内热式电烙铁。当然有一把50W的外热式电烙铁能够有备无患。内热式的电烙铁发热效率较高,而且更换烙铁头也较方便。

电烙铁是用来焊锡的,为方便使用,通常做成“焊锡丝”,焊锡丝内一般都含有助焊的松香。 焊锡丝使用约60%的锡和40%的铅合成,熔点较低。

松香是一种助焊剂,可以帮助焊接,松香可以直接用,也可以配置成松香溶液,就是把松香碾碎,放入小瓶中,再加入酒精搅匀。注意酒精易挥发,用完后记得把瓶盖拧紧。瓶里可以放一小块棉花,用时就用镊子夹出来涂在印刷板上或元器件上。

注意市面上有一种焊锡膏(有称焊油),这可是一种带有腐蚀性的东西,是用在工业上的,不适合电子制作使用。还有市面上的松香水,并不是我们这里用的松香溶液。

电烙铁是捏在手里的,使用时千万注意安全。新买的电烙铁先要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一下插头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阻值,万用表指针应该不动。否则应该彻底检查。

最近生产的内热式电烙铁,厂家为了节约成本,电源线都不用橡皮花线了,而是直接用塑料电线,比较不安全。强烈建议换用橡皮花线,因为它不像塑料电线那样容易被烫伤、破损,以至短路或触电。

2、其他常用工具

有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螺丝刀、镊子、剪刀、钩针、中空针管、无感起子、有磁起子。

二、上锡

新的电烙铁或使用久后更新的烙铁头,在使用前用锉刀锉一下烙铁的尖头,接通电源后等一会儿烙铁头的颜色会变,证明烙铁发热了,然后用焊锡丝放在烙铁尖头上镀上锡,使烙铁不易被氧化。在使用中,应使烙铁头保持清洁,并保证烙铁的尖头上始终有焊锡

使用烙铁时,烙铁的温度太低则熔化不了焊锡,或者使焊点未完全熔化而成不好看、不可靠的样子。太高又会使烙铁“烧死”(尽管温度很高,却不能蘸上锡)。 另外也要控制好焊接的时间,电烙铁停留的时间太短,焊锡不易完全熔化、接触好,形成“虚焊”,而焊接时间太长又容易损坏元器件,或使印刷电路板的铜箔翘起。

一般一两秒内要焊好一个焊点,若没完成,宁愿等一会儿再焊一次。焊接时电烙铁不能移动,应该先选好接触焊点的位置,再用烙铁头的搪锡面去接触焊点。

三、如何拆卸锡焊元器件

对初学者来说,如何顺利地将线路板上的元器件拆下来是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弄不好线路板上铜皮就会起泡,不但影响美观,有时还会扩大故障范围。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拆卸方法,供初学者专心参考。

一是用通针。根据元件管脚粗细和线路板孔径大小选用适当号数的医用针头或活动铅笔头等空心管作通针,使用时先用烙铁熔化焊点,再将通针套住管脚插入线路板孔,然后移开电烙铁,不断转动通针并轻微摇动,直至焊锡重新凝固,管脚就与线路板脱离了。

二是用专用工具。 吸锡电烙铁是常用拆卸工具,它与普通电烙铁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吸收"线路板上的焊锡。拆卸集成电路等器件时可采用专用烙铁头,它能将集成块所有管脚的焊点同时熔化。使我们顺利取下集成块。简易吸锡铬铁也可以自制。只需将普通电烙铁头的斜面锉成凹面即可,使用凹面朝上放至焊点下方,焊锡点就会自动流入凹面脱离线路板。

三是用裸导线吸锡。可采用普通花线(即灯头线),最好是屏蔽线中的网线,要选用未老化的。使用时剥掉电线外绝缘层,屏蔽线还要抽掉芯线,最好先镀少许松香以增加吸锡效果。然后用电烙铁头将导线压在焊点上,待焊锡熔化后慢慢抽动电线,焊锡将被电线带走,此法很适合管脚特别粗大的焊点(因为粗大通针不太容易找到)。

