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點上方關注我,好文章送上門~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最近有很多粉絲留言,對於投資、工作、生活有太多迷茫,擔心高房價、降薪裁員、中等收入陷阱、家庭債務等跟大家息息相關的話題。

其實這些擔心並不奇怪,因為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確實開始影響大家的生活。

如果20年後大家和我一起搖晃著紅酒杯回憶這段艱辛的歷史,可能會有很多感慨。

所以我打算聊一些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今天開篇先從宏觀現狀聊起。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其實宏觀經濟就像盲人摸象,我國的宏觀經濟現狀也許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混沌。

那我試著從一些特別的角度帶大家分析一下:

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得從國際分工的變化說起。

大家一定記得,近20年前,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加大在華投資。

當時,誰家小孩兒要是進了某某跨國企業,那是一件多麼光宗耀祖的事情(收入、福利、地位、白富美)。

而最近幾年呢?曾經的“崇洋媚外”好像越來越淡化了。

很多國內企業收入開始超過跨國公司。上海這兩年尤為明顯,曾經黃浦區、靜安寺這種高檔辦公區域裡的外資公司漸漸變少,很多外企縮減了在華業務,流向其他新興國家或者直接回國了。

這是因為許多領域的中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確實提高了,過去曾經推動中國高速發展三十年的“美國運營—中國加工—兩地消費”的國際分工模式開始動搖。

在此基礎上,美國選擇了“改革開放”(不過它吸引的主要是美國的內資),減稅、招商,讓大量美元迴流,發展實業。

而中國選擇了“一帶一路”和“產業升級”,一方面去世界上的落後地區創造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擺脫加工中心的地位,走可持續發展的實業興邦道路。

雖然同為發展實業,但從發展階段看,兩國分道揚鑣已經開始,中美貿易戰只是其中的一個點,中美各種摩擦也將長期伴隨我們。

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幾張圖: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中美PPI環比數據

PPI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PPI)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CPI)的變動是有用的。

從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階段:

1. 2012-2016年,中美兩國PPI其實是相似的振幅同步變化的;

2. 從2016年開始,兩個國家從工業品在數據層面出現了“分叉”。

這是因為川普上臺改變美國的發展策略,減稅導致美元迴流,國內製造業開始復甦。而中國開始搞供給側改革,短期內改革陣痛導致上游快速漲價,就在大家憧憬新一輪的康波週期的時候,2017年四季度開始PPI環比增速持續下降。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這裡我想幫大家回憶一下,如果經常關注各大機構宏觀首席的粉絲,你們肯定記得2016年開始後,各路經濟學家把脈中國經濟的未來,有V型、有L型、有L上一勾,有L橫中有W,觀點和數據的變化都非常高頻。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各種觀點?

因為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論講究的是“線性外推”,過去三十年大家這麼推基本都沒有錯,可是近兩年為何卻頻頻打臉?

我記得我大學的財政學老師(現在是財政部的學者顧問)在最後一堂課給大家反覆強調一個觀點:

無論東南西北方經濟學,研究到最後,核心是政治。

所以回到前面提到的,2016年經濟的變化實質來自於兩個不同的政治選擇,中美開始分道揚鑣。再看第二張圖: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十年期國債利率在2017年之前,也是同向變化,但之後開始有“分化”的走勢,這是投資人對兩大經濟體不同預期造成的,美國擔憂的是通脹,中國擔憂的是通縮。

之所以2017年後分化,實質是雙方的經濟政策都開始產生效果:美元迴流美國造成國內流動性充裕,中國“供給側改革”出清了上游,金融嚴監管打擊了空轉套利,準備迎接新的發展週期。

大家都玩過鬥地主吧,現在的情況就好比美國雖然牌好,但它手上牌多,中國看起來牌不好,但手上牌不多了,誰先出完取得勝利還不一定。

那中國接下來的發展思路是什麼?

新聞聯播不停的告訴大家:“一帶一路”和“產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目的是創造新的需求,轉型升級是治療“內虛”的病。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目前來看,這兩個戰略都是需要時間的,短期內,我們很難經歷過去三十年那種高速的經濟發展週期了。

而高層對GDP的要求僅是6.5%左右,只要政治穩定,就業不出現問題,基本上很難出現猛烈的經濟刺激政策。

所以,大家現在感受到的資本市場波動,可能僅僅只是餘波了,慢慢大部分機構也會放棄這種用高頻變化的數據來“線性外推”未來走勢,這也就是我經常強調的宏觀“無趨勢”時期,簡稱——混沌。

以上是我對於宏觀經濟混沌期的理解。

那麼身處這個週期之中,對於我們投資、工作等等方面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以後我們會接著這個話題慢慢展開,今天我想給大家一個引子:

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從2000年開始就逐步進入了宏觀混沌期,經濟體量相對人口和資源而言達到峰值,經濟增速下滑至較低水平且較為穩定。

尤其是韓國,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江南STYLE大家都聽過的吧,這首歌實際就是對首爾富人區的描述,隱隱透露著對階層固化的無奈)。

我們國家的行業向龍頭集中的趨勢其實已經開始了。以下是2017年瑞銀測算的中國赫希曼指數表。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行業集中度

600以上的行業代表集中度較高,超過1000就是超高集中度,反之600以下就是集中度較低。

這張表的內容對投資其實有很大的幫助,低集中度行業高速發展會產生行業龍頭,高集中度行業會直接享受階段性的行業紅利。

大家可以結合自己所在的行業自行感受一下,尤其是集中度的趨勢。當然,這個階段不光是影響著投資,對於我們的工作也是有很大影響的,大家可以留言一起探討。

之後我會就未來發展方向、工作機會等等一系列問題給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覺得文章有一些啟發,歡迎關注我,我會經常寫一些科普,帶你慢慢看懂紛繁複雜的宏觀經濟背後的本質。

什麼是宏觀經濟混沌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