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祝允明草书长卷赏析《待漏院记》,成交价414万元


明代祝允明草书长卷赏析《待漏院记》,尺寸:27.5×472.5cm,嘉德2011秋拍,成交价414万元。

此卷作于正德十一年丙子,祝允明五十七岁广东任上,正是他泛澜百家,出入变化而生面自成之时。因此,信手书来,如水流花开,起倒自然而缤纷满目。



















题识:正德丙子岁秋日,枝指道人祝允明书于广州官舍之望海亭中。

蒲华书法题跋:数十年来屡获见祝京兆草书大幅,笔势飞舞,气魄沉雄,直欲舒张羲献,抗衡旭素,殆灵奇所毓,起伏不凡。鲜于伯几无此豪横,青藤老人无此神化。然辄寥寥二三十字,莫若此书《待漏院记》字之精且多也。长篇累牍,不下素师千文。无城剑气,沧海珠光,信然。光绪庚子冬日,蒲华跋。

李瑞清书法题跋:祝枝山小楷,虽学晋人,然上兼钟法,余曾见徐紫珊舍人所藏《洛神赋》卷子,直胜宋仲温,古朴萧淡,有明一代莫与之京也。草书多学素师,平日所见怒张狂怪,微嫌犷气。霞峰先生出示此,初视疑为困学斋鲜于翁得意之作,无一笔不合法度,况此长篇巨制,诚鸿宝也。清道人。

吴昌硕书法题跋:祝希哲少与徐昌谷、唐子畏齐名,明史称其工书法,名动海内。五岁作径尺字。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以弘治五年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捕戮盗魁,三十余邑以无警,稍迁应天通判。此卷自题“正德丙子秋日书于广州官舍”,则之官兴宁时矣。正德丙子上距弘治壬子十有八年,与史所云“乡举不第,久乃授官”正合。


书势遒逸朴茂,亦醇亦肆,固当与衡山雁行。宋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太宗朝举进士,为右拾遗。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待漏院记》之作,自发抒其襟抱;希哲书之,则亦中之所存,有默契于微者耳。二峰先生属题于海上禅甓轩,时丁巳二月,吴昌硕年七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