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零食」再「養生」也不要隨便亂吃,學習一下哦!

生活中,我們常吃的一些“零食”,其實含有中藥成分,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這些“零食”再“養生”也不要隨便亂吃,學習一下哦!

龜苓膏 | 脾胃虛弱者不宜

龜苓膏是用烏龜除去內臟,加入生地黃、土茯苓、金銀花、甘草、火麻仁等製成,具有清熱解毒、祛溼等保健功效。但土茯苓、金銀花、生地黃等均為清熱解毒或清熱利溼的藥物,用於陰虛血熱所致痤瘡、口咽乾燥等,不應將其當作食品甚至零食吃。 同時龜板屬寒性,脾胃虛弱、腹瀉、痛經等的患者不宜吃,否則可能會加重症狀。

這些“零食”再“養生”也不要隨便亂吃,學習一下哦!

阿膠棗 | 感冒發燒者不宜

阿膠棗中添加了桂花、陳皮(即橘子皮),阿膠具有滋陰、養血、補血等作用。某種程度上能改善氣虛或血虛者出現的面色蒼白、渾身沒勁、經常犯困等症狀。在通常情況下,多數人是可以服食的。但每次也不宜吃過多,更不宜長期吃。一般情況,尤其對於消化不良的人,最好別超過10顆。而痰溼咳嗽、感冒發燒、腹脹腹滿、牙齒疼痛等患者不宜食用。

這些“零食”再“養生”也不要隨便亂吃,學習一下哦!

茯苓餅 | 血糖過高者不宜

茯苓餅由茯苓(打成細粉)加大米(粉)、白糖製作而成。具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溼、寧心安神等功效。一般情況,茯苓餅適用較廣,男女老少皆宜,但出現溼熱壅盛引起的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等症狀和腎陽虛衰而滑精的人應慎用,感冒發熱、血糖過高的患者也不宜吃。

這些“零食”再“養生”也不要隨便亂吃,學習一下哦!

酸梅湯 | 糖尿病人不宜

夏季或初秋,很多人容易感受熱邪、出汗,加之有人常貪涼飲冷,損傷脾胃,出現食慾不振等,此時可適當飲用酸梅湯。酸梅湯中烏梅可生津止渴,山楂能健胃消食,甘草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但烏梅含酸性成分較多,故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飲;手腳冰涼、胃寒、大便經常偏稀的人應當慎用。此外,酸梅湯含糖較多,糖尿病及肥胖超重的人也不宜喝。

這些“零食”再“養生”也不要隨便亂吃,學習一下哦!

薄荷糖 | 糖友不宜

有些這人為清除口中異味,喜歡含薄荷糖,薄荷可發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等,但出現盜汗、乾咳等症狀時應謹慎食用,以免加重症狀,更不可當零食大量吃,尤其對糖友而言。


上班族吃什麼零食好

1、榛子。榛子中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胡蘿蔔素、維生素A、C、E、B以及鐵、鋅、磷、鉀等營養素的含量也十分可觀。榛子中富含的油脂非常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內的吸收,對體弱、病後虛弱、易飢餓的人都有很好的補養作用。

2、藍莓。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現在藍莓還被開發成果醬、飲料等多種形式被人們所食用。

3、即食海苔。海苔熱量很低,纖維含量卻很高,所以是害怕發胖的辦公室女性放心食用的美味零食。海苔濃縮了紫菜當中的各種B族維生素,能有效預防神經老化,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幫助我們保持皮膚的潤滑健康。

老人吃什麼零食好

老年人要想擁有健康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飲食就是一個方面。營養專家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適當吃些健康零食,適時、適宜有助於老年人身體健康。適合的時間是上午九、十點鐘,下午三、四點鐘,晚上八、九點鐘。選擇的食物必須要有營養,但熱量不要太高,以水果、牛奶、豆漿及少量的乾點麵食為主。偶爾也可適量選擇堅果類,如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

睡眠不好的老人,可在睡前喝一杯溫熱牛奶,或吃兩顆核桃,其中的鈣、鎂元素有助於睡眠。對記憶力減退的老人,對吃堅果比如核桃、榛子、杏仁、瓜子、花生等,有助於健腦和增加記憶力。患糖尿病的老人,應選低糖食物,如低脂牛奶、全麥麵包、蕎麥麵、黑米粥、黃瓜、西紅柿等。高血壓患者則可以在兩餐之間吃一些含鉀高的水果,如橙子、蘋果、香蕉、哈密瓜,或豆漿、紅薯、煮土豆等零食,既可以補充熱量又可以調節血壓。患有動脈硬化的老人,可常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大棗、獼猴桃、柚子、葡萄乾等,以增加血管彈性。

孩子吃什麼零食好

1.可以常吃的零食包括鮮奶、原味酸奶、堅果、水果、水;

2.適當食用的零食包括餅乾、點心等;

3.儘量不吃的零食:含糖飲料、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蛋黃派等;

4.1-3歲的孩子,注意加餐奶類,最好不要吃整粒的堅果,以免造成嗆咳到氣管,導致窒息的危險;

5.對於已經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尤其注意控制油炸食品、巧克力、含糖飲料等零食,儘量選擇低脂或脫脂奶、適量的水果,多喝白開水;

6.消瘦的孩子,通過加餐可以攝入純奶、點心、肉類等補充能量。

還需提醒,人們在服食這些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前,最好諮詢醫生或藥師,孕婦等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

免責聲明:本刊內容來自網絡,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