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如何 來界定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凡是不偏離中道思想的文化學說皆為正統文化反之為一端之學即非正統文化。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中道思想文化的特質是即能發現人性的弱點又能給出根治的方法的思想體系。如,孔子,道家,佛家。在這裡特別強調孔子以後所謂的儒家思想完全偏離孔子的文化思想,無論孟子的人性本善與荀子的人性本惡都是一端之學,皆偏離孔子的中庸即中道思想。後世陽明心學的誕生才正確解讀了,孔子,道家,佛家的文化思想。無善無噁心之體才是真正通過實修的產物。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一端之學的特質主要表現為只知論述人性弱點確給予不了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非正統文化的思想體系是沒有實修的產物。無法達到知行合一的鏡界,根本無法達到教化的真正作用。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朱熹的理學與陽明心學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行即實修,理學是通過實修達到心學的必備基礎即德蓄而道生。陽明的理即心是實修達到大徹大悟者的鏡界來講的。如同水能生魚但魚絕不能生水一樣,心學裡包含理學,但理學裡絕包含不了心學。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才是心學的鏡界。對於理事先後的問題如同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無先無後。以先後論便失中道,成一端之學。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近代史以魯迅為代表的民國先生無不道出那個時代的人文特質與弱點,儘管有喚醒民眾的愛國熱情卻開不出藥方,論述多在理學打轉而無法上升到心學的高度。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對於中國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的 界定成為這個時代學術界最艱鉅的問題,民眾對文化的正確認知可以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對正確引導中國政治,教育,文化,經濟,藝術,人文科學及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文化與非正統文化界定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