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死亡

2018/10/19

如果有一天,

我必須經歷死亡,

我希望那是有尊嚴且體面的,

幸福的離開!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今天是做“總”以來,

下班最早的一天

不想回家,腦海中充斥著一個詞

“死亡”

想找個地方,可以靜靜的坐一會兒

一位中年男性正在調製咖啡

走向最角落的位置,倚靠在沙發裡

......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死亡

似乎是大家最不願意觸及的一個話題,

彷彿是一個“禁忌”,

只要張口談及就會沾染上“不吉利”。

人們總說,生死是自己的選擇,

然而現實並不是...

1.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老王是重症監護室的“常駐隊員”

呼吸功能衰竭的他,長期插著氣管導管,

呼吸機有節奏的工作,穩定的通氣量和呼吸頻率,

維持著他的呼吸,他的生命。

“可是我要死啊!要死啊!”

他的眼睛,他的肢體動作,

都在表達和傳遞著這個信息,

他的子女們非常孝順,

日復一日的來病床前探望,

於是在小搶救過數十次後,

老王結束了108天

那些被約束四肢,不能說話,

不能表達的“活著的日子”

是解脫吧?

我問自己

2.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急診會診,

八十多歲慢性心衰並呼衰的老人,

瀰漫性腹膜炎,懷疑消化道穿孔,

老人躺在病床上,

雙眼無神,努力的呼吸,

已經是瀕死的模樣。

手術和麻醉的打擊,他大概率是承受不了,

和家人談了所有風險,

女兒很絕望,泣不成聲

“可是他痛啊!我只是想讓他舒服一點!”

“做手術吧!給他麻醉吧!不要讓他這麼痛,

即使在手術中走了,也沒有什麼痛苦啊!”

但是出於醫療安全考慮,我們當然不能這樣做,

安樂死,也並不合法…

我仔細觀察他的眼神,想在混沌的雙眼中

找到一絲求生的渴望。

他閉上眼,表情痛苦的把臉扭向一邊,

不知道他最終是如何去世,

又是忍受了多少痛苦…

3.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我的外公,長期高血壓病史,

在臨近90歲那年,他迅速的衰老,

但依然可以自理生活,

有一天突然昏迷,

現在想來應該是腦血管意外,

彌留之際,兒孫大都圍繞跟前,

從昏迷到死亡,大概不到半天時間,

很快也很突然,

在外地讀醫學碩士的我,常常想,

為什麼不搶救一下呢?為什麼不去醫院?

也許不會走的這麼快呢?

直到第二年外公的忌日,我夢見他,

他沒有說話,只是笑著和我招手,

我想也許,這也是他自由意志的選擇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阿圖.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別》裡寫到

“對於醫學工作者的任務究竟是什麼…

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是保證健康和生存,

但其實應該要有更遠大的目標——

我們的工作是助人幸福,

幸福關乎一個人希望活著的理由,

那些理由不僅僅在生命的盡頭

或者身體衰弱時才變得緊要…


是的吧,助人幸福,

而不是無休止的只為“讓你活下來”

而努力進行的那些醫療行為。

臨終關懷,

不止是關乎醫療,更是關乎愛,

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治癒,

而是由患者自由意志主導的,在生命的最後一程,

在各專業人員和家人給予最大程度的幫助下

儘量無痛、舒適的走過…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國內的臨終關懷發展一直緩慢,

很大程度是因為“人定勝天”的鬥爭思維

和醫學科學的不斷髮展,

把醫生對病人的搶救,

變成了一場機器對生命的爭奪。

醫生、家屬都很容易繞進一個自以為接近成功的終點,

卻可能離患者本身的訴求越來越遠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試問自己,

在看見至親忍受病魔折磨的時候,

你能不能平靜下來說一句,

我的人生,你已經來夠了,

請安心的去吧,做一顆星星,

當我望向天空,望向你

回憶裡都是你的溫暖和你的笑…

生命的終點應是靜謐而又尊嚴的,

這一條路我們終會走到盡頭。

如果有一天,

我必須經歷死亡,

我希望那是有尊嚴且體面的,

幸福的離開!

謹以此文,

獻給一位

我十分尊重十分喜愛的長輩

白色暖心舍

2018/10/19

文字觸動著靈魂,生活昇華了生命!

在白色暖心舍,等您!

一段文字,一副漫畫,

讓醫學傳播有趣、有溫度。

——知麻糖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經歷死亡,你會做怎樣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