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富人和窮人能在一起嗎?

我一直認為在一起的關鍵詞只有一個;三觀。

三觀相合,即可在一起,非三觀相合,即不可在一起,和貧富沒有關係。

所以說,只要三觀合,窮人和富人當然是可以在一起的。

本答案重點討論窮人和富人在長期消費習慣影響下產生的價值觀不合。

先拋一個問題出來:

什麼樣的地步才算價值觀不合?

1,兩人決定跟團去雲南旅香格里拉五日四晚。A選擇的是1999元雙飛團(含購物景點);B選擇的是3280元不含機票的純玩團。A認為近購物景點大不了我不買,1999都玩昆明大理香格里拉,還包雙飛機票,神經病才會選3280不包機票的團。B認為1999的含購物雙飛的團肯定就是標車標宿標餐配個導遊,3280的團肯定是安排了更豐富的遊玩項目和活動,1999的團跟了不如不跟。

2,兩人決定到一家人均消費500餐館約會,A認為1號餐館消費500菜很好吃,量足豐富。B認為2號餐館消費500元菜的量少味道也一般但是氣氛很好配酒很有品味服務員態度很贊。

3,兩人在外會友,飯後友人提出去K歌,A認為不去k歌了回家能趕上最後一班地鐵;B認為老友難得一見地鐵沒了打車回去就行。

4,兩人一起坐飛機回家,A一定要把自己的包收得很沉很大而且剛剛好單人託運上限的重量,一路拎到機場託運;B到機場空手空腳,要帶回家的東西也不管重量直接快遞寄到家。

5,兩人在實體買電子產品,A回家發現京東和天貓專賣店比實體店便宜200塊,都有質保都是行貨實體店就是貴,非常氣憤;B回家發現京東和天貓專賣店比實體店便宜200塊,覺得實體店的服務還不錯,貴就貴來。

6,兩人在同一個物品社群中得知某品牌某用具很好用,A記住了牌子自己去搜索購物買價格更低的原裝物品,認為不管在哪買只要是這個東西就行當然買價格低的,B直接在該社群的網店裡購買比較貴的但是印有該社群logo的,認為在這個社群中有歸屬感和品牌忠誠度。

還原價值觀的差距,重點並不在於手裡有沒有錢。手裡沒有錢的人也經常經歷:兩個東西這個便宜那個貴,但是我認為那個好,我不買貴的原因是我買不起,但實際上我更喜歡貴的那個。

價值觀使我們判斷一個東西的價值的觀念,下面這些問題(換算成錢)很容易就能區分出消費習慣帶來的價值觀差距:

一個雞蛋什麼價值?一個藍帶大廚烹飪的雞蛋什麼價值?

一個壽司什麼價值?一個壽司之神製作的壽司什麼價值?

一瓶酒什麼價值?一個歷史悠久的酒莊的紅酒什麼價值?

一件衣服什麼價值?一件用搓一搓會有蘭花香的布料做的衣服什麼價值?

一件T恤什麼價值?一件印有某樂隊專輯封面的T恤什麼價值?

一個服務生的服務什麼價值?一個擁有親切微笑的服務生什麼價值?

一副耳機什麼價值?一副八單元的耳機什麼價值?

玩個遊戲什麼價值?玩個網頁遊戲什麼價值?

一個老友什麼價值?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友什麼價值?

雙手拎東西什麼價值?雙手不拎東西什麼價值?

一個從小家裡父母工資加起來5K,自己畢業後能拿一個月5K的人,要怎麼接受“隨隨便便買條四位數的領帶,隨隨便便買雙五位數的皮鞋”的價值觀?

一個從小拿著信用卡隨便刷,機票隨便買,喝遍各莊紅酒,沒事玩個帆船跳個直升機的人,要怎麼接受“食堂肉菜漲了5毛,以後每頓要少打一個肉菜”的價值?

一個拿著家裡辛辛苦苦給的一學年生活費的人,要怎麼接受“沒事,地鐵沒了可以打車回去”的價值觀?

一個動不動就高端定製的人要怎麼接受“參加那個使宜1000塊的含購物的團”的價伍觀?

一個一直坐火車不太坐飛機的人要怎麼接受“懶得拎東西,快遞回去”的價值觀?

看上去好像是,恩,現在並沒有總是在提門當戶對的事了。

現在不是過去的年代了,家裡拿6鬥米和家裡拿8鬥米的要劃清界限,家裡20個家丁的要和家裡30個家丁的劃清界限。

事實就是:國民的總體購買力變強了,門當戶對的門檻就變低了,看上去貧富差距可以跨越了,月薪三萬和月薪三千的人都可以認為:iPhone才是手機之王,或者小米才是良心企業了。

但是生活並不僅僅是“你買得起,我也買的起”,而是你認為“我買得起,但是我不買,我覺得不值”,而他認為“我買得起,我覺得值,所以我買”,這種價值觀差異會體現在極其細節的地方,而人與人的相處,最怕最怕的就是細節。

比方說超市有兩種新鮮檸檬,一種20塊一斤,一種2塊一斤,區別就是20塊的那個是進口的實際上也沒特別好吃,你買哪個?

個人收入上,也許3K和5K看不出差距,3W和5w看不出差距,但是3K和50W總有差距了吧?我認識的富人月收入可能達不到50W,但是稍微有錢一點的人願意吃檸檬買檸檬的,他們是不看價格的,對他來說2塊錢一斤和20塊一斤是沒區別的,哪怕20塊一斤的只是甜一點點,水多一點點,他都會去買那個20塊一斤的。

我在一定程度上就認為買20塊一斤的檸檬的人就是神經病,噥,這就是價值觀差距。

你認為那玩意貴,而他(她)認為那玩意便宜,這可能是第一層

你認為那玩意不值,而他(她)認為那玩意值,這可能是第二層,

你認為在一個過程中這個部分重要,而他認為那部分重要,這可能是第三層。

第四後?第五層?

有些人永遠都接受不了一家選酒很有品位但是菜非常一般的餐廳;

有些人永遠都接受不了為了幾十塊的優惠而參加含購物的旅行團;

有些人永遠都接受不了說打車就打車的夜晚,說不找了就不找了的零錢;

有些人永遠都接受不了連肩寬和腰圍都不量就買了的西裝;

有些人永遠都接受不了20一斤的檸檬;

還有雕個花就賣貴幾千的板凳,換了個木頭就賣貴幾十萬的沙發;

還有幾萬人民幣一個的壽司,還有幾百萬一瓶的紅酒。。。。

​不是我買得起,而是我買得起我都不買。我討論的是價值觀,還有精於計算的思路,還有說扔就扔的態度,還有貪佔小便宜的習慣…我都還沒說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的矛盾。

噢,我這篇答案的初衷是:窮人和富人是可以在一起的。

從小兩人接受差不多的教育,畢業後工資差不多,年歲差不多,閱歷差不多。唉,其中一個突然家裡拆遷拿了好幾個億。這個沒關係,這種富改變的是生活現狀而不是生活觀念。

大家都覺得服務生的小費必須給,不給傷面子,那就一起給了嘛都開心。

大家都覺得提前點趕地鐵可以不用打車,好,那就一起提前嘛都開心。

貧富的差距從來都不體現在能不能一起吃一碗沙縣小吃或者能不能一起坐進高端餐廳。

真正的貧富差距體現在;

“我認為這個東西的價值是這樣的,而你認為這個東西的價值是那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