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育的孩子都會成龍成鳳,家長無憂

我想嚴肅認真的告訴各位家長,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學問,他要求我們教育孩子要遵循教育規律,不可以本末倒置或者盲目而為之,違背教育規律,你就會覺得孩子的教育讓你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有心無力,你發現越著急越忙亂,但是如果遵循教育規律,那麼教育孩子就變成一件輕鬆有趣,而又令你驕傲自豪的事情。我們到底教育的規律是什麼呢?

我們總結出來三個最核心的規律,第一,教育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實施不同的教育,第二要兼顧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第三,教育要分清哪些是根本,哪些是表象,也就是那些是因,哪些是果。
這樣教育的孩子都會成龍成鳳,家長無憂

下面我來一一講解這三個核心的規律,第一,教育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實施不同的教育,孩子在0到6歲的時候,我們要注重孩子大腦智力的發育,人格品質的塑造,性格習慣的培養,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注重孩子單一素養的教育,或者是根本沒有意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再或者是嚴重違背教育規律,不顧孩子智力的發育,人格品質,性格習慣的培養,而一味強調孩子學習成績,那就大錯特錯,以後還是不優秀就不可以了。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智力和大腦的機能都深深的受到早期教育對大腦發育的影響,而孩子的人格品質性格習慣是在0到6歲這個時間段形成的,孩子是否活潑開朗,是否和諧友善,是否自信勇敢,是否有責任感和感恩心,都是在這個年齡段養成的,而7到12歲是孩子人格品質,性格習慣不斷趨於穩定的階段,一旦錯過了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就固定下來。而孩子的大腦潛能在12歲之前開發最容易錯過了,這個階段潛能的激發難度就加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潛能的總量也在不斷減少,不開發,越往後拖可開發的空間就越少,孩子的提升空間也就越小,成為卓越人士的可能也就越小了,因而教育孩子要越早越好,並且要根據不同的年齡實施,最符合這個年齡段的教育才是關鍵。


這樣教育的孩子都會成龍成鳳,家長無憂

第二教育要兼顧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孩子自身的發育成熟,是孩子教育的內在一面,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孩子教育的外在因素,但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也就是六歲以前,孩子的成長環境就直接影響著孩子內在因素的形成,我們教育孩子不能只關注孩子自身的成長,還要關注孩子成長環境是否優良,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父母的自身素養和家庭教育方式,一粒種子再優良,生活在沒有水分,沒有溫度,沒有空氣的環境中也不會茁壯成長,而對於孩子,父母的不良情緒,冷漠無情,缺乏愛心,責任和擔當,充滿自私猜忌,甚至是記恨,很暴力的家庭環境。低級落後的思想觀念,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和諧的人際關係,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倘若父母存在這些問題的話,孩子的基因裡面也會流出一些,那麼這樣的先天和後天的疊加的不良因素,又怎麼能培養出出色的孩子呢?因而我們既要注重孩子科學的身心靈教育,還要注重和諧家庭環境的營造,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承認成才成功。
這樣教育的孩子都會成龍成鳳,家長無憂

第三教育要分清哪些是根本,哪些是表象,也就是哪些是因哪些是果,那麼這個問題是最接近家長所關心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的規律,要想考出優異的學習成績真的並不難,只要我們具有足夠的智力和學習能力,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學習動力,只要在有足夠的學習能力,那麼學習成績一定會很好,但是我們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把孩子的教育分成三個層面,第一是人格的教育,第二種能力的教育,第三是知識的教育,他們三者的關係怎麼擺放,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外在表現,也就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要想源源不斷的湧現,也要取決於孩子的人格教育,換句話說,就是人格完善的孩子會發自內心的願意為報答父母的養育,真為報答祖國的養育之恩,甚至為了能夠為社會和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而發自內心的用功讀書,提升自身價值,但是如果人格教育不夠,就不會努力的進步,或者努力進步是有不良目的的。不良的孩子一旦具備較強的能力,就會使社會的害蟲,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人品不錯,也有足夠的學習動力,那麼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可以隨處看到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不豐富,記憶力差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他們花費的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但是由於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成績始終不理想,這就是本末倒置,要想考出好成績,不僅要努力學習,還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掌握知識就變得非常輕鬆,但是反過來,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而且會形成惡性循環,最後開始厭倦學習,害怕學習工具學習放。所以科學的教育規律是人格第一,能力第二,知識第三,要想成績好,提高學習力,要想有作為,人格數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