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角燈,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黃昏,落日的餘暉穿過高大的建築物斜照在平整的廣場上。清風徐來,我感到很愜意。

廣場上的人並不多,我習慣在每天的傍晚,穿過人並不是很多的廣場,來到文化館。走進文化館的正門,寬敞的展廳裡面,高高懸掛著的,是一盞巨大的千角燈。

千角燈,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為什麼叫千角燈?是真的有一千個角?"

記得很久以前,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問過同樣的問題。我的鄰居,一位很慈祥的老爺爺,停下了手中的活,微笑著看著我,很認真地說:"對,真的有一千個角!"老爺爺屋子裡常常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各種形狀,各種顏色。老爺爺是個扎燈籠的,他說他扎過千角燈。

千角燈,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在我的記憶裡,老爺爺每天都在扎燈籠,尤其是快要過節的時候,他會很忙很忙。我寫完作業,悄悄地溜進他家的時候,他通常會塞給我一顆糖,然後叫我坐下別搗亂。我會坐在旁邊的矮凳上,雙手託著下巴,靜靜地看著他。有時候他會叫我遞個剪刀什麼的,我會興高采烈地拿起來,然後很認真地遞給他。這時候,他會摸摸我的腦袋,然後問我想不想學扎燈籠?我說:"想。"他說:"等你再長大點。""要長多大?""這麼大!"他用手比劃著,然後把菸葉塞進他的水煙筒裡,點著了使勁地吸幾口……。

千角燈,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我並沒有學扎燈籠,因為,我的作業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做,睡得越來越晚,時間越來越不夠用。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發覺我渾身都是數理化,甩也甩不開,只有在節假日,我稍微可以喘口氣的時候,才會想起燈籠,想起曾經的鄰居,那位慈祥的老爺爺。那個時候,我已經搬過兩次家了。

時間一晃而過。

當我穿起了西裝戴好了領帶夾著公文包穿梳在密密的人流中時,燈籠,在我腦海裡已經只是餘下一絲淡淡的影子。

千角燈,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有一年燈會,在各式各樣的燈籠裡,我又看到了千角燈,它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熟悉。

千角燈,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我應該去看看,看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還有那位老爺爺和他的燈籠。可是當我興沖沖地趕到那裡的時候,那裡已經被拆成了一片白地……。

我現在住的地方,不遠處就是文化館。在文化館裡,掛著一盞巨大的千角燈。這個,會是他扎的嗎?

千角燈,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們的家鄉文化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