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犯了錯,教育專家非但不批評反而獎勵糖果,令人費解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犯錯都不是自己的本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的是因為粗心,有的是因為自控力太差,而有的是因為沒有做好,原因不盡相同。但不管什麼原因,如果父母把它看作是偶然,它就是偶然;如果因為一次或幾次錯誤,父母給孩子的行為定性,如:你這孩子怎麼總是這樣馬虎呀?提醒過你多少次了,就是屢教不改!那家長們就會發現,越是這樣嘮叨、責罵,孩子的錯誤行為越是會重複出現。

男孩犯了錯,教育專家非但不批評反而獎勵糖果,令人費解

針對這種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如何教育學生的: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孩正想用磚頭砸向同學,他馬上制止,並讓這個男孩到校長室等候處理。陶先生回到校長室以後,看到那位男孩子正站在裡面等候。這時,陶先生掏出一塊糖給他,並說道:這是我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又說道: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是尊重我的。陶先生接著說,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有正義感,再獎勵你一塊糖。這時,這位男孩哭著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用這種極端方法;陶先生拿出了第四塊糖:你已經承認了錯誤,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男孩犯了錯,教育專家非但不批評反而獎勵糖果,令人費解

這就是教育家批評教育男孩的方式,全程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語,沒有一句廢話。從中我們可以受到啟發,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關鍵是看家長們如何教育。事實上,父母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受到批評,對孩子說明他的錯誤所在。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充分反省。如果只是一味地責罵,只能給孩子更深的傷害。

第一, 父母教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能操之過急

讓孩子有個思考的過程,正確的想法與錯誤的想法也會有鬥爭,有反覆,父母要幫助他們自覺地提高認識,改正錯誤。孩子一時沒想通,或者想通了在行動上沒跟上,以至一時間“舊病復發“ 等,都應該是允許的。指出了錯誤,孩子積極地進行了改正,父母也要及時的給予獎勵,賞罰分明才能起到積極的效果。

男孩犯了錯,教育專家非但不批評反而獎勵糖果,令人費解

第二,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

把“矛頭“指向事情本身,就等於告訴孩子:你這件事做的不對,不是你這個人不對,你仍然是個好孩子。傳達的信息是關心與愛護,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同時激發了孩子改正錯誤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