四是用小号油漆刷。焊点熔化后用刷子刷几下使焊锡脱离线路板。不过要注意刷下的焊锡绝不能吸附在线路板的其他部位。

第二节 元器件的焊接方法

焊接技术是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技能,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是保证制作优质电子产品的关键性操作之一。初学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使自己掌握过硬的技能,以保证制作电子产品的质量。一个好的焊点,应该是表面光亮、锡量适中、牢固可靠且呈圆锥型(即浸润型)。

在学习焊接的过程中,应该牢记:凡是要焊接的部位,必须先上锡(已上锡或很光亮的元件可不必上锡),没有上锡就不要焊接。

电子产品常用的焊接方法有两种:一是送锡焊接法,二是带锡焊接法。

当操作者的一个手拿了电烙铁后,如果另一个手可腾出来拿锡丝时,最好采用送锡焊接法,这样可比较容易保证焊点的质量;如果另一个手需要拿镊子夹元件等时,那么就只能采用带锡焊接法。

一、送锡焊接法

1、一般元器件的焊接

将上了锡的元器件从电路板的元件面插入,使元器件的金属引线垂直覆铜面,并调整好元件的高度,在电路板上用送锡法进行焊接的步骤:加热、送丝和移开。

加热:操作者一般用右手握着电烙铁,将烙铁头的刃口以与印刷电路板45°的角度同时加热被焊接面(焊盘)和元器件的引线。加热时间大约是3秒钟,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因烙铁高温氧化覆铜板,造成不好焊接。

送丝:加热后,保持烙铁头的角度不变,操作者一般用左手拿着焊锡丝,并从烙铁头对面接触被焊接的引线和焊盘,当看到锡丝溶化并开始向四周扩散后,就转到送锡焊接法的第三步(即移开)。送丝时注意印刷电路板尽量要放置平稳,并保持元器件引线的稳定,送丝的时间与焊锡丝的质量、覆铜的光亮度、电烙铁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移开:当看到焊锡丝溶化并开始向四周扩散后,想把左手拿的锡丝移开,然后看到锡丝充分熔化并浸润被焊接的引线和焊盘时。再将右手拿的电烙铁顺势沿着元器件的引线向上移开。焊锡凝固前,被焊物不可晃动,否则易造成虚焊,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2、特殊元器件的焊接

焊接耳机插座、双联电容器时,完成其焊接时,一定要注意焊接时不要过长,否则过高的温度容易通过引线传导至塑料而使其烫坏,造成整个器件的损坏。

焊接话筒、三极管等元件时,焊接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也会损坏器件。

焊接集成电路(含音乐片)、场效应管时,电烙铁的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如果无条件将电烙铁外壳接地,则焊每个点时必须把电烙铁的插头拔下才能进行,这样才能防止集成电路在焊接时被损坏。

二、带锡焊接法

焊接前,将准备好的元件插入印刷电路板的规定位置,经检查无误后,就可用送锡焊接法进行焊接,焊接时,用烙铁头的刃口沾带上适量的焊锡,再将烙铁头的刃口接触被焊接元件的引线和焊盘,当看到锡丝充分熔化并浸润被焊接的引线和焊盘时,就可将烙铁头移开,这样就可以焊出牢固的焊点。

烙铁头的刃口上带的锡量的多少,要根据焊点的大小而定,烙铁头的刃口与焊接电路板的角度最好是45°。角度小,则焊点就小,角度大,则焊点就大。操作者不要认为焊锡量越多越好,锡量过多,不但浪费焊锡,而且焊点内部也不一定焊透,焊点的牢固性反而变差,过多的焊锡,还会溢向附近的覆铜从而造成短路;当然,锡量太少,会焊接不牢,使元件易脱离印刷电路板。

