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老人插手子女的生活這件事?

如何處理老人插手子女的生活這件事?

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段話讓很多人感慨萬分: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的確如此。孩子出生了,長大了,自然就會掙脫父母的懷抱,然後遠走高飛。

面對成年的子女,年事已高、體力漸衰的父母,就應該得體地退出。

如果還像孩子小時候那樣事事幹涉,不但自己力不從心,也會惹得子女心中生厭。

可是,偏偏有很多父母不能明智地處理與孩子的關係,以大家長自居,不自覺地插手子女的生活,以至於造成兩代人因家庭瑣事產生的矛盾,甚至引發悲劇。

對此,願意與您共同探討一下:如何處理老人插手子女生活這件事?

一、作為老人要明智一些,人老了,要服老。

  • 1、不該做的事情絕不插手。

《增廣賢文》有言:“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與兒孫做馬牛。”這是古人的明智之舉。如果自不量力,越俎代庖,自己費力不討好,大家都會很苦惱。

有書君的一位朋友退休前是單位的領導,很能幹,工作時顧不上孩子的教育,對家務也很少動手。

退休後,又顧不上老伴,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兒子家的勞作中。可是,有一天買完早點送到兒子家,卻發現自己手裡的鑰匙打不開鎖。

敲門時,兒媳開了門,有些尷尬地向婆婆解釋:最近小區住戶經常被盜,為了安全,他們家換鎖了。

婆婆沒有多想,進屋又是一番收拾。兒媳上班先走了,兒子給母親一把鑰匙,吞吞吐吐地和母親說“別告訴她”。

母親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兒媳有意拒絕她。

母親問兒子為什麼這樣,兒子說:媳婦認為母親過分參與他們的生活,自己沒有私密空間。

母親沒有接受兒子家的鑰匙,回到家裡,向老伴傾訴苦水:自己簡直成了“二十四孝婆婆”。

換來的卻是兒媳婦的冷漠,兒子的為難,老伴的被冷落,自己的疲憊不堪。值得嗎?

老伴很理性地分析了婆媳之間的矛盾所在,告訴婆婆應該適時放手,這也是對兒子和兒媳的理解和尊重。

婆婆想通了,扔掉老年手機,換個新的智能手機,然後打電話告訴兒子晚上去他們家。

當婆婆拿出新手機並告訴孩子們老兩口準備長途旅行去,兒媳婦很高興,給婆婆的手機安裝微信、支付寶等軟件,教婆婆使用,並且給婆婆轉了5000元錢表示贊助。

之後,每當婆婆發朋友圈分享旅行心得時,兒媳總是積極點贊點評,婆婆也心情舒暢。一家人各自相安,其樂融融。

如何處理老人插手子女的生活這件事?


  • 2、 該做的事情適度而為

有道是:老不捨心。一路走來,為人父母者從青壯年走向遲暮,小兒女從懵懂孩提到立業成家,生兒育女,這一切變化讓“人老心不老”的父母不情願退居二線,不甘心撒手放權。

如果子女婚後有困難,比如子女有了孩子,他們沒有育子經驗,或者因為工作緊張,忙碌不過來,希望父母支持一下,作為老人,也是責無旁貸的。

這時候,雖然與子女同在一個屋簷下,也不能更多介入子女的生活,對年輕人要多理解,多包容。

我姐姐就是通情達理的人。我外甥結婚後生了個女孩,我姐姐退休賦閒已經三年,於是高高興興去兒子家帶孫女了。

有人說婆媳是“天敵”,常在一起免不了磕磕碰碰。諸如小兩口鬧意見了,育兒觀念有碰撞了,生活習慣相悖了,等等。

我姐姐有時候也看不慣,但都能避免衝突,和諧共處。

姐姐私下裡對我說:老年人和子女一起生活,要“管住嘴,邁開腿”,也就是少說話,多幹活。

孩子們也更容易,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咱當老人的,多體諒孩子吧。

“如果兒媳婦有錯誤怎麼辦?”我問。

姐姐告訴我:“有些錯誤她自己能意識到,悄悄改了;有的錯誤她意識不到,過後可以通過我兒子提醒,或者我好言相勸。

孩子都是明白人,我敬她一尺,她敬我一丈。”瞧瞧,這樣的婆媳,哪裡有相處不好的。

反觀無理取鬧的老人,意識不到子女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和選擇,依然干涉子女的生活。

這是很多中國父母最大毛病,也是最大的悲哀。

二、作為子女應該體諒父母,也要學會獨立

  • 1、子女要和父母保持適度的距離

我們都知道“一碗湯的距離”吧?父母或者子女燉了個雞湯,端到對方家時剛好能喝。近了太燙,遠了太涼。

這個形象的比喻,被我朋友小張詮釋得很完美。

小張的父母居住在老舊小區,房屋拆遷沒有地方住,小張的老公建議把家裡的次臥騰出來給父母住,免得他們經常跑去看父母,父母能幫助照看孩子,還能省出租房錢,一舉三得。

可是小張不同意。她認為父母小時候拮据,節儉習慣了,自己這代年輕人從小生活在好時代,偏愛享受生活;

父母愛寵著孫子,反對我們督促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父母習慣早睡早起,而我們習慣晚睡晚起。

住在一起難免會因為一點小事意見不合。小摩擦一旦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弄得家庭不和睦。

與其互相忍受兩代人的矛盾,不如相隔一碗湯的距離。

住得不遠,父母可以經常來看孩子,父母有什麼事,孩子也能馬上趕到,這樣才能讓家裡的每個人都活得不那麼累。

當小張在全家會議上把這個想法講清楚之後,全家人都同意了。

母親還說:“正好,看你們亂七八糟的髒衣服堆著,我還鬧心。”

現在,父母住進了小張家附近的另一幢樓。有時母親還喊他們下班去家裡吃飯,吃完飯再一起去樓下散散步,隔著一點距離,反而讓大家更輕鬆也更親近了。

  • 2、長大了,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有的父母很強勢,你也改變不了他們。

但你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你要對自己負責,要對自己的伴侶和孩子負責,你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更是一個丈夫(妻子)更是一個父親(母親)。

面對父母無理取鬧的作,我們要把握自己的原則,對的就是對,錯的就是錯的,不因為來自哪一方的壓力而偏頗,對父母無理取鬧的作,堅定地說不。

如何處理老人插手子女的生活這件事?


  • 3、 不要指責抱怨,也不要刻意忍讓

事實上,每個渴求融合的老人,內心需要都不一樣。

孩子要通過談話,關注到這些需要,並且最好協助她們找到更成熟理性的滿足辦法,這樣,才能比較徹底地解決老人愛插手的問題。

所以,年輕後輩們如果再發現老人愛插手這種現象出現,不要指責抱怨,也不需要刻意忍讓,好好地探求一下老人愛插手背後的心理需求,釜底抽薪,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總之,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最親密的關係,理應互相關心,和諧相處。

孩子大了,父母不應該過分插手子女的生活,愛要適度,理性,才是家庭和睦的前提條件。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