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哪位開國將軍曾和胡志明結爲兄弟

揭秘哪位開國將軍曾和胡志明結為兄弟

洪水將軍身穿中國軍裝

揭秘哪位開國將軍曾和胡志明結為兄弟

胡志明為洪水寫的卡片

揭秘哪位開國將軍曾和胡志明結為兄弟

洪水將軍身穿越南軍裝

201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發表署名文章《攜手開創中越關係的美好明天》,其中提到了中越傳統友誼的傳奇紐帶——洪水將軍:“洪水響應胡志明主席號召,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參加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成為新中國開國將領中唯一的外籍將軍和世界上少有的‘兩國將軍’。”

在越南現代軍事史上,洪水是一位最獨特的將軍。除軍事才能外,洪水享年只有短短的48歲,卻有27年奉獻給中越革命,在政治、宣傳、教育、文藝等領域,堪稱文武雙全;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洪水這樣的國際友人也實屬罕見:三次跋山涉水來到中國,萬里長征三過雪山和草地,三次被開除黨籍,最後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少將……

與胡志明結下深厚革命情誼,被其稱為山弟”

1908年10月1日,一個小男孩出生在越南(時為法國殖民地)河內市郊一戶地主家庭,並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武元博(即洪水),寓意憑藉勇武取得功名。終其一生,他確實做到名符其實了!

1923年夏天,志在四方的洪水就遠赴法國,結識了越南革命家胡志明和中國革命家周恩來、李富春等,既大大開闊了眼界,又對古老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

1924年12月,胡志明在中國廣州從事革命活動,洪水與黃文歡、范文同等許多越南革命青年響應胡志明的號召,偷偷跑到廣州參加革命,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

當時,胡志明在廣州仁興街創辦了“越南特別政治訓練班”,洪水成為第二批學員。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胡志明、范文同、洪水等9位越南革命者,在異國他鄉廣州結成九兄弟,胡志明最年長,為大哥,洪水年齡最小,胡志明稱他為“山弟”,彼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1926年3月,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經過李富春、蔡暢等介紹,洪水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和林彪、劉志丹等中共黨員是同期學員。1926年10月,他以優異成績畢業,遵照胡志明指示,留在黃埔軍校工作。

1927年8月,國共合作徹底破裂,蔣介石、汪精衛都向中國共產黨揮舞起屠刀,白色恐怖籠罩全中國,洪水卻逆流而進,宣佈脫離國民黨,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發動廣州起義。洪水等30多位越南革命者跟隨葉劍英指揮的第二方面軍第四教導團作戰。經過殊死激戰,他們佔領了廣州公安局,釋放了全部在押政治犯,內有100多名黃埔軍校學員。獲悉解救他們的是越南革命者,這些同志都激動地高呼:“國際主義萬歲!”

在敵強我弱的大背景下,廣州起義很快就失敗了。由於暴露了共產黨員身份,洪水無法再在廣州立足,便隨葉劍英、聶榮臻等人一起撤到香港。不久,經胡志明同意,他又輾轉流亡泰國,與黃文歡等人一起將在泰國的越僑青年組成“合作會”“親愛會”,領導越僑開荒種植,既能夠維持生計無虞,又可為革命活動籌措經費。

1928年6月,為了給從井岡山下山即將轉戰到廣東省梅州的紅4軍充實力量,中共兩廣省委想到了精明能幹的洪水,將他秘密召喚到香港。但這時紅4軍轉往閩西,他便留在香港,開展香港海員工會的工人運動。工作剛剛有起色,廣東東江地區紅軍缺乏軍事幹部,黃埔軍校畢業的洪水自然成為人選之一。1929年1月,他奉命趕到廣東東江地區,擔任新組建的紅11軍第47團連指導員,這是他第二次來到中國。

