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於冬!

又是于冬!

從2013年的《非常幸運》開始,但凡博納出品,必有於老闆的票房預期。這些年伴隨博納業績的水漲船高,於冬的“口出狂言”也越發變為“金玉良言”。

國慶檔殺出重圍的《無雙》也乘上於老闆殷切期待的翅膀,至今熱度不減。這一“於冬效應”也在今年的《紅海行動》,去年的《追龍》與前年的《湄公河行動》上成效顯著。

而這既是提振士氣,浴血奮戰的前奏,也是於老闆的拿手好戲。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的他,於北影宣發科開始職業生涯,預測票房曾屬其業務範疇。

談起於老闆今日的成功,實則受益於兩部電影:《說出你的秘密》與《我的兄弟姐妹》。前者讓其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後者則讓他叩開與港片共舞的淘金之門。

和許多時代弄潮兒一樣,眼光獨到與背水一戰成為於冬屢試不爽的殺手鐧。

還在北影廠做推銷員時,於冬看過一部名為《說出你的秘密》的電影,這部由黃建新執導、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佳作,完成後卻一直被塵封在庫房。

又是于冬!

當年因為統購統銷的發行模式,許多佳片和《說出你的秘密》一樣,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於冬輾轉找到黃建新,言明願意多出一倍價錢發行該片。

利用走南闖北形成的地方發行網,《說出你的秘密》票房最終破千萬,於冬也在孤注一擲公司全部30萬資產後,進賬20萬,博納也因此拿到了國家廣電總局為一家民營電影公司頒發的第一塊發行牌照。

而慧眼識珠的於冬在2年後又相中了《我的兄弟姐妹》。

又是于冬!

《我的兄弟姐妹》堪稱內地的《媽媽,再愛我一次》

這部由博納力推的“2001年催淚核彈”,讓該片製片人、香港金像獎前主席文雋淨賺500萬,這徹底改變了彼時港片靠向內地盜版碟商售賣劣質母帶賺取50萬的既定套路,也讓博納與香港電影圈的合作變得順理成章。

有了香港成熟電影工業的助推,後起之秀博納甚至獲得了和中影分庭抗禮的籌碼。

2002年,《天脈傳奇》的競標隊伍中,博納與中影狹路相逢。於冬不惜抵押房產,並採用保底發行策略與實力雄厚的前東家一拼高下。

孰料,氣急敗壞的中影卻安排《蜘蛛俠》與《天脈傳奇》短兵相接。

於冬也不甘示弱,前往廣電總局討要說法,經後者協商,留給他一週空檔,在“蜘蛛俠”登場前,博納搶下2000萬票房。

此後數年,雖然與韓三平相愛相殺,但在只有永恆利益的世事輪迴中,兩人還是合作了《十月圍城》《龍門飛甲》等鴻篇鉅製。而在由中影出品,博納跟投的《建國大業》裡,於老闆則開啟對主旋律商業化的探討。

又是于冬!

看《建國大業》就是“數明星”,該片最大的營銷熱點也是:誰能找全片中的172位明星。

這也直接催生了《智取威虎山》以及“行動系列”的誕生。

除去科班出身,於老闆的高風亮節也頗受同行敬仰。

在其他機構還在“暗度陳倉”之時,博納已經開始“明修棧道”。

從2003年賀歲檔電影《老鼠愛上貓》起,博納影人按照國際慣例,向合作方日報票房!相關日報中,詳細羅列有各地電影院名稱、銀幕數、觀看人數以及票價。

不僅如此,05年,《神話》書寫神話,保底700萬,票房逼近1億,博納淨賺500萬的同時,還回贈英皇1000萬;早前的《天脈傳奇》,也多贈與寰亞100萬。

而在拿下以《無間道》為代表的多部優質港片在內地的發行權後,2003-2008年間,80%的香港電影選擇與博納“聯姻”。

但為何今日的博納要成為一家全產業鏈佈局的企業,除去“藝多不壓身”之外,自然還是因為發行受制於人。

在接連失去《寶貝計劃》和《七劍》的發行權後,早已財大氣粗的王中軍與張偉平又強勢介入影視紅海。前者擁有馮小剛,後者坐擁張藝謀,很快便在票房佔比中遙遙領先。

由此,為掌控主動權,博納也著手進入影片的投資與製作環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早已與香港文娛圈水乳交融的博納自然首先選擇與北上拍片的香港導演合作。