焊接时注意烙铁头不要轻轻点几下就离开焊接位置,这样虽然在焊点上也留有焊锡,但这样的焊接是不牢固的,容易影响焊接的质量。

第三节 虚、假焊和解焊

造房子,一定要把每一块砖砌牢。制作电子产品,一定要保证每个元器件的焊接质量,即焊点要表面光亮、锡量适中、牢固可靠且呈凹面型(即浸润型)。在初学焊接时,容易出现虚焊和假焊,虚焊和假焊会给电子产品带来隐患,焊接时一定要保证质量。

一、虚焊和假焊

虚焊是由于焊接前没有将引线上锡造成的。虚焊看起来好像有锡在引线和焊盘上,但焊锡与引线没有焊好,接触不良,电子产品震动后,容易出现信号时有时无的情况,这就是虚焊。

假焊是由于被焊接的焊盘氧化而没有处理造成的。假焊看起来好像有锡在引线和焊盘上,但焊盘上没有焊锡的浸润,此焊点根本就没焊上去,是假的,此电路没接通,严重时元器件的引线可从印刷电路板上拔下来,这就是假焊。

造成元器件虚焊和假焊的主要原因是:

1、焊接的金属引线没有上锡或上的不好。

2、没有清除焊盘的氧化层和污垢,或者清除不彻底。

3、焊接时间过短,焊锡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4、焊锡还未完全凝固就晃动了元器件。

从外观上不易判断出虚焊和假焊,在进行大量焊接时,也难于对每个焊点都及时检测,所以在进行焊接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焊接习惯,确保焊接的每一步骤都保证质量。否则会给检查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产品质量。

如果发现电路板上有虚、假焊,对于假焊点,检查的办法是用万用表逐点查找,将万用表置于欧姆档的小量程处,如果测量时出现引线与覆铜间有很大的电阻值,就可能是假焊点。对于虚焊点,可在电路通电调试时,用小起子敲击电路板,听扬声器中是否有“咯咯”的噪声,若有,则电路中肯定有虚焊。

二、解焊

在电子制作中,难免会出现错焊和虚、假焊,这时就需要从印刷电路板上把元器件拆卸下来。在修理电子产品时,也要更换那些已损坏的元器件,这样,就要掌握解焊技术。

解焊的基本操作是首先要用电烙铁加热焊点,使焊点上的锡熔化;其次,要吸走熔锡,可用带吸锡器的电烙铁一点点地吸走,有条件的也可用专用吸锡器吸走熔锡;其三要取下元器件,可用镊子镊住取出或用空心套筒套住引脚,并在钩针的帮助下卸下元器件。

解焊过程要注意:对于还没有断定被解焊的元器件已损坏时,不要死拉下来,不然会拉断弄坏引脚。而且对那些焊接时曾经采取散热措施的,解焊过程中仍需要采取。对于集成电路解焊更要注意,因为集成电路引脚多,解焊时要一根一根是把引脚加热、熔锡、吸走熔锡后才能拆卸下集成电路,有条件的可用集成块拆卸刀解焊。

第三章 ZX622型全硅八管超外差式小台式收音机

  ZX622型收音机为低压全硅管台式八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外形尺寸是170×100×45mm,频率覆盖:530-1605KHz 。本级具有造型新颖、结构简单、用电经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音质清晰、声音宏亮等优点,是理想的教学用收音机。ZX622型收音机的电路设计简洁合理,且采用通用元器件,选材、装配、调试、维修都很方便,是广大无线电爱好者学习的理想实验套材。

一、电路的工作原理

ZX622型台式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ZX622型收音机整机由变频级、两极中放级、检波级、前置音频放大级及功率放大级组成。

首先分析各级直流电路:

1、变频级VT1:R1为上偏置电阻,R2为发射级电流负反馈电阻。当R1阻值减小时,VT1的集电级电流上升,发射级电压也相应增加。

2、中放级VT2、VT3:VT2的上端电阻是R4;下端电阻是R5、VT4的发射结、R9和RP串联的组合,R6为发射级电流负反馈电阻。VT3的上偏电阻是R7,R8是发射级电流负反馈电阻。