1930年4月,閩西蘇維埃政府組建了由鄧子恢擔任政治委員的紅12軍,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為把紅12軍建設成正規紅軍,毛澤東決定抽調鄧華、郭天民等紅4軍青年骨幹,去充實紅12軍。作為紅11軍的優秀青年幹部,洪水也被選到紅12軍工作,相繼擔任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成長為紅軍中優秀的青年幹部。

1932年10月,洪水調到紅色政權首都瑞金工作。在紅都瑞金,洪水歷任紅軍學校(政治、文化)教員、馬列主義研究會成員、紅軍學校宣傳科長。作為政治教員,洪水主要負責紅軍學校政治連(主要培養連隊政治指導員)的教學工作。“教員中有從蘇聯回國的蔡暢、郭化若等。”(見《粟裕傳》)能夠擔任政治連教員,可見黨中央對洪水的信任,以及洪水的能力水平。

“沒有朱老總、劉帥的關心,我不可能參加長征!”

在紅軍學校,洪水除了搞好教學、宣傳教育工作外,還有一大建樹:他和楊尚昆夫人李伯釗等積極奔走,創辦了我軍歷史上第一個劇社——工農劇社,洪水親自擔任社長,李伯釗擔任黨支部書記。洪水對劇社工作非常熱心,經常教大家唱歌、彈琴、跳舞,還與錢壯飛、李伯釗、張愛萍等一起編劇演戲。當時,工農劇社上演過一臺反映一·二八抗戰的戲,叫《上海的火焰》。這出戏由張愛萍導演,洪水擔任主演之一。演出十分成功,受到瑞金軍民的熱烈歡迎。後來,工農劇社發展成蘇區的藍衫劇社。由於工農劇社產生了很大影響,洪水的名字也傳遍中央蘇區。

1934年1月,他出席了在紅都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代表時,有人對如何確定洪水的身份有些為難,周恩來提出,讓洪水以“少數民族”代表的身份,出席了這次會議。

在這次代表大會上,洪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他和朝鮮的畢士悌一起,成為中央蘇區工農民主政府中僅有的兩名外籍委員。

1934年7月,洪水革命生涯經受了一次打擊。當時,由於洪水一貫支持毛澤東正確路線,洪水受到“左”傾路線領導人打擊,藉口有20元“工農銀票”與賬目不符,被誣衊為“有經濟問題”,被開除了黨籍。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瑞金紅軍學校幹部、學員被編入中央軍委幹部團(團長陳賡)。在朱德、劉伯承的關心和保護下,洪水被編入直屬隊,負責直屬隊長征途中的宣傳鼓動工作。後來,洪水感慨地說過:“沒有朱老總、劉帥的關心,我不可能參加長征!”在長征路上,洪水發揮能說會演的特長,積極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為戰友們增添了長征轉戰的力量。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同志恢復了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批判了“左”傾路線錯誤。於是,中央紅軍幹部團宣佈:撤銷對洪水的錯誤處分。洪水聞訊,喜不自禁。

可是僅僅7個月後,他又捱了當頭一棒!

三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

1935年8月,紅一、四方面軍混編,分左、右兩路軍北上。當時,洪水跟隨朱德、張國燾率領的主力部隊北上,行至噶曲河時,張國燾不聽朱德、劉伯承的勸阻,藉口噶曲河水上漲,無路可行,強行要率部南下。洪水堅決支持朱德、劉伯承反對南下的正確主張,與張國燾當面頂撞起來。結果,張國燾大發雷霆,將洪水打成了“國際間諜”,再次開除了他的黨籍,甚至想秘密處決他。幸虧,朱德、劉伯承全力營救,洪水才倖免於難,被安排在一支小分隊中“戴罪立功”,隨大部隊再次爬雪山、過草地,向四川進發。

1936年初,部隊在四川蘆會縣一帶被敵人打散,洪水遂孤身一人北上,第三次爬雪山、過草地。一路上,洪水沿路討飯、給人放牧,終於到達陝北,找到了先行北上的毛澤東等人。當時,洪水骨瘦如柴、蓬頭垢面,身穿又髒又破的藏袍,大家幾乎認不出他來了。可是,洪水卻坦然地說:“這就是革命!如果一個人決心參加革命,就必須經受得住各種磨難和打擊,否則怎麼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呢?”

