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從阿佤山下來,南定河蜿蜒過一片溫暖富饒的壩子,這就是水傣聚居的孟定。翠綠的大山遠遠環抱,橡膠林、芭蕉林、果園鋪展到天邊,田野綠浪翻滾,鳳尾竹在河畔一路盪開去。“豐沛”、“茂盛”、“肥沃”、“溫暖”這些詞語,在此太適合。當地人說,雲南有三塊富庶美麗的熱帶壩子,如三姐妹,大姐叫版納,二姐叫瑞麗,小妹呢,是我們羞答答的孟定。擁有和版納、瑞麗一樣的風景、風情,卻沒有遊客的喧囂,孟定壩子如深藏閨中的傣家少女,原汁原味。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會彈琴的壩子 虔誠靜美的傣鄉

“孟定”傣語意思是會彈琴的壩子。相傳體納嘎鳥從勐卯(瑞麗的歷代政治文化中心)叼來了懷孕的皇后,在這片壩子生下了召武定。天神賜給他三十二絃琴,指引他撥響琴音,招來百鳥朝賀,大地萬物甦醒,開闢地方建立村寨,孟定傣家人蓬勃的生命從此開始。南定河與其條條支流就是琴絃,叮叮咚咚的流水聲就是孟定的旋律。在這片98.4平方公里的綿綿沃土上,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家人,以及臨近山鄉的佤、布朗、景頗、德昂等多種民族,虔誠、溫和、安閒,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在孟定的日子,每日早起穿過濛濛的霧逛傣式建築風格的早市,躥到鄰近的芒團、洞景、允景、芒坑等寨子去打發中午安閒的時光,叩拜106歲高齡才圓寂的金旺藏布老和尚安息於橡膠林中的靈塔,給安靜的小乘佛寺廟添香,看傣族人以傳統手工造棉紙,虔誠地抄寫貝葉經文,看老人用阿佤山特產大龍竹的外衣做筍葉帽、用蒲葵葉做扇子,看清清溪流裡浣衣的傣家婦女,到傣族大姐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單位景信村的老舅舅家摘緬桂花插滿頭,到熱水塘溫泉泡澡……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夕陽裡,晃悠在依依的鳳尾竹下,眯著眼望著南定河蜿蜒而去,遠遠的寨子飄升起炊煙,田園裡風起綠浪,悠閒的人們划著小舟,緋色的落日在他們身後……一首傣族民歌,遠遠飄來,“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阿羅,傣族人民在那裡生長阿羅,密密的寨子喲緊緊相連,那彎彎的江水啊碧波盪漾……”(注:原描寫德宏盈江)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多想,在這個田園生活悠閒、“插一根竹竿就能發芽成林”的豐美壩子,也紮下根來,如壩子上的竹林和無邊的香蕉、西瓜一樣,沐浴著傣鄉的陽光清風,卸掉水泥森林裡養的一身肩頸病和失眠症,健康、蓬勃地在這裡過日子……

多情傣鄉 妖嬈傣妹

傣鄉的婦女都著傳統筒裙,肩披鉤針白花的自織圍巾,腰間掛著小巧竹簍子,頭戴織錦相間的小尖竹斗笠,窈窕輕盈。她們會多種手工,無論走到哪家,都看到她們在繡花、鉤圍巾、縫帽子、織筒帕。傣家喜愛以各種顏色的糯米(傣語叫“毫”)做各種甜食,包在綠綠的芭蕉葉裡,好看又好吃,到傣族人家,都被這樣的美食招待著。寨子外的田園,稻子一年能熟三造,上好的黃糯米、紫糯米、紅米、香米,遠近聞名。萬畝香蕉,萬畝西瓜,豆角、芹菜、茄子也是無邊無際地種到了山腳……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傣家姑娘的嫋娜和善舞,是人們對傣族最普遍的印象。行走在傣鄉,時常可見頭戴鑲花尖斗笠、腰繫竹編小揹簍,鮮豔小背心、長筒裙緊裹窈窕腰身的傣族卜少,娉婷而過。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河燈節等重要節慶,滿街都是五彩繽紛的傣家美女。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不僅傣女善歌舞,這個感情豐富、細膩,心性如水般純淨、溫和,生性愛美、懂美的民族,全民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文藝才能。以《智慧的阿暖》系列故事和《喃逢喚》、《喃軟南》、《喃豔瓏》系列公主小姐生活為題材的故事歌謠,自古在孟定壩子代代口傳。

