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線鄉村的愛與痛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可真的回到農村,你是否能接受無處不在的“拼多多”式的生活方式?

前不久回了趟地處西部的五線小城市的陝西安康農村,由於多年未歸,家鄉的面貌變化很大。

地處漢江之濱的安康,目前已經有恆大、萬科、碧桂園等大型房地產公司的入駐,而復星集團投資30億打造的安康國際天貿城也正式引入了居然之家等大型品牌的入駐。新城的房子價格一律高於6000以上,而上述提到的大型地產商出售的價格已經萬元以上。

要知道整個安康市所轄的一區九縣幾乎全部為貧困縣,安康作為一個接近300萬人口的大型地級市,其2017年GDP還不到1000億元

西北五線鄉村的愛與痛


回到安康的農村老家,變化依然是巨大的,這裡的鄉下早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路燈。每家每戶都是佔地兩三百平方米的三層小洋樓。此外,讓人驚喜的是,以前隨處扔倒垃圾的情況不復存在,現在有專門的垃圾環保車挨家挨戶收取垃圾,用綠水青山小橋流水人家等畫面來形容老家也並不為過。這說明當下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確實有了不少的進步。

苦苦支撐的農村


農村,已沒有了往日的生機盎然,60歲在農村算是個硬勞力了。安康當前人口大量外流,其中僅2017年轉移到市外的人數為53.35萬人,且多為年輕人群體,佔到全市總人口的1/6左右,屬於絕對的人口淨流出城市。(由於漢江水源保護的需求,安康不讓發展工業,因此自身幾乎沒有任何工業基礎。這也是人口大量流出的原因之一)

農村人口空心化、老少化非常明顯。在老家農村,兩個老人帶著兩三個孩子,幾乎是每個家庭的標配,偌大的上千平的小洋樓,容納的就是五六個老小。


西北五線鄉村的愛與痛


年輕勞動力缺失導致三個問題:

  • 水田當旱地種隨處可見。插秧割稻,沒有幾個勞力是難以完成的,請人幫助用小型機械犁水田,一天要120到150元的人工費,還不大容易請到合適的人,於是逐步都改為種玉米,黃豆等,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積不到十分之一。問及吃飯的問題,都說種一季水稻後,可以管吃兩年甚至三年,不足的時候,就到鎮上買點來吃。顯然,人口的減少,吃飯問題已經更容易解決了。
  • 旱地的種植方式沒有了過去的精耕細作。因為耕作的經濟效益,已經全靠除草劑和農藥了,過去都是深耕犁地,鋤草,現在都不用了,但這樣連續多年種植下去,田地退化,土質板結,種上的莊稼更容易發生自然死亡之類的疾病,產量大減。老人們都自我解嘲:這哪裡是種地啊。他們也深知這種方式不可持續,但沒有勞力,又有什麼辦法呢?小編園林設計出身,對此深感痛心。
  • 留守在農村的小孩子,更是成了老人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外打工,大人們覺得對孩子是虧欠,大多時候都是依順著孩子,有時候,孩子對著老人們總是大喊大叫。
  • 我的一位發小,常年在深圳打工,孩子丟給家裡照料,他也只能一年回來一次,因此給孩子買玩具就成為他表達對孩子愧疚的一種方式,在他的家裡我看到幾乎能夠堆了一間屋子的玩具,還有當下比較火的遙控無人直升機。不過,孩子眼中仍然目光呆滯,不愛說話。


西北五線鄉村的愛與痛


火熱的拼多多

這次回家,被多位親戚問道看抖音嗎,在我的初中同學群裡,經常能夠見到拼多多幫忙砍一刀的鏈接,被抖音和拼多多佔領,恐怕是當下農村的又一奇特現象。

拼多多的火熱恐怕是一種必然現象,此前小編一直不能理解一個靠買假貨的平臺如何能夠如此受歡迎,但是回到家鄉後,一切都能夠取得合理的解釋。

拼多多的低價與送貨到家。

“中國人還很窮,你根本不知道中國窮人有多少,窮人的生活有多窮,農村人不在乎品牌,只在乎價格是不是便宜.....五環之內的人不懂咱們的偉大事業!”。“中國太大了,大到你以為遍地都是985、211,其實本科生才佔全國4%.....中國的窮人還很窮,月薪5000以上已經跑贏了九成家庭,這個國家只有10%的人進入了現代社會。”

這兩段話曾被用來諷刺拼多多販賣“貧窮焦慮”,但不可否認的是,低價在農村真的很有市場,在這個一碗麵就三四元錢,一斤玉米只賣9毛錢的巨大農村,你真的沒法讓這些農民家庭接受更高的品牌和價格。

更接地氣的物流也讓大家更好的接受了拼多多。在老家的鎮上,京東和淘寶很多產品都沒法運送到鎮一級,而拼多多居然將快遞做到了村鎮一級,且能挨家挨戶送到。

再說說快遞這個行業。在老家曾經有一位橫行鄉里多年的地痞,打假無數也蹲監獄,但是自從偶然接過快遞這個活之後,他每天開著個麵包車往返於臨近幾個村子給人送快遞,反而成為了鎮上有名的百萬富翁了。


西北五線鄉村的愛與痛


(零散的房屋格局對快遞是個考驗)

外貿困境?

儘管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農業人口、農業地區仍然佔相當大的比重。

國家統計局2017年2月28日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2016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827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298萬人,農村戶籍人口58973萬人。

2017年全年農民工總量28652萬人,逾全國人口總量1/5。。其中,本地農民工11467萬人,外出農民工17185萬人。


所以,農村地區不僅是巨大的消費市場,農民工群體更是巨大的生產力。農民工這個群體,對中國城市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其打工收入成為了中國農村地區主要的消費來源。

另據商務部統計,在中國僅外貿就帶動相關的就業人數超過1.8億人。長期以來,中國發展依賴於資本流入,也依賴美國市場,如果客戶(美國市場)突然之間不要工廠的產品了,銀行(美元)也不向工廠提供資金了,那麼,這家工廠就舉步維艱了。這就是我們將要面臨的困境。如果這段時間內,找不到新的客戶和願意提供資金的銀行,那“工廠”就要倒閉了!

這是否會造成巨大的失業潮和農民工返鄉潮?

如果造成了返鄉潮,我們的農民工群體將會返回到全國約300個“城市”,2856個“縣”,41658個“鄉鎮”,662238個“村”。

此前形成的年輕人外地打工,大部分收入反哺農村所形成的穩定的收支關係,是否會因為“返鄉潮”而中斷?如果年輕人沒有了收入來源,回到農村後能夠幹什麼?

當下的農村社會陷入了一種兩難境地,經濟上行時,農村青壯年勞力迅速成為社會的主力,抽乾了農村的主要勞力,但同時為農村地區提供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經濟下行時,失業潮的來臨又導致農民工群體不得不返鄉等待就業,從而與原有農村人口分享為數不多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少了大量的收入來源。

這次回老家,小編也看到很多60歲以上的老人,不得不在家裡周邊打打零工貼補家用,原因就在於子女在外收入減少,家庭開支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年輕勞力如果因為這次貿易縮減能夠回到家鄉,是否能夠促進家鄉帶來新的業態和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