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第一場問答錄:三國演義格局,未來誰將勝出?

馬總:阿里、騰訊、京東三國演義的格局下,新零售未來誰勝出的概率更高?

王亞謙:從公司內的人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一樣的。我認為只有阿里一個新零售玩家,沒有第二個玩家。

贏就阿里贏,輸就阿里輸。阿里時代不存第二個玩家。首先京東自營模式已經決定了做不了開放,因為新零售本質上是要給全社會去賦能、去開放你的能力、去輸出,這個京東自營模式做不了。第二,騰訊不具備to B服務的能力。 這個是很致命的問題,在零售上我們跟騰訊也接觸過,基本上大家反饋就是騰訊不懂零售。因為騰訊本質上是個產品經營的公司,核心來講他們是產品文化、產品經理至上的,但零售是一個強運營的公司,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產品經理的文化還是比較自由、比較奔放一點,像張曉龍定義了這個公司的基因,強調對人性的理解、強調產品文化。而在京東就強調執行力,零售是非常苦的生意,就是上傳下效,基本上是將軍一指,所有人就all in 上去。最終反映的大家對於客戶需求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騰訊當然可以做智慧零售,本身有錢,但實際從客戶反饋來講,他們是不專業的。

馬總:目前傳統商也向線上去擴展,比如永輝本身在傳統業態中是比較強的,現在也在不斷變革。如果未來阿里是必然的贏家,永輝這種小體系的未來哪裡?

王亞謙:傳統這塊看的少一些,我覺得線下可能就永輝還是比較強勢、比較有力量的一個。另外我們比較關注一些區域性的小零售商,比如說像廣東的錢大媽就賣豬、安徽的生鮮傳奇,山東的家家悅,很多區域性的便利店、還是生鮮超市也好,反而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因為他們的整個生態位非常好。中國如果簡單劃分為高線、低線的話,但凡從高線走的創業公司基本上活不下來,如果從北上廣創業基本上必死,北京是兵家必爭之地,所有的巨頭在北京都是不設上限進行投入,所以在北京開個店想賺錢基本上不可能,但反過來如果在一個低線城市,煙臺、青島、濰坊這種地方開個小店,然後迅速地壟斷這個地方是可以賺錢的。所以說,其實最好的創新,就是沒有壟斷才有創新。 因為你有壟斷才有額外的溢價,才有額外的錢去做創新,很聰明的都是從低線開始做的,高線太難了。線下看了一圈,大公司永輝最有生命力的。

馬總:如果騰訊把在線上的流量數據,數據偏重社交,未來和永輝結合起來,會不會也形成一個獨特的發展模式?

王亞謙:可能會分層,騰訊可能會基於微信去收穫很多長尾的場景。但頭部來講的話,騰訊對於永輝有多大的控制力,這個是需要打個問號的?騰訊在零售方面就是不懂。 即便做的話,大概率是永輝來主導。騰訊有騰訊雲、微信支付還有黑科技,但是他沒辦法像阿里一樣給你全套的零售理念和線上的交易通路,這是它沒有的。所以騰訊很難主導線上線下的整合。也有可能會做出一些事情來,但我覺得可能永輝有更強的話語權,因為永輝是懂這個行業的。

劉曉東:騰訊從新零售這塊投資的戰略和理念來說,從來不屬於控股型的。阿里在新零售這塊一定是控股型的,一定是強管控的。

只是說要把流量變現,那我選哪個賽道?在零售這塊,to B to 電商,那肯定是最直接能變現的。我們目前看到的數據和案例,騰訊也確實投了很大的精力和資金,但是他從來不像阿里那樣強管控,可能對京東和拼多多已經是大比例投資,但是他對他整個董事會的控制權是比較低的。 阿里是要它帝國的邊界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內,而騰訊只是要把它的觸角、觸網,觸到各個地方。

劉曉東:阿里團隊的這種強執行的主動性和效率是一定要比京東和騰訊強得多。做一個活動,如果是阿里團隊來做,那效果肯定要比京東+騰訊做的效果好得多。但是如果真的是一個很踏實的事情,1、2、3、4目標明確,去做執行的話,京東、騰訊,一定要比阿里強。因為阿里在某些細節的管控上,還是它的模式決定他對細節管理不是那麼重視。京東騰訊管得更細,以執行力和效果和目標為為導向。

王亞謙:阿里的整個團隊的氛圍完全不一樣,阿里公司是一個戰略驅動的公司,京東是一個強執行文化的,在自己的戰場裡面執行,京東全球無人能敵,亞馬遜執行力就不如京東,2日達就是無人能敵的。阿里是一個自上而下更偏戰略規劃的,戰略就是馬雲和曾鳴構思戰略,所以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有高的ownership(主人翁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leverage,每個人都通過平臺的模式去捲入更多的生態夥伴,所以它是更偏上,從上往下的,具體做什麼事兒,這個是合作伙伴來做的,

阿里一向的主張就是我只做最有價值的一個環節,髒活累活生態夥伴去做。

劉曉東:他是做戰略的,所以說只要方向沒問題,其實很多意外。 但是京東阿里是目標導向的,大家以達標或執行為手段,你定上位可能就獲得中位,那定中位可能就沒了。但如果目標明確,就是市場清楚了,這個團隊創業一定可以。

馬總:你覺得這個騰訊這種體系的創造性也還是會在新零售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劉曉東:未來的規劃是看阿里和京東到底與線下的既有的零售商到底能不能結合的更緊密。阿里雖然在電商這塊,不論是to B to C還是C to C都做得非常牛。但是阿里做實體的線下零售,是不行的,至少現在還是比不過永輝、比不過家樂福、沃爾瑪,而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王亞謙:

現在互聯網公司做線下有多難,就相當於線下公司做互聯網有多難。以前都說這個線下公司不懂互聯網你做不了,現在反過來的話,互聯網公司也做不了線下,一樣的。

馬總:整個格局在發生變化,現在線上的流量紅利完了,這是個轉折的話,就是說線上企業想搞新零售,必須跟能幹得了苦活的合起來做,騰訊就找了永輝,阿里系收了三江購物、新華都。

劉曉東:線上的流量相當於見頂,獲客越來越高,大家從線上轉往線下。阿里一般做併購或控股式的收購,京東和騰訊一般是參股。阿里的這種控股式的併購和投資,其實面臨了很多問題。因為你如果過多地參與到它本來的團隊中,甚至把他老大老二都換掉了,它的管理層都已經陷入到內戰了,這個時候企業自然就會陷入到種種問題中,還談何發展。我們去看優酷、土豆,整合之後作為阿里大視頻和大內容這樣一個重要板塊,本來在最開始投入流量、投入政策、資金去倒,給我捧場,但是剛剛起色,然後因為一些政治傾軋就廢掉了。

相關閱讀:

阿甘·研討會 | 京東專家深度解析阿里京東新零售發展的前世、今生、未來 https://www.aganjinrong.com/post/1188

鏈接: https://www.aganjinrong.com/post/118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