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說數學:孩子取得數學高分的方法 滿滿硬貨 父母必讀

數學,號稱“科目之王”,培根曾一針見血的評論學習數學“使人精密”。很久以前便流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現實中,有些孩子解數學題,形如童年時玩耍過的“捉迷藏”、“海盜尋寶”等遊戲,其樂無趣,經受層層理性的折磨,最終成功破題,體會找到答案時的快感。但有更多的孩子厭惡數學,因為“不會解數學題”,甚至平時勤奮數學,考試也面臨“顆粒無收”的窘境,恨不得“永生不見數學”。

數學老師說數學:孩子取得數學高分的方法 滿滿硬貨 父母必讀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數學?因為數學需要嚴密的思維和縝密的推理能力,要求孩子能夠依循題中提供的條件,聯繫要點,分析“蛛絲馬跡”,經過合理的推導得出結論。好多孩子恰恰缺少這方面的能力,看到習題就“腦子一片空白”,“思維原地繞圈”,“束手無策”,無數次碰壁之後,自然“不待見數學”。那麼,怎麼才能學好數學,提高數學成績?

一、數學講思維,與聰明與否沒有直接關係

看到孩子數學成績差,父母心急火燎地“擼起袖子”親自教育,或者乾脆報輔導班,投入精力花費財力,可考試時,孩子還是遇到一些靈活性強的題目依舊束手無策,成績還是沒有太大起色。最終,父母由焦灼變成期望落空後的沮喪,孩子也被無辜扣上“笨帽子”。

其實,數學成績的高低,與孩子的聰明程度沒有直接聯繫。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Jo Boaler曾經表示,學習數學,並不存在“天生數學腦”。數學強調的是“數學思維”,即:思維清晰,邏輯分明,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說白了,就是會不會靈活地處理數字,從不同角度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寫出答案。

父母想要孩子學好數學,先要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思維能力。學齡前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實物,潛移默化的教導孩子理解數學的抽象化意義,比如,幾塊餅乾,坐幾站公交車,慢慢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起孩子理解數學問題的原始基礎,即埋下孩子數學的“悟性”:在學習數學時“潛意識中的靈光乍現”的感覺。

數學老師說數學:孩子取得數學高分的方法 滿滿硬貨 父母必讀

有些父母急於求成,忽視基礎的啟蒙,強迫孩子去學習數字的運算,在成人看來,簡單的加減關係,在孩子的世界裡不容易理解,或者孩子本身學習的速度快,但不會用父母理解的方式反饋,結果面對家長的責備,孩子顯得難過和緊張,產生牴觸情緒,失去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正式邁入學校的孩子,父母首要是加強孩子對數學計算的準確性練習和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把定理、公式都記住,勤思好問,多做幾道題,不就行了”的說法,是偏面的。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的學習過程,是淺易到高難的逐級加深的過程,所以,就需要孩子集中主要精力對每一專題領域的知識點,進行層層深入的理解,有意識的鍛鍊思維能力。

各個擊破,解題過程是利用知識點環環相扣進行推理的過程。天賦與勤奮對數學學習都非常重要,但對初高中的孩子而言,學好數學更加需要勤奮。數學成績不高的孩子,首要是熟練掌握基礎題型,女孩子需要加強對數形結合題型的練習。

二、多做練習,培養孩子一題多解的能力

數學老師說數學:孩子取得數學高分的方法 滿滿硬貨 父母必讀

學好數學,需要孩子具備運算能力、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沒有必要的訓練無法形成各項能力的協調組合,因此,學習數學的方法就是“做數學”,即:“刷題”。“刷題”並不意味著“題海戰術”,而是通過有價值的習題訓練,夯實基礎,讓孩子在“刷題”的過程中深刻體會、體驗、領悟、總結學習數學的方法。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孩子對一道題多角度思考,分析本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採用的數學思維方法是什麼,本題的為什麼要這樣分析,是否還有其它的分析方法和解題方法,這些方法,在哪些問題也曾經用過。

同時,孩子要學會“舉一反三”的分析問題。“舉一反三”的過程其實就是“師傅領進門”後,徒弟的“個人修行”過程。面對一道典型的習題,即使孩子能夠做出來,但通過多角度思考,或者在此基礎上對題目變式,可以加深孩子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對提高思維能力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三、建立錯題本,適度做一點難題,突破思維極限

數學老師說數學:孩子取得數學高分的方法 滿滿硬貨 父母必讀

“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學習數學更是如此,孩子通過“回頭思考”,反思自己走過的彎路,強化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對數學問題中所蘊含的一系列數學思想加以提煉,進行系統的總結,提升孩子獨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整理試卷中的錯題,備註分析引起錯誤的原因,便於孩子正確閱讀和梳理數學信息,“思考,思考,再思考”,這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重要“法門”。

如果孩子有精力、有興趣,父母可以適度讓孩子做一些數學難題,接觸一點難題,甚至練習一些適齡的奧數題。接觸奧數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孩子升學的“光輝履歷”,而是增強孩子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是鍛鍊孩子突破思維極限的極致方法,但父母不可因此強求孩子,把奧數當成提高孩子數學能力的“致勝法寶”。

當然,“奧數沒用論”的說法,個人認為,是對拿回國際奧數大獎的孩子們的漠視,更是對執著追求數學前輩們的“褻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