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十字路口——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

~點上方關注我,好文章送上門~

A股的十字路口——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

大家應該都看過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是一個動盪又充滿希望的年代。

今天的A股我想也是這樣,國運站在了宏觀歷史的十字路口。

這兩年政策和環境的大變革,造成了資本市場和宏觀數據的混沌,今天的暴跌,估計也擊穿了大家的信心。

但是我依然認為大方向對,這個時代對大家仍然充滿希望。

過去十年,中國發展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其一,沒有抓住外圍市場和經濟調整的機遇,提早處理槓桿問題,甚至放大。

其二,體制不健全,導致創新淪為了一種市場炒作的工具。這也造成了今天中國對外的被動局面。

但是,這樣的時代依然充滿希望,我認為政府這兩年宏觀上做的事大部分是對的。

目前,中國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於槓桿率,而是槓桿結構。

槓桿並非惡魔,主要看加在哪,怎麼加。

以目前中國的槓桿情況來看,想要維持穩定,只有中央政府的債務和財政赤字具備空間,政府也完全有能力維持幾年的宏觀平穩。

這幾年的動盪,本質來自於調槓桿而不是去槓桿,治亂而不治死,做壞事才會死,這是我的理解。

關鍵在於過程分寸的把握。對創新來說,關鍵是爭取時間和提供環境。兩者相輔相成,目前也看到了政府這方面的努力。

A股的十字路口——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

對傳統行業來說,國進民退的趨勢越發明顯,不能帶來經濟增量的行業,以後利潤大部分歸政府所有。

對新興產業來說,由於體制不健全,與其一放開就亂,不如將資源傾向於行業的大公司,不僅便於管理也相對規範。

另外,經濟下滑帶來貧富分化矛盾升級,最貧窮的一批人也會得到照顧。簡單的來說,未來的大方向上,社會受益的主體主要是親兒子、乖孩子、窮孩子。

具體到資本市場,主要看的是親兒子和乖孩子,換句話說,大方向就是,存量行業的央企龍頭和增量行業的民企龍頭。

盈利和資源這兩年都在向這些企業聚集,而這些也將構成未來指數的主力和慢牛基礎。

對於這些標的,目前的風險來自於估值和盈利增速的匹配度。

我相信只要兩者可以匹配,並不存在太大的風險並值得去恐慌,當然這是基於一個較長的週期去看,如果是博弈的風格可以忽略這點。

資金面上,大家也許很難期待再來一次大放水,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會有階段的放鬆,但不會成為股市的主要推升邏輯。

市場上指數權重換血,公司層面上盈利質地提升,才是未來支持長牛的邏輯。

那麼最大的問題來自於,如果覺得長期值得投資,人是否有能力去判斷什麼時候最值得買,或者說市場邊界在哪?

A股的十字路口——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也是過去幾年我很感興趣的話題,也許我們能清晰的看到政策和環境的邊界,但是卻很難預測市場的邊界,什麼時候買最合適?

我覺得這裡值得買,是不是還有更合適的價格?

什麼都好,但是市場似乎沒錢?

就這個問題,過去幾年我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

從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到《鄧普頓逆向投資》,從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到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等等一系列書籍。

給我的最大啟發是大部分成功的人並不是依賴擇時,而是依賴正確的選擇和頑強的生命力。

提出反身性理論的索羅斯,在《金融鍊金術》中詳細的描述了趨勢的形成和強化,但是卻沒有具體論證過如何找到趨勢的起點和終點。

也許,正是市場邊界的模糊和不可測,才促使索羅斯想著用自己的力量去人為創造市場邊界。

那麼我們有這種能力嗎?

而公認最靈活的彼得林奇,也時常在書中感嘆擇時往往帶來了損失,良好的業績也是來源於不斷的去換更好的股票而忽略擇時。

當然也有人說,中國市場不一樣,是個博弈主導的市場,我想推薦大家看一本書《偉大的博弈》,裡面介紹了華爾街的發展歷程。

A股的十字路口——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

大師們所經歷的市場環境和歷程,和A股在博弈環境方面其實並沒有很大不同。

就博弈環境來說,七八十年代的華爾街,甚至博弈程度和市場混亂程度超越目前的A股。

巴菲特也經歷過比A股創業板投機更瘋狂的科網泡沫,事實證明,重視企業質量和估值,忽略外部誘惑,長期能夠帶來不錯的回報,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恐慌。

當然我經常說市場是個大熔爐,包容各種風格,我只說說我這種風格的信仰。

關於信仰,我並不認為信仰是一種羞於啟齒的話題,或者代表了某種人的古板而一成不變。

無論什麼市場,長期都是發展向上的,但是長期都無法離開混沌的波動和人為情緒的影響。所有想要長期呆在市場裡的人都需要某種信仰,這種信仰也許來自於估值和基本面,也許來自於線和趨勢的判斷,也許來自對大資金流向的依附。

選擇自己的信仰並活下來,總能見到光明。關鍵來自於這種信仰缺陷在哪,掙的是什麼錢,如何完善信仰,心裡有數就好了。

A股的十字路口——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

而風險往往來自於信仰掙錢本身,無論是市場內還是市場外,很多不合理的東西都是通過製造賺錢效應來達到目的。

這兩天也不少人提到了小米,我認為監管層對小米估值的審慎是件好事。

已經成熟的科技企業,既然最大的成長紅利沒有留在國內,那麼給予合理的估值讓大家分享成長不是挺好的嗎?

我相信這也是未來慢牛的積極信號之一。

劉國師說:“做壞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面對今天的暴跌,大家只要看看自己持有的標的是不是做了壞事,是不是安全邊際不足。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再問問自己是否具備判斷市場邊界的能力?我想基本大部分人是沒有的。

而對於未來,大部分圈內人對長期指數走牛並沒有太大分歧,混沌和迷茫來自於短期波動。

對大家來說,主要的問題是時間問題和生存問題。我想這一點對於大部分散戶投資者是幸運的,只要不被外面的彈性所誘惑,生存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而時間必然會給予回報。

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如果大方向是對的,對於長期投資的你怕什麼呢?

^_^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轉發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_^ 歡迎關注我,我會經常寫一些科普,帶你慢慢看懂股市的各種現象背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