3、前置低放级VT5、VT6:VT5的上偏电阻是R10、R11、R12,R14是发射级电流负反馈电阻。VT6的上偏电阻是R10、R13。

4、功率放大级VT7、VT8:R16为偏置电阻,调整其可以改变两管的集电极电流。

LED、R18组成电源指示电路,C11、C16、C17组成电源去耦电路。

整机交流信号的通路分析如下:

磁性天线T1将感应来的信号送到由C1-A和T1的初级线圈组成的调谐电路,转动双联可变电容器C1将调谐回路调谐再要接收的信号频率上,然后通过T1的次级线圈把选出的高频信号耦合到变频级VT1的基极。

T2时振荡线圈,其初级线圈与C1-B组成本机振荡回路,所产生的本振信号通过C3耦合至VT1的发射极。T2的次级线圈产生维持振荡的反馈信号。本振信号的频率设计得比电台信号的频率高出465KHz,此两个信号送入VT1管进行混频后,送出来的信号的频率除了原有的两种外,还有这两种频率的和、差等频率成份,在经T3组成的选频电路,可选出差频成份即465KHz的中频信号,并经T3的次级耦合到VT2的基极进行第一次中频放大。放大后的中频信号由T4取出并送到VT3进行第二次中频放大。经两级中放后的信号由第三中频变压器T5耦合到VT4进行检波,C8、C9将检波后的残余中频滤掉,检波后直流分量通过R5加到中频放大级VT2的基极作自动增益控制。C4位音频滤波电容。

检波后的音频信号通过R9、RP、C10耦合到VT5、VT6组成前置低放级,经两级前置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过T6耦合到VT7、VT8、T7组成推挽乙类功率放大器,经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即可推动扬声器工作。

二、元器件的选择

T1是磁性天线,由磁棒和线圈构成,磁棒的规格是5×13×100mm。T2为振荡线圈(红色),型号是MU10-920,T3~T5分别是三个中频变压器,其颜色分别是黄色、白色、绿色,型号分别是TF10-921、TF10-922、TF10-923,注意不要装错,T2~T5在出厂前均以调好,请勿调乱,装好调试时只需微调即可。T6为输入变压器(绿色、蓝色),T7位自耦合型输出变压器(红色)。

VT1选用3DG201(绿色),VT2、VT3选用3DG201(蓝色)、VT4选用3DG201(黄色),VT5、VT6选用3DG201(灰色),VT7、VT8选用9012。二极管D1、D2选用1N4148的开关管,LED是红色ф3。

双联电容器采用的型号是CBM-223PF,电动扬声器的规格是ф66,0.25~2W,4~8Ω。其余元件及配件见元件清单。

三、安装制作

在安装制作前,首先对照元器件明细表认真清点元件,然后用万用表检测元件的质量,电路板正面的安装孔上标有元件的符号,制作者只需将相应元件对号入座即可。

首先焊接电阻、电容,采用立式插装,然后焊接二极管、三机管要求紧贴电路板,焊接以上有极性元件时注意不要插反。

焊接可变电容器C1时先用二颗ф2.5×5的螺丝将其固定在线路板上,然后将三个引线压弯并焊接在电路板上,注意焊接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烫坏其塑料外壳。认真分清振荡线圈、三个中周及二个音频变压器,插在电路板的相应处后再进行焊接,务必插装要正确。

磁性线圈的四个线头需上好锡,然后用万用表区分出初、次级并焊在相应处。

四、调试

一台收音机安装好后,有必要进行调整,才能使收音机达到应有的指标。

1、 直流工作状态的调整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严重时甚至使整机不能工作。所谓工作状态的调整主要是指集电极电流的调整。电路图中有“×”的地方为电流表接入处,线路板上留有四个测量电流的缺口,用万用表的10mA档测量各点的三极管静态电流是IC1≈0.5mA,IC2≈1.5mA,IC4≈1.4mA,IC5、6≈3.7mA,IC7、8≈5.6Ma,测量值与上述值差不多时可用焊锡将缺口接通,接通电源收音机就可响了,如果遇到某一级电流太大或太小时首先重点检查这一级三极管的极性和质量,然后检查三极管周围元件是否有问题。