孟定壩最有名的擬獸舞是馬鹿舞、蝴蝶舞、孔雀舞、白象舞。

手工遠揚 紅糖飄香

自古以來,傣家民間手工藝人的泥塑、剪紙、彩繪、扎紙、雕刻、金水(刻版漏印金水圖案)等技藝遠近聞名。傣族家家都會釀酒、竹編、榨糖自用。男子8、9歲進寺廟當和尚,持家的都是女子,製陶和樹皮造紙等技藝自古傳女不傳男,目的是讓女子有門手藝,能夠自食其力。製茶、紡紗染織、縫紉、刺繡都是評價婦女才能的尺度,因此傣家婦女個個心靈手巧,傣家織錦、繡花鞋等精巧美麗,自古聞名,多少傣家婦女的智慧和心血匯聚其間。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在那片燦爛的陽光下,腰掛鑰匙、操持著全家事務的傣家婦女,對勞動和手工的熱情是發自內心的。她們喜滋滋地通過雙手,把對生活的愛和美的感受傳導到勞動當中。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從臨滄市到耿馬、孟定的丘陵地帶和廣袤壩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葉茶種植基地和甜蜜的甘蔗之鄉。耿馬縣的蔗糖產量,位居雲南第一。孟定甘蔗土榨熬製紅片糖的歷史悠久,清代《土司貢賦禮儀底簿》曾記載紅糖是貢品。民間有饋送紅糖表示友好親善、吉慶平安的傳統。“吃糖靠孟定”,遠近熟知。歷史上種植甘蔗以南定河沿岸沙灘地為主,至今孟定的河谷平壩灌木叢中,還生長著多處蘆蒿甘蔗叢。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每年一月初是甘蔗收穫的季節,最好的收割時間只有20天,此前甘蔗尚未熟透不夠甜度,而過了此時甘蔗就開花了,空心失去了水分,所以每逢榨季,壩子一片忙碌。雖然80公里外的耿馬城到處是濃煙滾滾的現代化糖廠,但在講究吃糯米甜食、對糖的甜香要求很高的孟定,人們還是更歡迎土製的紅糖。在派卡鄉的下壩村,我們見識了傳統手工作坊裡的榨糖工藝。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這是個陽光通透的下午。進了鳳尾竹掩映的寨門,遠遠就聞到一股蔗糖的甜香。一片竹棚旁堆著小山一樣的竹蔗,這種甘蔗傣語叫“葦楞”,漢語叫黃蔗和羅漢蔗,是孟定本地種植歷史久遠的傳統蔗,出水多、糖分高、味清香又便於土法壓榨。小小手扶拖拉機還在近旁的農田裡源源不斷地將新收割的甘蔗運過來。甘蔗堆旁是一臺小馬達發電的榨汁機,雪白的甘蔗汁通過一根管道接到竹棚底下的大煮鍋裡。竹棚的地下挖空埋了聯排的鍋灶,甘蔗汁咕嘟嘟在火苗旺盛的大鍋裡沸騰著,幾口大鍋一溜兒排開去,非常熱烈。甘蔗汁煮透、揮發去水分後,倒到容器裡,用竹篾迅速地攪拌成漿,待攪拌得起糖沙後,均勻地倒入鋪在稻草上的木長條夾裡,晾乾,切塊,裝箱。這套流水線工序十分科學,但因要搶榨季確保甘蔗新鮮即榨,農家半夜兩點就得起床,在這流水線上一天忙碌十幾個小時,非常辛苦。這種手工片糖是遠近鄉民做傣家節慶“毫崩”、“毫諾索”等甜食首選的材料,供不應求,糖剛切出來,買家已等在一旁了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一向不甚愛甜食的我,被下壩村那種純天然的甜香徹底征服了。抱著剛曬好的一摞紅片糖,走在纖陌縱橫的田野裡,我驀地發現,自己是那麼地依依難捨……

誤入多情傣鄉孟定,引沉醉不知歸去

【特別註明:本文整編自 新浪博客kittyqiuqin,有較大調整改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本文】

我們的紅糖就是來自於這麼一個多情美麗富饒的地方——孟定下壩,下壩村隸屬孟定的一個古老傣族村落,以製作傳統且古老的手工藝紅糖而聞名,其製造的紅糖遠銷國內外,目前推廣期爆款價,買三盒送一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