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息傳來,滿大街的藥店鬱悶壞了……

一個消息傳來,滿大街的藥店鬱悶壞了……


近日,北京市商務委聯合市發改委、財政局等六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一個消息傳來,滿大街的藥店鬱悶壞了……


通知提出,連鎖便利店可按有關標準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申請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的可由企業總部統一配備質量管理人員。

從藥品市場來看,零售藥店是非處方藥(OTC)銷售的主要終端。銷售渠道增加連鎖便利店之後,將對現有市場格局產生影響。

銷售藥物需按有關標準申請

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OTC)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

一些常見的感冒用藥、止咳鎮痛類、胃腸道用藥、清熱消炎類藥、維生素補益類藥品都是OTC藥品。但值得注意的是,OTC中又分甲類OTC和乙類OTC。紅底白字的是甲類,綠底白字的是乙類。

一個消息傳來,滿大街的藥店鬱悶壞了……


甲類OTC可在醫院、藥店銷售。乙類OTC除了可在醫院、藥店銷售外,還可在藥品監管部門批准的賓館、百貨商店等處銷售,原因是乙類OTC相對安全性更高,如板藍根泡騰片、牛黃蛇膽川貝滴丸等都是乙類OTC藥品。

由於相對更為安全,連鎖便利店進行銷售的風險相對也就更為可控。通知也明確了便利店銷售乙類OTC的前提:一是“連鎖便利店”;二是需要“按有關標準申請”。

便利店具區位、人流量優勢

此次通知中設置了連鎖便利店的發展目標,在進一步方便群眾的同時,對於現有的藥品銷售格局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川財證券援引專家說法,指出目前國內OTC市場規模已接近3000億元,佔整個藥品市場15%到20%。而據中康CMH數據,2015年OTC銷售的各大終端中,零售藥店佔比達到65.11%。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有5000餘家零售藥店,零售藥品市場總規模105億元(含非藥)。

目前,北京有連鎖便利店約1200家。與上述5000餘家零售藥店數量相比,顯得規模相對尚小。但根據此次通知,未來3年左右時間,全市連鎖便利店門店數量將達到6000家以上,原則上實現每個社區建設不少於1個連鎖便利店的目標。

如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負責人史立臣所言,這也意味著,數量增加疊加便利店地理位置和人流量優勢,藥店會受到比目前更大的影響。

不過,益豐藥房董秘王付國23日在e公司資本圈發文稱,該政策不會對藥店形成衝擊。決定購藥的重要因素有“便利、專業、品齊、價格、支付”等,中國藥店仍將圍繞這些因素髮揮專業優勢,迎來長期穩定發展。

多地探索常用藥非藥店銷售

其實,上述措施也並非北京首創。

早在2015年年底,福建省政府出臺《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允許具有24小時服務能力、門店較多的連鎖便利店設置便民藥櫃,擴大便民消費。

據《福建日報》2016年4月報道,莆田市對此已進行落地,便利店與醫藥公司簽訂藥品配送協議,便民藥櫃裡的藥,都由這家醫藥公司負責採購和配送,便利店則負責藥品的日常存放、保管及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莆田市出臺文件,明確列出允許進駐便利店銷售藥物的清單,包含50種常用且對儲存條件要求不高的乙類非處方藥,清單外的藥品一律不準進入便利店銷售。

此外,2017年,瀋陽市政府法制辦公佈了《瀋陽市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驗收實施細則》,其中指出“以連鎖或特許方式經營非藥品的企業可以申請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專櫃”。

不過,瀋陽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具有獨立的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辦公場所和配送庫房。並且,公司總部須至少配備1名專職的具有藥師(含中藥師)以上技術職稱的質量負責人,門店須至少配備1名藥士(含中藥士)以上技術職稱或具有高中以上學歷並經過藥品監管部門60學時培訓考試合格的營業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