2、调整中频频率

中频放大器是决定超外差式收音机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关键。调整中频频率就是通过调整中周(T3、T4、T5)的磁帽,使它谐振在465KHz上。调中周的工具应该使用无感起子,调中周最好使用高频信号发生器,使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465KHz的中频信号,用1KHz音频调制,调制度选30%。

首先,将本机震荡回路用导线短路,使它停振,以避免造成对中频调试工作的干扰。然后,将双联可变电容器调到最大值(逆时针旋到底)。打开收音机的电源开关K,将音量电位器RP旋到最大,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头碰触VT2的基极,调整T5,使扬声器发出1KHz的响声最响。然后由后级往前级,从基极输入信号,调整T3、T4,使扬声器中声音最响,中频就调好了。

如果没有高频信号发生器,也可以利用一台成品收音机做信号源。从成品收音机的第二中周的次级(检波之前)焊出一根导线,串联一个0.01μF的电容器作为中频输出的端头,成品收音机调准一个电台,音量电位器旋到最小位置,测试调整方法同上。

这步调试完成后,将使本机振荡器停振的短路线去掉,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调

试工作。

3、调整频率范围

调整频率范围也叫做调整频率覆盖。它是通过调整本机振荡线圈T2和振荡回路的补偿电容来实现。

在中波波段,规定接受频率范围是535KHz到1605KHz,也就是要求双联可变电容器全部旋入时能接收535KHz的信号,全部旋出时能接收1605KHz的信号。

首先在低端收一个广播电台,例如大庆交通广播电台“XXX”KHz的广播。如果刻度盘指针位置比“XXX“KHz低,说明振荡线圈的电感量小了,可以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进一点;反之,可以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出一点,直到指针的位置在“XXX”KHz处收到这个广播电台。

然后在高端收一个广播电台,例如大庆广播电台“XXXX”KHz的广播,如果指针的位置不在“XXXX”KHz,要调整补偿电容器(双联背后),直到指针的位置在“XXXX”KHz处收到这个广播电台为止。

在调整的过程中,高低端相互存在影响,需要来回调整几次。

2、 跟踪统调

统调的目的是使本机振荡频率同天线回路频率始终相差465KHz。当然这两个频率要处处保持相差465KHz是困难的。但是可以做到高、低两点相差465KHz。

先在低端接收一个广播电台,例如603KHz的广播,移动磁性天线线圈T1在磁棒上的位置,使扬声器的声音最响,低端统调就算初步完成了。再在高端接收一个广播电台,例如1179KHz的广播,调整天线回路中的补偿电路器(双连的背后),使扬声器的声音最响,高端统调就算初步完成了。由于高、低端相互影响,因此要反复调整几次。

希望每一位电子爱好者都能通过组装662型超外差收音机,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焊接和调试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第四章 电波知识(阅读材料)

百年前,三声短促而且微弱的讯号,向世界宣布了无线电的诞生。1901年,扎营守候在讯号山(Signal Hill位于加拿大东南角)的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终于接收到了从英格兰发出的跨过大西洋的无线电讯号,这个实验向世人证明了无线电再也不是仅限于实验室的新奇东西,而是一种实用的通讯媒介。此后短波用作全球性的国际通讯媒介便开始发展起来了。

虽然马可尼的试验结果令人相当振奋,可是当时一般人认为无线电传播方式类似光波,发射之后,绝对沿直线方向进行传播,从英国到加拿大,再怎么说也无法完成直线的无线电通讯(因为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当时的科学理论更证明,从英国发射后的无线电波一定直驱太空,怎么可能扺达加拿大?可是从马可尼用简陋的无线电设备征服长距离通讯的试验记录来看,白天,讯号可以远达700英哩,晚间更远达2000英哩以上,这些试验数据,使得以往的理论所推断出来的必然结果,开始发生动摇了。

