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大家好,我是夜七。

昨天我们讲了李商隐、罗隐、温庭筠三人的跨时空PK,很多读者留言表示说跨时空PK不过瘾,有没有重量级的大诗人直接现场版的PK呢。嘿,你们还真挑食。不过据夜七所知,真还有这么一出,四大巅峰唐代诗人的华山论剑。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好了,闲话不多说,我们今天就来慢慢讲一讲公元758年的这一次华山论剑。

在此之前,我们先交代一下这次华山论剑的背景,唐肃宗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当年十月唐肃宗回到长安,入主大明宫。公元758年的二月的一次朝会上中书舍人贾至写了一首诗,名字叫《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为什么要说这首诗呢?因为这是这次华山论剑的第一首诗,也是因为这首诗才引出来了王维、岑参、杜甫三位巅峰巨匠的和诗。

我首先来说一下什么叫和诗,和诗就是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这里贾至的诗词属于朝省诗,就是上朝的时候专门写的诗,所以王维、杜甫、岑参和的也都是七律的朝省诗。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贾至这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题目具体是说的什么。古代天子接见臣子叫做会,臣子面见天子叫做朝,合起来就叫朝会。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朝会又有三种级别,第一种叫做大朝会,大朝会每年只举行两次,分别在冬至和元旦,冬至和现在的冬至没差别,大家都了解。这个元旦需要特别说一下,古代的元旦可不是如今的元旦,古代的元旦是按照夏历来计算的,也就算我们说的农历或者阴历,古代的元旦就是我们现在过的春节。但是因为朝代的不同,每个朝代的元旦也是不同的,例如商朝是十二月初一,秦朝的元旦又变成十月初一,到了汉朝的时候才统一成每年的正月初一。大朝会的礼仪意义是大于实际意义,一般不会处理什么事情。

第二种叫做朔望朝。无月为朔,满月为望。这朔望朝的日子就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一个月两次,朔望朝也是比较隆重的,也是着重于礼仪效果。

第三种叫做常朝,常朝的礼仪要求较少,这才是百官和皇帝一起处理事情的朝会。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两省僚友”,唐代实行三省制,其中尚书属于执法部门,门下省和中书省属于决策部门,就像是皇帝的参谋部,这里说的两省僚友就是指的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同事们,别小看这个两省僚友,虽然他们的官比较小,但是这里面个个都是皇帝的亲信。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次朝会是属于常朝,因为常朝的主要参与人员就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在职官员,中书舍人贾至在他们那个圈子里面开启了一次诗词互动。

按理说诗词互动在古代的朝廷圈里面常见的很,毕竟很多官员都是通过科举选拔才当官的,写诗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贾至这一次可谓是中了大奖,因为他的两省僚友朋友圈里面,有着三位注定在将来的诗词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人物,而贾至也因为这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没有被后人遗忘在历史长河之中。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我们来看看贾至的原诗: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这首诗作为朝省诗来说可谓是上品,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银烛朝天紫陌长,这里为什么要用到银烛呢?古代的朝会很早,官员们从家里到皇宫议事的紫宸殿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很多官员半夜三四点就起床去上朝,到了皇宫的时候天还没亮,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蜡烛。朝天的意思就是朝见天子,紫陌本来意思是指的长安郊区的道路,这里贾至用来指从皇宫宫门到议事的紫宸殿之间的道路。你看贾至这第一句就是行家手笔,用银烛暗指自己,用紫陌代指皇帝,这银烛的小对比紫陌的大,这无形之中就拍了皇帝一记马屁。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禁城春色晓苍苍,第二句采用的移步换景的手法,前面还需要银烛呢,等走了一会儿就已经天微微亮了。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这是写紫陌真的很长啊,还没走完就已经从天黑走到天亮了,无形之中又是一记马屁。其实还不是那么简单,你看贾至诗的潜意识是不是说走近皇帝就是走近光明呢,是不是很厉害的样子。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两句我们合起来说,青琐是汉代宫廷一种装饰皇宫门窗的花纹,建章则是建章宫,是汉代宫廷著名的宫殿之一。明明写的是唐朝,为什么会扯到汉朝呢?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唐朝诗人比较常用的一个技巧——以汉喻唐。因为在唐朝以前,华夏著名的盛世就只有汉朝。所以唐代的诗人们拍皇帝马屁的时候就喜欢用汉朝来比喻唐朝。有时候呢,遇到不好明说的事情,或者需要讽刺的时候,诗人们也会用汉朝来比喻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嘛,古代的文人是不是有些意思。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这句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动写静的法子,这需要多安静才能够听见行走之间佩剑和玉佩撞击的声音啊。剑佩一句用得这么出神入化,那么衣冠一句看起来好像有点相形见绌呢。其实不然,重点才是后面这句,御炉香仅仅是指的御炉的香烟香气么,图森破,这是皇帝的恩泽呀,说到底又是一记技术高超的马屁。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凤池是什么呢?就是大明宫中的凤凰池,这凤凰池就在中书省,所以经常用来代指中书省,贾至用在这里其实是代表诗题中所说的两省僚友,这一句是紧接着御炉香来的,大家天天沐浴着皇帝的恩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兢兢业业的工作来回报皇帝,嘿嘿,这都最后不仅拍了马匹,还把自己的形象也美化了一把,有没有很厉害。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为什么第一天会选这首诗呢?前面我们讲过因为贾至的这首诗是主诗,王维、岑参、杜甫的诗属于和诗,有了主诗才有和诗,所以先聊这一首,明天大家希望哪一位巅峰巨匠的诗呢?欢迎留言。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瞎子点灯,说古论今。我是夜七,我们明天再聊。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收藏,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后面留言讨论。

夜七异谈丨唐诗盛宴之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华山论剑其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