一到延安,張國燾的錯誤受到批判,紅軍政治部門也做出決定:撤銷對洪水的處分!

回顧長征,洪水如此作結:“沒有黨籍,照樣參加長征;沒有黨籍,照樣完成長征!只是張國燾胡鬧,讓我三次爬雪山、過草地,多了一些折騰和曲折!”

1936年6月,洪水進入紅軍大學第一科學習。第一科大都是紅軍師、團以上幹部,有林彪、羅榮桓、羅瑞卿、蘇振華、劉亞樓、張愛萍、彭雪楓、楊成武、譚政、王平、黃永勝、洪水等38人,他們平均年齡27歲,平均每人身上有3處傷疤。時年28歲的洪水,能夠置身這個群體,可見他在紅軍中的地位……

這年10月,朱德、劉伯承勝利抵達陝北。看到洪水比自己先期到達延安,朱德高興地說:“小洪,聽說你們的隊伍被打散了,還以為你已經‘光榮’了!想不到,你比我早日結束長征。你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揮師北上抗日。作為八路軍總部民運部幹部,洪水來到山西省五臺地區,擔任五臺縣四區(東冶)動委會主任,主要任務是發動群眾,武裝群眾。

閻錫山老家就在這個區的河邊村,這裡的經濟命脈大都掌握在閻錫山及其直系親屬手中。當地人民群眾發動起來後,自發到這些人家中“借”了錢、“借”了糧、“借”了槍。事情引起了閻錫山的抗議:八路軍竟然抄我家了,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法統了,要求嚴加懲處。同年12月,為顧全抗戰大局,洪水被第三次開除黨籍,並被調到晉察冀軍區工作,擔任《抗敵報》主持工作的副社長兼總編輯(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社長)。這一處分是為了應付閻錫山的,所以並沒有作數。

對於《抗敵報》,《聶榮臻傳》中評價甚高:

1937年12月11日,《抗敵報》和“抗敵劇社”在同一天成立。……《抗敵報》最初是油印的,以後逐步發展成石印的報紙。印數也由開始時的幾百、幾千份,發展到幾萬份。1940年11月7日,《抗敵報》改名為《晉察冀日報》,它積極宣傳共產黨、八路軍堅持抗日的方針政策,準確、迅速、及時地報道邊區軍民火熱的鬥爭生活,成為深受大眾喜愛而又具有權威性的報紙,為根據地的創立、鞏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8年12月,中央軍委組建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洪水調任抗大二分校政教科副科長、直屬工作科科長,同時兼任政治教員。由於出身黃埔軍校,洪水常常領導直屬機構的幹部戰士擔任反“掃蕩”作戰的預備隊,參加過多次戰鬥。

不過,為維護與閻錫山的統戰關係,組織上一直不好重用洪水。

“山弟,好樣的!祖國正等著你呢!”

1945年8月,日本軍國主義已經窮途末路,法國殖民勢力企圖捲土重來,越南革命進入武裝鬥爭階段,國內需要大批軍政幹部。經與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協商,胡志明決定調回一批在中國工作的越南同志。

1945年11月初,洪水回到祖國越南,取名為阮山。一到河內,他立即去看望胡志明。看到20年前借中國黃埔之爐鍛造的火種回來了,胡志明十分高興地說:“山弟,好樣的!祖國正等著你呢!”胡志明當即任命洪水為越南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併兼任第五、第六兩個戰區的司令員兼政委,負責越南南方的抗法戰爭。利用在中國敵後抗日鬥爭中掌握到的游擊戰術,洪水指揮所部頻頻重挫法軍,在越軍中聲名鵲起。