与此同时,MR.KENNELLY及MR.HEAVISIDE不约而同地分别提出了同样的看法:就是在地球大气层中有电子层的存在,它可以像镜子般,把无线电折射回地球,而不至于沿着直线方向直奔太空,由于这种折射回返的讯号,使得远方的电台可以互相通讯,这种对无线电波有如镜子般作用的电子层称做KENNELLY HEAVISIDE层,但现在一般称之为电离层(lonosphre),而短波远距离广播和通讯之所以如此发达就是受了电离层之益。

从1925开始,许多科学家便开始进行电离层的研究工作,由向电离层发射无线电脉冲讯号,然后从电离层反射的回波(Echo)中,可以了解到电离层的自然现象,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就像是一把大伞覆盖着地球,而且随着白天或夜晚或季节的变化而变动,同时发现某些频率可以直接穿过电离层,而有些频率则以不同角度折返回地球表面,虽然对电离层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而且短波的国际通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六十多年来,科学家从不放过任何继续研究电离层的机会,甚至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试验及最近的太空穿梭机飞行,都要做某些实验,以期能更进一步了解电离层的变化规律,最近借助超高速计算机,建立了各种假设的电离层分析模型,科学家希望能够像天气预告那样,可以预测未来几天的电离层状況。

无线电波:沒有任何一个人,曾经目睹过无线电讯号,因为无线电带着节目讯息从发射天线离开之后,便以光速前进,并以不可见的电、磁场能量存在,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描述无线电电磁波的规律特性,只是在这过程当中,必须使用一些专有名词,如频率、波长、波段等名词,以下简单地叙述无线电波特性。

频率:广播电台的发射机是产生无线电波的原动力,那儿首先电流以极为快速地来回摆动,也就是产生振荡,经过发射机的放大和处理,这个信号足够强了,便输送到发射塔的天线,这里也就是实际产生无线电波的地方。为了方便读写,通常用MHz(兆赫)来表示短波频率,MHz是英文Mega Hertz的缩写,而很多场合里,都把KHz及MHz混用,因此最好能分清楚这两种不同单位的意义及其换算,要把KHz转换成MHz时,只要把小数点向前移三位即可。例如:5900 KHz = 5.9MHz ,18000KHz = 18 MHz, 1 MHz = 1000 KHz = 1000,000 Hz

注意:对于调频广播,为了简便读写,也是用MHz(兆赫)来表示。

波长:短波广播中常常听到的另一种称呼"米波段"或"公尺波段"(Meter Band),这指的就是波长,也就是从天线发射出去的电波一个周期之间的距离。如果无线电波是15MHz,那么它的波长指的就是从A点到B点的距离。如果每秒的周期数目加倍,就变成30MHz,也就是说频率愈高,波长就愈短。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和转换:如何把波长转换成频率,或做相反的转换呢?虽然一个电台以固定的频率广播,但是 "波长"也常被拿来使用。例如,在说明短波传导状況时,使用31米波段,比使用"9500KHz到9900千赫/KHz"(这是在31米波段内规划用做国际短波广播的频率范围)简单多了。把频率换算波长的的公式是波长(米/公尺)=300,000,000/频率(兆赫/MHz),分子300,000,000米/公尺是无线电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所以15兆赫(MHz)的波长是,波长=300000000/15000000=20米/公尺。当然短波广播规定有许多的频率范围,要记住这些频率与相对的波长是挺麻烦的,但是只要抓住一个要领,便不成问题了。首先记得一个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例如15兆赫(MHz)是20米,然后频率增加一倍,波长便减半,相反的频率减半,波长便加倍。例如15MHz是20米,那么30MHz就是10米,而7.5MHz则是40米,这样就容易多了。

在我们了解了频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后,当短波电台报出频率及相对波长时,我们更可较容易地在收音机的刻度表上找到该收听的位置,因为传统型(指针式)短波收音机的刻度表上,都有波长或米波段的标示。

如果上述太复杂,您也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频率是用来表示某电台的精确位置;而波长却是用来表示该电台的大概位置,米波段是用来表示某小段频率范围。

