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李詠辭世的消息隨著哈文10月29日上午的微博公佈才公之於眾。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遠赴美國,多少人質疑他們移民美國的用意。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17個月,510多個日日夜夜,誰能體會到詠哥的病痛,以及哈文的心酸。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這一聲聲“早”似乎也透露出了掙扎的痛處,只是他在身體,而她在心裡,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詠哥安息,哈文堅強!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沒想到的是,李詠再次密集出現在公眾視野裡竟然是因為癌症去世,年僅五十歲,英年早逝。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李詠的個人經歷,在個人自傳《詠遠有李》中有著詳細的自述。李詠1968年在新疆烏魯木齊出生,1987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1991年畢業後拿到當時央視唯一的一個播音員名額,成了一名編導。據說,他本來叫李勇,後來因為領導眼神不好,就改成李詠了,他自嘲說,這個改名確立了他之後靠嘴吃飯。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他從1995年開始轉型做主持人,先是主持《歡聚一堂》《天涯共此時》,不過反響一般,他評價自己是“工作能力尚可,公眾知名度為零”。後來偶然機會從朋友那裡看到英國的電視節目《GO BINGO》,受此啟發,1997年創辦了《幸運52》。這檔節目一時風生水起,成為國內同類節目的翹楚,也確立了李詠幽默詼諧且張揚個性的主持風格。

李詠一張長臉、一頭長髮,加上一身色彩鮮豔的服裝,與“誇張、咬嘴唇、對著鏡頭揮拳”的主持語言一起,成為那個年代電視上的一道風景線。雖然被王朔調侃為“穿得像18世紀法國皇宮裡看大門的”,但在那個年代,作為唯一一個在央視留長髮的男主持人,其文化符號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爾後,李詠先後主持了《非常6+1》《夢想中國》《詠樂匯》,並且連續主持了2002年到2008年的春晚,以及2011年到2013年的春晚。他與水均益、白巖松等書寫了中國電視史最為重要的章節之一。

十幾年間,他是中國最有名的主持人之一,也是娛樂報道的焦點人物,好評差評齊飛、讚賞詆譭同在,以至於美國的《紐約時報》在2006年評論說“李詠是中國電視的秘密武器”。

近幾年李詠開始淡出公眾視野,除了在傳媒大學擔任教師,和在《中國新歌聲》《喜劇總動員》《偶像就該醬嬸》等節目客串過幾次以外,屬於隱退狀態。在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里,新生代觀眾群早已被各種影視、綜藝和遊戲爭奪了時間,電視的寵兒李詠,與老藝術家們一樣用離世再次引起大眾關注,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弔詭之處了。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走在時代的軌道上,是當今娛樂生活的開拓者

李詠走紅的背後,深刻暗合了中國電視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李詠入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八十年代最為風行的啟蒙話語和道德力量逐漸在普通民眾裡失去話語權,被多元生活方式軟化、消弭。大眾對更好的物質生活的追求成為主流,社會進入到了一個全面擁抱消費文明的時期。中國電視業也隨之進人了一個迅速而平穩的發展階段,電視成為休閒生活的中心。

“早”“早”……哈文17個月的日日夜夜,就是這麼過來的……


八十年代確立的電視的教化功能雖然在精英話語體系裡還被反覆強調,但九十年代的電視最為主要的功能已經是提供娛樂、填補閒暇的消費媒介了。港臺劇和一些真人秀節目的引進,極大地刺激了電視的娛樂意義。

中國的電視業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了規模浩大的產業化進程,製播分離體制、電視新聞欄目製片人制的確立,廣告收入的不斷擴大也刺激著業務改革的緊迫性。楊偉光1991年開始擔任中央電視臺臺長以後,也開始了各項探索和試驗,央視開始步入自己的“黃金時代”。《東方時空》《正大綜藝》《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實話實說》《大風車》《今日說法》等一大批優秀節目火爆播出,白巖松、水均益、倪萍、崔永元、鞠萍、王小丫、撒貝寧、張泉靈等人也從幕後站在了歷史的臺前,不但成為當年央視銳意改革活力四射的標識,也成為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