但正如日後於冬所作分析:香港團隊雖有豐富的製作經驗與明星資源,也習慣抱團取暖,但他們自始至終都不知道內地觀眾究竟喜歡什麼。

因此在陸港合作初期,博納也付出了昂貴的學費。

四位主演片酬突破1億3000萬的《投名狀》,最終鎩羽而歸;隨後二度與陳可辛合作的《十月圍城》,在嚴重超支後最終只是略有盈餘,這直接導致於冬與陳可辛合資成立的人人電影公司宣告解體。

而和徐克的合作,直到《智取威虎山》才真正站穩腳跟。

但誠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飽含理性的感性,能在眾多影視大佬中脫穎而出,於冬當然有其過人之處。

2014年,許鞍華在籌備《桃姐》時遭遇困境,於冬向其伸出援手。最後的製作環節,於老闆甚至“放任自流”,不設上限,以此表達對一位虔誠創作者的尊重與支持。

又是于冬!

於冬與《桃姐》主創參加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女主葉德嫻(左三)在該屆電影節上摘得影后桂冠。

而除去對電影的情懷,於冬的用人之道也為外界所稱道。

6年前的《大上海》讓博納體會到何為票房滑鐵盧,因此也使得當時博納本就持續低迷的股價再創歷史新低:3.8美金。

轉年,心中有愧的王晶告訴於冬想拍“賭神”,後者揶揄他:發哥就兩樣“看家本領”,你這部要是再把他“拍死”,發哥的電影生涯就提前結束了。但王晶當即表示:我的喜劇,只會成功,不會失敗。

但這項提議遭到博納股東的極力反對。於老闆反覆強調,對方意欲鹹魚翻身的賭徒心態,定會所向披靡,所謂哀兵必勝,就是這個道理。末了他還不忘調侃:別忘了,他們現在也不好意思加錢了,要減片酬。

但玩笑歸玩笑,於冬還是和同仁吵得面紅耳赤,最後竟然因為頭部缺氧,而在沙發上靜坐許久。

而至於結果,自然還是於老闆英明。

“賭系列”讓博納賺得盆滿缽溢,其中的《澳門風雲3》在《無雙》之前一直是內地最賣座的港片。

然而,在大陸明令禁止黃賭毒的創作背景下,《澳門風雲》作為內地上映的第一部賭片,於老闆的邊界藝術也厥功至偉。

他和廣電總局負責劇本的處長認真研究每一場戲,還向對方保證:您覺得哪場戲有問題,我們立刻就改!

而在更敏感的主旋律題材上,這份“誓死捍衛每一個影片賣點”的執著則更令人欽佩。

《智取威虎山》結尾:楊子榮追擊座山雕進入地道,結果裡面卻暗藏一架飛機。審片領導當即表示:座山雕還有飛機,他怎麼那麼厲害,並勒令博納立即修改。

經過反覆交涉,這段造價1600萬元的影像最後變為影片彩蛋,並配以不可多得的營銷話題:史上最貴彩蛋等你來砸。

從每天身背拷貝,“一個拷貝,一杯酒”,被陳凱歌戲稱為“推銷員之死”;到面對保利的破壞性分紅提議,博納果斷回購控股權,繼而全額投資《竊聽風雲》,大獲成功後,又在港設立分公司,實現史無前例的港片返銷;再到於納斯達克上市卻水土不服,棄美股歸國,即刻受到互聯網資本垂青。

又是于冬!

雖然於冬後來承認美國上市確屬衝動之舉,但作為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影視公司,此舉早已鐫刻在中國電影史上。

於冬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和其他熱衷簽約名導的競爭對手不同,由於老闆掌舵的博納更想依託強大的發行能力與投資實力做中國的“環球”。

而在2011年的“龍門”與“金釵”對決中,因張偉平拒絕為博納14家影院提供《金陵十三釵》的拷貝,面臨無片可放的博納被迫提檔自家影片《龍門飛甲》,兩部大片同天公映,雖註定兩敗俱傷卻別無選擇。

自此,博納加快佈局終端,建立自己的院線。

這就是於冬,審時度勢,雷厲風行,在這場因電影而起的曠日持久牌局中:只要不下桌,他就會為自己創造翻盤的機會。

文|浮光掠影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