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兆華:現房銷售或是壓垮房地產最後一根稻草!

姜兆華:現房銷售或是壓垮房地產最後一根稻草!

9月21日,廣東省房地產協會向副會長單位下發《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通知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定有關材料,建議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消息一經披露,即刻引發房地產行業的強烈震動。住房城鄉建設部連夜闢謠澄清。

此事剛剛平息,全國首例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項目——龍華"金茂府",近日又在深圳登場亮相。現房銷售的傳說終於變成現實。現房銷售對房地產究竟會有哪些影響?房價會因此下降嗎?

一、商品房預售成房地產"發動機"

商品房預售本質是房地產開發的項目眾籌。中國房地產行業30多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商品房預售制度。房地產開發企業之所以熱衷於商品預銷售,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提前鎖定客戶。根據商品房預售制度,房地產開發商在取得土地證、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施工許可證四證後,即可向銀行申請項目貸款;待工程項目主體完工,獲得商品房預售證後便可對外預售。通過商品房預售,房地產開發商以先期價格優勢,提前鎖定客戶購買商品住宅。

(二)加速資金回籠。對房地產開發商而言,商品房預售最大優點在於:在項目施工階段,就可對外預售預收商品房定金或者首付款;項目主體建設完工或封頂後,又以住房按揭貸款的方式從銀行收回銷售房款。成都、杭州等全國多地甚至出現萬人排隊搶房的火爆景象,往往房地產開發商房子還未交付,銷售房款項就已提前收回。

(三)縮短項目週期。在商品房預售制度下,房地產開發商以項目貸款、住房按揭貸款等多種方式融資,迅速回收銷售房款,大大降低住房建設成本,縮短項目建設週期和商品房銷售週期;逐漸形成"邊拿地、邊融資、邊建設、邊銷售"的獨特運營模式。

在商品房預售的催生下,房地產開發商猶如加足馬力的發動機,一飛沖天,房地產高槓杆效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二、是維權還是調控房價

現房銷售和期房預售可以說各有利弊。一般來說,現房銷售的房屋質量、產品價格、設計風格等比較透明,房產交易爭議相對少些。而期房預售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工程爛尾、違規銷售、房屋質量、面積調整、容積率變更、延期交付等問題,都可能引發房產交易糾紛。

前不久,廈門萬科項目因價格下調,引發老業主退房風波,一定程度暴露出商品房預售的弊端。深圳現房銷售試點是出於維護消費者權益還是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呢?從分析看,有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成分,但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或是主因。多年來,深圳房價一直領漲全國,採取何種方式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深圳特區一直在努力嘗試。

三、壓垮房地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限購、限貸、限價等各種調控手段都無法撼動房價的情況下,房地產銷售又回到"起點"——現房銷售的老路上來。在房地產調控高壓不減,金融亂象整治加碼的背景下,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渠道正被一個個"堵死"。房地產遭遇前所未有的行業融資危機。現房銷售模式的推出,更是"掐住"了房地產融資的"咽喉",房地產開發企業或將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一個資金高度密集的行業,融資需求巨大。在房地產行業裡,純粹靠自有資金髮展起來的開發商不能說沒有,即使有也是極其少數。期房預售模式一旦退出歷史舞臺,房地產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一大批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會因此淘汰退出。勉強活下來的開發商,拿地建設項目的動力會逐漸減弱,住房供給也會相應減少。物以稀為貴,在1億非戶籍人口落戶大中城市的背景下,住房供給一旦出現"斷檔",房價還會保持理性嗎?

深圳現房銷售模式未必具有代表性。可這一模式一旦為全國各地效仿推廣,現房銷售或將成為壓跨房地產的最後一根稻草。誠如所言,房價不但不會降,反而可能會出現階段性或局部性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