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你家孩子能達到幾分?

小學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因此在面對學習和生活時,並不會像高年級的孩子那樣有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家長們想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這裡分享些更為合適的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的方法,從而幫助您的孩子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你家孩子能達到幾分?

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


第一部分

注:以下題目,回答“是”的得“2”分;如“不是”,則“0”分。

1.每天上課,必要的學習用品都帶齊了。

2.總是在前一天備齊學習用品。

3.課堂上能積極提問或回答問題。

4.能愛護教科書和參考書,不會出現一本書 撕的、畫的亂七八糟的清醒。

5.作業本上寫得很認真。

6.總是在規定的時間和地方學習。

7.在書桌前坐下就開始學習。

8.總是大聲地讀課文。

9.放學回家後馬上寫作業。

10.學校學過的功課回家後願意與巴巴麻麻溝通。

11.發回的試卷每次都給家長看。

12.預習明天的課程。

13.每天按規定好的時間學習。

14.對不明白的問題有查字典或參考書的習慣。

15.對自己學得不太好或不喜歡的功課也能努力學、不放棄。

16.喜歡開玩笑引人發笑。

17.班主任在與不在教室時,表現一樣。

18.願意和老師一起玩。

19.受到哪位老師表揚,就喜歡聽他的課。

20.喜歡參加班裡組織的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等。

21.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22.每學期開始,主動寫新的學習計劃。

23.能合理安排寒暑假生活,並認真執行計劃。

24.在學習上能與同學互教互學。

25.在學習上能表現出競爭意識。


第二部分

注:以下題目,回答“是”的得“0”分,回答“否”的得“2”分。

1.經常遲到。

2.上課時,在筆記本上亂寫亂劃。

3.學習時,有小朋友來找就馬上丟下作業跟他去玩。

4.因貪玩佔用了學習時間。

5.有一邊學習,一邊看電視或聽收音機的習慣。

6.玩和學習的時間劃分得很清楚。

7.起床和睡覺的時間每天都不同。

8.一邊學習,一邊吃東西。

9.愛面子,不懂不會也不問。

10.受到批評後總是悶悶不樂。

11.學到的知識經驗經常忘記。

12.考試分數不好,總放在心上。

13.在背後說過老師的壞話。

14.學習完把書本文具胡亂扔,再學習時現用現找。

15.下課馬上放鬆自已,從來不想這堂課學了 什麼。

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你家孩子能達到幾分?

評分標準

66-80分為優

說明學習習慣非常好。

51-65分為良

說明學習習慣比較好。

16-50分為中

說明學習習慣一般,需要改進。

15-25分為較差

說明學習習慣需要努力改進。

0-14分為差

說明學習習慣需要大力改進,寶貝要加油哦!


優秀是一種習慣。一個人來到世間,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別外,其它東西基本上都是在後天形成的,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一個人的習慣同樣如此,因此,在培養孩子習慣的問題上,就值得所有家長朋友深思。


對於家長來講,一定要先給孩子抓好習慣,再談成績。

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你家孩子能達到幾分?


▊ 1.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 2.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其師,信其道。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 3.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 4.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 5.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 6.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 7.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 8.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三個步驟

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你家孩子能達到幾分?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你告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 第一步:耐心發動,逐漸加速。

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註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複查;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

▊ 第二步:控制時空,約束自己。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比如,一箇中小學生,已經認識到打遊戲機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遊戲機了,可是,一走近遊戲廳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許多同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小學生學習習慣自測表,你家孩子能達到幾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