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懂得發這四種脾氣,人生有態度,做事有底氣!

人生的路程,喜怒哀樂從不提前預約便匆忙而至。所以面對人生的不順心,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脾氣,只是多少的表達不同而已,有些人發洩的痛快,便給人脾氣大的印象,有些人更善於隱忍,以至於看似沒有脾氣。

其實生活中,有脾氣不是壞事。說有脾氣的人,一無所成?那你就錯了。有脾氣的人,做事才更容易成功,脾氣不等於情緒,一個人,懂得發這三種脾氣,人生有態度,做事有底氣!

一個人,要懂得發這四種脾氣,人生有態度,做事有底氣!

一、有脾氣,卻不是亂髮脾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發洩脾氣的方式,無可厚非,但須知有脾氣和亂髮脾氣是兩回事,有錢和亂花錢亦是同理。心中有氣本就應該發洩出來,一直隱忍,心中鬱結,便容易生病。

但你的脾氣不是胡亂對人發洩,而是運用合理的方式,可以跑步運動、可以畫畫彈琴,以一種有益於生活和身體的方式不是更好?如若如此你的脾氣,便是一種有益的助力。

一個人,要懂得發這四種脾氣,人生有態度,做事有底氣!

二、合理的發洩有脾氣,是對自己的要求底線

心中有氣,隱匿不肯發洩你的的脾氣,不僅對身體不利,也讓有心幫你的人摸不清你的態度。對一件事,不表現出你的脾氣,就容易讓人覺得你沒脾氣好欺負,甚至得寸進尺,對事情本身沒有任何幫助。

脾氣不等於情緒,所以有時候發脾氣,不是為了一時的情緒,而是表明自己做人做事,有底線、有原則、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而不是在無奈的生活裡,麻木了自己。

一個人,要懂得發這四種脾氣,人生有態度,做事有底氣!

三、有時候脾氣是一種態度的表達,是做事的原則

面對不合理的事情,展示你的脾氣,更是一種態度的表達。讓別人知道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不仁不義的行為,是不受人歡迎的,以免得寸進尺。

人生有所為有所不為,面對不合理之事、面對不仁不義之人,展示出脾氣,才是有擔當有態度的人生,才可成大事。一味地隱忍不僅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更是縱容了惡行,丟掉了做事的原則。

四、合適的發洩,比內心的忍耐,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中庸》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內心平和的狀態我們都喜歡,但如果心有不順,還需適當發洩出來,才是對身體有利的方式。

正所謂“忿戾之氣不化,則太和之氣不衝”,治水需引導,不可堵截,內心不順之氣,亦是如此,引導流出,才是真正的祥和。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