如19米波段表示频率15.10–15.60兆赫范围。白天,在广州,您可以在短波19米波段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和第二套节目,准确频率为15.48,15.50,15.55兆赫。

无线电频谱:通常无线电波所指的是从极低频10KHz到极超高频的顶点30GHz(GigaHertz),因为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无线电频谱,其特性便有很大不同了,例如光线、X射线等。

无线电频谱的划分:

极低频 VLF Very Low Frequency频率范围 10KHz - 30KHz

低频 LF(俗称长波LW)Low Frequency 频率范围 30KHz - 300KHz

中频 MF (俗称中波MW)Medium Frequency 频率范围 30KHz - 3000KHz

高频 HF (俗称短波SW)High Frequency 频率范围 3MHz - 30MHz

极高频 VHF(俗称超短波,而频率在88-108MHZ范围的民用广播则俗称为调频电台FM)Very High Frequency 频率范围 30MHz - 300MHz

超高频 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频率范围 300MHz - 3000MHz

极超高频 SHF Super High Frequency 频率范围 3000MHz - 30000MHz

国际短波广播波段:全世界所有的无线电频率之使用,皆是由国际电信联合会所分配。国际电信联合会(ITU :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是一个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电信管理组织,定期召集各会员国开会决定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及使用。而ITU所制定的国际短波广播波段共有13个。各米波段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您也许会觉得奇怪,从2.3-26.1MHZ被分成13段,为什么不连贯在一起呢?这是因为:在高频的频谱內(3-30MHz),国际电信管理组织(ITU)有规定,除了国际短波广播外,还有很多其它通讯的用途。您可以很容易地在收音机说明书上找到米波段的划分表。

今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和图像节目的广播和电视,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了亿万人民的伴侣。无线电并不是一、二个人发明出来的,它是人类文明逐步发展的结果,但是,有些人在其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麦克斯韦之所以被称为无线电通信的报春人,是因为在当时,人们虽然已经知道“电”能生“磁”,“磁”能生“电”;知道利用电磁原理来制造电机和变压器;但是对于电与磁相互关系的本质还并不清楚,对于伴随某些电现象和磁现象而存在的电磁波还没有认识,可以说,麦克斯韦是一名非常杰出的电磁理论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非常精辟而微妙的数学方程式,阐明了电场与磁场的基本关系,建立了严谨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根据他所作的数学分析指出:只要存在着交变的电场,就能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的磁场;反之,只要存在交变的磁场,就能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的电场。这样一来、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在其附近产生变化的电场,如此循环下去,电场和磁场不就会越传越远了吗?据此,麦克斯韦认为:运动着的电荷能产生电磁辐射,形成逐渐向外传播的看不见的电磁波(简称电波)。这一结论公布于一百多年前是很了不起的,这个结论告诉人们:“电”是可以“无线”传播的。后来的事实证明,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是完全正确的。除此之外,他还推导出电磁波有和光波相同的传播速度,从而揭示了光与电磁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

广播节目的发送在广播电台进行。广播节目的声波,经过电声器件转换成声频电信号,并由声频放大器放大,振荡器产生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调制器使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被声频信号所调制;已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经放大后送入发射天线,转换成无线电波辐射出去。

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

综上所述,可以把无线电通信(广播也属于无线电通信范畴)的发送和接收概括为互为相反的三个方面的转换过程,即:传送信息一低频信号、低频信号一高频信号、高频信号一电磁波。

调幅制无线电广播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个大波段,分别由相应波段的无线电波传送信号。我国只有中波和短波两个大波段的无线电广播。中波广播使用的频段大致为550kHz-1600kHz,主要靠地波传播,也伴有部分天波;短波广播使用的频段约为2MHz-24MHz,主要靠天波传播,近距离内伴有地波。

