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题图画 赵幹 江行初雪图 局部 绢本设色 纵25.9CM 横37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千多年的时间早已让画面泛黄,墨迹变淡。而当我们跟随岸边那些骑着毛驴的人,尾随着他们行进在泥泞曲折的河边小径,视线扫过芦苇荡里、水面上、窝棚中时,便能够清晰地看见另外一个平行的水上世界和另外一群人。

从这幅接近4米长的画面开端,我们的视线就不可避免地被这群衣不蔽体的人们所吸引,他们生火做饭、撑舟划桨、撒网摸鱼,三三两两散布在画卷各处。这群人衣不蔽体,弯腰驼背,体形谈不上健壮,体态则佝偻萎缩,神色则有些卑微而麻木。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天空中,树干上,芦苇上作者有意弹下的白粉,就明白了他意图营造一种冬雪的景象。如果你注意到画面中这位骑来驴背上,将双手紧紧袖在胸前、穿着厚厚袍子人的姿态,就会明白这一的天气并不暖和。作者赵斡为我们交代了这个场景的时间背景:一场早来的初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幹 江行初雪图 局部


江面上这些渔民和他们的生活,与岸边貌似商旅的队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笼统地给这前一群人一个称谓:渔民。他们的劳作和生活状态,却更像是一群陌生世界中的难民,像一群猴子一样难以直起腰来。“劳动的人是美丽的”,这句话在这里显得荒诞——过度异化的劳作,让这些人不仅没有优美的体态、健壮的身体,反而呈现出某些原始而荒诞的场面。

在我们这个由知识份子们掌握着话语权的社会中,他们便是那一类沉默的大多数了。尤其在此后10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当文人山水画开始主宰这个世界后,这些大多数虽也常出现在画面中,但仅仅是抱琴伺候的小厮、或者是远山俊林中的樵夫,或者是江帆之下一位渔翁,他们的形态都是非常地小——一个墨点,或则一块如豆的颜色。他们出现的作用,就是为了点景,让某一位文人画家所臆想中的山与水,充满一些生气和诗意。

有人将赵幹此画与李成《寒鸦图》、范宽《雪景寒林图》、王诜的《鱼村小雪图》、徽宗的《雪江归棹图》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长卷中都表述了对雪景的描绘,其营造的荒寒、澹泊、冷寂的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的“寒荒美学”。

但如果仔细揣摩赵幹此画,与其他的都应有所区别。这幅《江行初雪图》中,体现了寒的意境,但并不“荒”,画面中无论是芦苇荡、小径、板桥、坡岸、树木等交织表现的一种明显的韵律和节奏感,所有人物也都表情丰富、姿态万千,其可贵之处,更在于这是赵幹作为南唐宫廷画家,而将笔墨聚焦在普通劳动者以及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所呈现给我们一副难得的现实主义作品。

后世画家受赵幹影响者不多,类似的题材也逐渐难以看到。有关赵幹本人生平,也缺乏详细记载。我们仅知道他是五代南唐的宫廷画家。在南唐后主李煜时他是画院学生(南唐画院的一种官秩),他画作中江南风景,具“田野情趣”。宋徽宗主持编撰的《宣和画谱》对赵幹记录云:“多作楼观、舟船、水村、鱼市、花竹,散势为景趣,虽在朝市风埃间,一见便如江上,令人褰裳欲涉而问舟浦溆间也”。

对于南唐后主李煜及徽宗们来说,赵幹一类的宫廷画师,也算是这些“大多数”中的一员。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与权贵们的理解并不一样。李煜曾做过两首《渔父》的词: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当然,这两首词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完全不像赵幹画中这么萧索。但李后主心中的渔父形象,全无劳作之苦,他们都有花有酒,泛舟于万顷碧波中,过着令人艳羡的独立、自由、恣意的生活。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可惜原画已失传。如果原画仍在,与赵幹这幅对比下,可能更能看出“大多数”与“意见领袖”们之间,对同一题材的理解,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幹 江行初雪图 细部

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御府曾收藏赵斡画作多达九幅,包括有:春林归牧图一,夏山风雨图四,夏日玩泉图一,烟霭秋涉图一,冬晴渔浦图一,江行初雪图一。然而今天唯有《江行初雪图》一幅作品流传了下来。

作为一名画师,赵幹所生活的创作时代,前边是辉煌豪迈的唐朝,后边是沉稳、纤细的宋朝,他这一代画师正扮演了承前启后的一段桥梁。五代时期,中国的绘画中心主要以长安、成都、金陵三地为主,金陵一隅成为江南的文艺中心。相比几乎同一时期的另一大家范宽来说,赵幹的这幅作品更代表了这个中间阶段的过渡性特征。赵幹此画中的人物与风景,依然是彼此对立、参照、衬托的关系,而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那些骑着毛驴的人们,变蜕变为一种景色的点缀。

在技法方面,赵幹在此画中相比前人有所突破,比如在树杆中使用了皴法,展现出阴阳向背的关系,,除了以弹粉法来表现雪花外,人物、芦花、枯树、水纹和山石的画法都很有特点,特别是用细笔连续勾出的尖利水纹,表现了波峰的纹路,展示了娴熟的技巧。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幹 江行初雪图 细部

赵斡的《江行初雪图》是现存最无争议的五代画作之一。卷首有一行行书:“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幹状”,今有学界认为此为李煜所书。前隔水有宋徽宗的外孙金章宗标题“赵幹江行初雪图”和清高宗题跋一段,卷后接纸亦有清高宗题“养心殿三希堂清玩真迹”一行以及元代天历二年奎章阁诸臣进呈题名。卷中钤有金代明昌内府“御府宝绘”“内殿珍玩”“群玉中祕”“明昌”“明昌宝玩”“明昌御览”“秘府”诸玺;元代“柯九思印”“天历之宝”;明代“司印”半印、“吴瑞徵印”“吴仲庚”及清初收藏家梁清标、安岐诸印和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初编》等对此均有著录。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赵斡:那年南京的第一场雪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