戰鬥間隙,洪水特別愛哼幾句京劇。他甚至還和幾個越南朋友說,想在越南組織一個京劇團,讓全世界都知道京劇。正是這種儒將之風,讓他深受部下愛戴。

1947年春天,洪水調任第四戰區司令員兼政委,扼守越南中部咽喉,使第四戰區成了越南抗法戰爭的堅強堡壘。在洪水指揮下,第四戰區部隊攻擊勢如破竹,防守固若金湯。不到兩年,洪水便成了令法軍喪膽、受越南人民愛戴的“阮山將軍”。

1948年1月,為了提振越南軍威,胡志明頒佈了授銜政令:授予阮山(洪水)為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

洪水在中國南征北戰,帶兵打過許多硬仗,對於授予自己少將軍銜,有些想法,便給胡志明發了一封急電,希望把少將軍銜讓給其他同志。胡志明看到這份急電後,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了。”身邊沒有紙張,他就掏出一張卡片,在上邊用中文寫了15個字:“贈山弟:膽欲大,心欲細,智欲圓,行欲方。”看到這張卡片,洪水立刻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少將軍銜。

“洪水同志是黃埔時期參加軍隊的,是否可以改為正軍級?”

為了加強中越兩黨兩國兩軍的聯絡,考慮到洪水的特殊身份,中越兩國領導人商定,讓他回中國擔負這一重要工作。

1950年10月,洪水第三次來到中國,擔任了中央統戰部二處越南科負責人。

1951年1月,洪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院長正是他的老首長劉伯承。1954年7月,洪水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被任命為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戰鬥訓練》雜誌社(解放軍出版社前身)社長兼總編輯。

一天,朱德到雜誌社去看望洪水,親切地說:“小洪啊,你的工作很重要。《戰鬥訓練》雜誌面向全軍,甚至要下發到連隊,對全軍部隊的訓練、戰備都有具體的指導意義。一定要把這份雜誌辦好。”洪水說:“請總司令放心,我一定盡力。”當時,朱德還為雜誌的封面題寫了“戰鬥訓練”四個大字。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評授軍銜,洪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成為我軍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授銜、授勳的外籍將軍。根據洪水的資歷和貢獻,總政幹部部曾計劃授予他中將軍銜,並就這個事情徵求胡志明的意見。胡志明表示,洪水軍銜與越南人民軍授予他的軍銜級別一致最好。所以,洪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被授予了與他在越南人民軍中一樣的少將軍銜。

1955年10月1日,是新中國國慶6週年,解放軍官兵身穿佩戴軍銜的軍裝,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的檢閱。毛澤東在接見觀禮的將帥時,詢問了洪水的定銜情況。當得知洪水被定為正師級少將銜時,毛澤東對有關領導同志說:“這不合適,洪水同志是黃埔時期參加軍隊的,是否可以改為正軍級?”於是,在毛澤東的親自關懷下,洪水被重新定為正軍級少將。

1956年夏天,洪水被查出患有肺癌,已到了晚期。自知來日無多,他格外懷念自己的祖國越南,便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歸國的要求。臨別之前,毛澤東、周恩來在全國政協禮堂接見了他。毛澤東說:“洪水同志呀,老朋友了!聽說你身體不好,要回去,我們跟胡志明主席打了招呼。你回去後好好治,病好了,我們還歡迎你回來。”

1956年9月27日上午,北京前門火車站掛上了彩旗,彭德懷、葉劍英、黃克誠、蕭克、孫毅等200多位共和國開國將帥以及外交部、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領導,都到車站為洪水送行。洪水回到越南河內後,在胡志明的直接關懷下,很快被安置在河內最好的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醫院裡治療。

1956年10月21日,洪水在河內病逝,終年48歲,越南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本文作者夏明星為武警廣州指揮學院教研部教授,本文經洪水將軍之子、全國政協委員陳寒楓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