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是假?智能機器人學會了欺騙人類!

是真是假?智能機器人學會了欺騙人類!

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北京時間)的一篇文章,以“現實版《2001太空漫遊》”作為大標題,報道了一臺能夠欺騙其他機器人、甚至欺騙人類的智能機器人。據研製機器人的科學家稱,這應是世界上第一例涉及機器人“欺騙行為”而進行的實驗。論文刊登在《國際社交機器人技術雜誌》上。

在美國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殿堂級作品《2001太空漫遊》中,宇宙飛船上一臺名叫“哈爾”的智能電腦,劫持了飛船並施計殺死了4名機組人員,表現出人工智能的精湛“騙術”。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這只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但現在,美國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羅納德·亞金率領的研究小組編寫出了一套計算機運算法則,該高科技程序能讓機器人自主決定它是否面臨危險,以及是否應該通過欺騙另一個機器人或一個人的方式,讓自己安全地躲藏起來,而不被敵人發現。

為了防止機器人濫用“騙術”,科學家使其必須先滿足兩個必要條件後,才能獲得行使欺騙行為的授權:其一,它和搜尋者之間必須有衝突;其二,它可以從欺騙行為中獲得益處。再然後,科學家利用相互依存理論和博弈論開發出算法,測試欺騙行為可以獲得的收益,以教會機器人在辨別眼前的形勢後決定是否需要行使欺騙行為,並讓它能根據對“敵方”的瞭解程度,而調整欺騙策略以贏取最佳效果。

在實驗中,科學家讓兩個機器人進行了20次“躲貓貓”遊戲。其中安裝了新程序的“機器小騙子”多次製造出假的運動軌跡,順利躲過了另一個機器人的搜尋;但該機器人也會因為沒能成功施展出計劃中的騙術,被後者逮到而失敗,然而,整個實驗中,騙術成功的概率達75%。研究合作者、工程師艾倫·瓦格納稱:“它雖不甚完美,但仍證明新技術及算法可使機器人於雜亂環境下施行騙術。”

儘管有些人期待著“機器小騙子”在軍事上“大展拳腳”,但包括研究者本身在內的多數人,都看到了這其中暗含的倫理問題。他們擔心,假如某一天人工智能擺脫了人類意志而自行設下迷魂陣,屆時現實版的《2001太空漫遊》就將“粉墨登場”。

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必須保證機器人這些行為和預期完全一致並對社會有益。他們建議,就“騙子”機器人的適合性展開討論,爭取制訂出束縛這一系統的規章制度和指導方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