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新大盤點(二線城市)——溫州


溫州市,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 甌江下游南岸。介於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唐高宗上元二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併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5]。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改革開放初期,以“ 南有吳川 ,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溫州文化屬甌越文化,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溫州人被稱之為東方猶太人。

唐高宗上元二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恆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製器皿,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制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甌語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歷史上以造紙、造船、鞋革、繡品、漆器著稱,亦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一。北宋時成為當時的港口重鎮,被朝廷闢為對外貿易口岸,南宋時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是四大海港之一,現仍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

晉人郭璞在《山海經》中描述溫州的地形為“甌居海中”,這是有關“甌”的最早文字記載之一。據晚清學者孫詒讓考證,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因世異字,故“甌”從夏始。

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溫州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餘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 夏商周時期溫州地屬百越之東甌。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誌,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共計42814戶,241690口。 唐肅宗乾元元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清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