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稱的來歷及春秋史的劃分年代

“春秋”名稱的來歷及春秋史的劃分年代

大家都知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而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中【春秋】既是五經之一,也是魯國的國史。

當時魯國史官記錄魯國以及其他各國發生的大事時,是按照年、季、月、日記錄的。因為一年四季中,以春秋兩季最為重要。從【左傳】等資料文獻中可以得知,其中大部分都將春秋兩季作為朝聘、聚會時節,所以春秋代表一年。而以“春秋”二字命名的史記,就表明逐年記載四季之事。

而由於【春秋】所記載的歷史事實與歷史發展時期差不多,所以史學家就把這個歷史時期稱為春秋。

關於春秋史的起止年代的劃分,歷來有許多爭議。但是主流觀點基本上有三種

“春秋”名稱的來歷及春秋史的劃分年代

一、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作為春秋時代的開端沒有什麼爭議。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郭沫若的【奴隸制時代】將春秋時代的上限定為公元前770年,下限則根據【史記六國年表】定在公元前476年。

之後,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一書中沿用了這一分期方法。這種分期方法是目前最流行影響力最大的分期方法。

“春秋”名稱的來歷及春秋史的劃分年代

二、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53年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史學界對之前的分期方法提出異議,很多學者認為應該將公元前453年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

因為公元前476年沒有重大歷史事件作為劃分時代的標誌,不符合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秦、楚、燕、齊、韓、趙、魏七國並存的局面形成可以作為戰國時代開始。

“春秋”名稱的來歷及春秋史的劃分年代

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最後一種說法是因為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命了韓、趙、魏三家列位諸侯,三家分晉,從此戰國七雄局面正式形成。由於這種分期方法引用較少,大家做個瞭解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