调频制无线电广播多用超短波(甚高频)无线电波传送信号,使用频率约为88MHz-108MHz,主要靠空间波传送信号。

目前,地面的广播电视分做VHF(甚高频或称米波)和UHF(特高频或称分米波)两个频段。在我国,VHF频段电视使用的频率范围是48.5MHz-3MHz,划分成1-12频道,UHF频段使用的频率范围是470MHz-956MHz,划分成:3-68频道。它们基本上都是靠空间波传播的。国际上规定的卫星广播电视有6个频段,主要频段是12kMHz,也是靠空间传播。

事实上AM及FM指的是无线电学上的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AM称为调幅,是使载波振幅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它保持着高频载波的频率特性,但包络线的形状则和信号波形相似。调幅波的振幅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强度决定。

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频。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表示。

一般中波广播(MW)采用了调幅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MW及AM之间就划上了等号。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如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飞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广播(MW)。

FM的命运同MW相类似,我们习惯上用FM来指一般的调频广播(76-108MHz,在台湾为88-108MHz,日本为76-90MHz),事实上FM也是一种调制方式,就在短波范围内的28-30MHz之间,做为业余、太空、人造卫星通讯应用者,也有采用FM方式者。

而SW呢,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匿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高频(HF:High Frequency)比较贴切,而短波这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以波长而言,中波(MW)介于200-600公尺之间,而HF的波长却是在10-100公尺之间,这与上述的波长相比,的确是短了些,因此就把HF称做短波(SW:Short Wave)。

同样的,比MW更低频率的150KHz-284KHz之间,这一段频谱也是作为广播用的,以波长而言,它大约在1000-2000公尺之间,和MW的200-600公尺相比较长多了,所以把这段频谱的广播称做长波(LW:Long Wave)。实际上,不论长波(LW)、中波(MW)、短波(SW)都是采用AM调制方式。

获得电台广播时间频率表,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世界广播年鉴

2. 各类杂志

3. 节目播报

4. 自行监听

世界广播年鉴几乎涵盖世界所有各电台的资料包括频率、广播时间、通讯地址等,可惜的是短波每季的频率变更使得此年鉴无法保持正确的资料,但是此手册仍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不论是年鉴或杂志这些都是供参考的资料而已,更可靠的方法,应该是籍着这些资料来收听节目,并且在节目的开头或者结束时记下电台所宣布的广播频率,这些自己记录下来的资料在收听短波时颇为实用。

而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自己监听,一般短波广播节目会使用多个频率同时播出,但通常并不是每一个频率都可以收听得很好,监听的目的就是从数个频率中挑选出讯号最好的频率来收听,把监听记录下来的频率制作成一张表,方便以后的收听。

中波广播(即俗称的AM)从电台的发射天线到收音机的接机,其距离一般都在直径一百公里以内,而且中波波长较长,不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短波不一样,电台的发射天线有一定方向及仰角,而且与接收机的距离往往远达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电台发射的电波必须在地球表面上空近百公里高度的电离层上折射,而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就像一面变化多端的镜子,它对短波的反射能力,它存在的高度随时在变化,因此短波广播变得不可靠。虽然如此,电离层还是有一些变化可以归纳出规则来的,因为电离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具有较强的能量,穿透大气层能够使某些气体分子发生电离,它的能量使得气体分子中的电荷游离子缺失了电子而带有正电荷,成为游离的正离子,被电离了的气体层就是电离层。这样才能实现了洲际服务,在诸多因素的驱使下,电离层还会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1. 太阳活动的强弱:即所谓的大约每11年一个周期的变化。

2.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即一年四季的变化。

3. 太阳能量在传达到地球时所经过的大气层厚度:即一天当中从早晨到黄

昏到夜晚的变化。

电离层受到影响后,短波接收也就不正常了,随着昼夜与季节的变化,使得短波接收经常出现类似海浪般忽大忽小的声音,这是收听短波的普遍现象,尽管如今电子线路利用了自动增益(AGC)来消除这种现象,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在最重情况下,声音仍会忽大忽小,您如果习惯了,自然而然就是一种享受。

以上是我多年积累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也请大家多多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