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蝸居在香港的年輕人,無法逃離也不願逃離


在香港這個全亞洲乃至世界人均寓居面積最小的城市,年輕人蝸居斗室,將逼仄的房間盡力打形成一個安樂窩。但是在高額房價的香港,這一切並不容易。圖為剛畢業就進入城市當代舞蹈團工作的男生邱傑瑞,邱傑瑞覺得本人特別僥倖,因家在中國內地,上班第二天舞團就為他佈置了宿舍,租金遠低於普通程度,40平方米的房屋2人寓居,每月3,500港幣。

較為寬闊的住所讓邱傑瑞有空間繼續本人的喜好,每到下班便練習吹奏簫、圓號和牧童笛,有時也寫書法和做手工。

邱傑瑞的桌子上擺放著插花來裝飾屋子,可謂將本人的房子用到了極致。

林小薇與母親在香港同住不到7平方米的出租房,每月3,000港幣,生活空間相對狹窄,人翻開門後只能側身往裡走兩步。

一張由社福機構特製的L形雙層床霸佔了大局部空間,兩張床錯開的位置被用作衣櫃和書櫃。

小薇愛讀書,但怕晚上看書會打攪母親,她普通要跑到樓下快餐店或坐在馬桶上看書。與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不同,小薇靠著貸款完成大學,但除了一畢業就背上20萬元債務,這一紙文憑暫未幫她翻開向上活動的通路,想脫離“房”的唯一途徑,只要排隊等公屋。

大學剛畢業的李志與同窗蝸居在10平方米的單間裡,租金為每月3,250港幣

李志來自中國雲南昆明,從小在寬闊環境中生長的他對香港的擁堵顯然無法順應。於是每到長假開端,他都第一時間回家,直到假期序幕連父母都不耐煩時,他才拖拖拉拉回港,飛機降落香港機場,厭倦感襲來。但他不能放棄,和大局部蜷縮在狹窄房間裡的“港漂”一樣,堅持意味著成功。

一張上下鋪之外留給兩個大男孩活動的空間不多,書架懸在洗衣機上方,遊戲機則取代鍋碗瓢盆置於油煙機之下,幾雙襪子晾在書架上。

黃振強與妻子租住在中國香港錦田一棟丁屋裡,兩層面積共65平方米,租金為每月7,000港幣,與村裡其他房子截然不同的外形宣示這是一個外來者的據點。

房子承載了四種職能:寓居、辦工作坊、工作室以及作品的展現。為了爭取更多空間創作,黃振強絞盡腦汁,如家裡數個大小不一的木箱,能坐、能睡,還能收納,他的作品大都可拆開,便當運輸和寄存,他以為很多人說香港沒有空間搞創作只是個藉口,卻也供認這裡的擁堵對本人作品影響頗大。

“有個朋友讓我幫助拍MV,但我的房間太小,只能拍到半身。”黃振強無法地笑了。

黃振強窄小的屋子裡堆滿了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生活用品擁堵地排列在黃振強的出租屋裡。

Jovy和室友的租金為每月5,800港幣,Jovy的自住面積約為4平方米,公共空間約24平方米。

Jovy和室友對生活的請求並未由於寓居空間太小而降低,反而花盡心機讓這個中央成為下班後可供放鬆的場所,一張格外有典禮感的小茶臺佔領客廳正中間,古董唱片機在冰箱上面,用來播放Jovy心愛的PinkFloyd樂隊的歌曲。

Jovy為了讓樓層顯得更高,直接將床墊鋪在地上,一盞可發出迷幻彩光的射燈放於床邊,隨時把臥室變成舞池。

屋如其人,Jovy愛玩,特別是香港高質量的音樂演出、酒吧,她對將來並沒有很久遠的規劃,讓她想留在香港的緣由之一,是“未玩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