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我4歲、妹妹1歲的那年春天,父母結束了河北、東北之間的兩地生活。

父親是校工。在大慶,我家第一個房子是學生宿舍,屋裡只有兩張單人床,也只放得下這並起來的兩張單人床。用我現在的經驗推斷,大約8平米。一家人的所有衣物,兩個黃帆布的提包就裝滿了,塞在床下。那時候,門窗都是漏風的,一到冬天屋子裡很冷,我和妹妹睡覺時瑟縮著在父親和母親的中間。颳著西北風的時候,門窗都會“咣噹當”地響上一宿。我們比較小,只記得冷,體會不到母親後來回憶時說的擔憂——她怕風太大會把門窗晃掉,也怕住在校區外圈的房子裡進來野狼……我們一日三餐,都是父親去食堂打飯送回來,如果不快點吃,食物就會涼透,飯盆的邊緣會有冰碴。以我現在的經驗回望,除了父親從食堂回屋裡要走一段路;除了冷,大概另一個原因,是菜裡的油水少。這樣的日子大約過了兩年多。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依然是春天,家裡分到一間房。確切地說,是從別人家房子的一面外牆,壘砌了另外的部分,用土坯搭了一間小小的偏廈,但我們全家已經很知足了:屋子裡可以生爐子做飯。我不知道那種爐子的學名,只記得它是耐火磚的材質,有很多很細的小孔,大約有我們如今用的B5打印紙那樣大。每天我們用這爐子燒水、做飯、做菜的同時,它還兼具了取暖的作用……感覺爐子很忙。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那時我家應該有12平米了,門和窗子漏的風也已經不那麼大了。因為室內外有了溫差,每個早上的時候,窗子上會結很漂亮的霜花,太陽出來就化掉,第二天一早上還會結新的圖案,從來沒有重複過。那時我們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去窗臺,有時是一整片玻璃那樣大的羽毛,有時是排列細密的一棵棵小樹,有時是魚群,總之都是銀光閃閃,海陸空全線佔領的童話世界……一直到多年後的現在,我都迷戀著窗花。冬天,我經常會偷偷把窗子開個縫,讓它結一角窗花,早上起來站在那幾分鐘,陶醉過後幸福地去開始一天的忙碌。去窗花裡,看望我的同年,看望往事,探望即將到來的春天。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但是我們新的害怕又來了——怕下雨。好多次做飯時候下大雨,鍋里正在燉著菜,一塊黃泥和白灰結合的牆皮,從房頂應聲而來……母親錯愕一秒鐘後笑了:菜裡有了新調料!用鏟子把它請出去,給爐子換個地方接著燉菜,我們全家每次都會笑好久。雨天,牆壁邊上流下來細細幾條的雨就讓它流下去,幾乎不影響我們。我們家床是要挪到屋子的中間,但所有的盆子都要用上,甚至包括大一些的盛菜的盆,用來接房頂漏下來的雨水。不,應該說是泥水。白天下雨還好,我們可有活兒了,我和妹妹看著盆子快滿時端去一個個倒掉,再放在漏點聽雨滴敲打鋁盆、搪瓷盆底不同的聲音,它們連起來樂曲一樣好聽,隨著盆底被水覆蓋,好聽的聲音就變成一圈圈漣漪。到了晚上下雨的時候,就都是父親母親兩個人小心翼翼地挪床、倒泥水,因為他們的孩子都在床上睡著了。有一次,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半夜翻身,碰灑了放在床中間正接著泥水的盆子,小半盆很涼的水撒到身上、床上,馬上就精神了……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晴天之後是不能馬上修補房頂的,因為不能上去踩踏,要等房頂的泥土和草混合物幹一些、結合緊密些才行,即使是晴好天氣,也得一天之後修補房頂,或者用油氈紙覆蓋,也仍舊跟不上房子老化的速度。據大人說,它是1975年左右蓋成的,而且是搭建在磚房的邊上。以我現在的眼光來看,那時自是沒有違規建築這一說法,暫且不說材料不同,建築標準和施工員應該也有區別吧?那些夏天,黃色的泥湯伴著我的學齡、妹妹的幼年,感覺盆子很忙。這樣住了大約有三年。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一個鄰居搬走住進樓房,我們家從小偏廈裡搬到了正規的磚平房了。

特別巧合,那依然是個春天。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我上五年級那年的春天,也就是1987年,父親分到一套樓房。拿到鑰匙的當天晚上,我們全家去看了新房子,當天激動得整整一夜沒睡,恨不得第二天就搬家:只要下樓走5分鐘就到我們的小學。最重要的是她有49平米,太大了,多麼寬敞明亮!屋子裡就有單獨的衛生間!我和妹妹,在白淨的屋子裡幾天都沒睡好。後來我知道,父親母親高興得更是一個多月都沒睡好。即使把之前在河北老家的生活經歷都算上,也是他倆今生第一次住新房子。

那年父親38歲,母親37歲。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我家搬到樓房之後的兩年,我已經有了懷舊情結,每到放假了就會去老屋的房前房後轉轉,遠遠地看看新主人的樣子,看看那屋子的磚牆和斑駁風化掉漆的木門。那時候,我家住過的小偏廈因為是違規建築,早已被拆掉,只剩那一面曾被“借用”過的磚牆,它還有白色石灰刷過的痕跡。但是3年後,那一整片20排的平房,全部被推倒,後來蓋起了液化氣罐站和燃煤鍋爐房。平房被推倒的那天,母親沒有去,我看見挖掘機的巨大手臂和拳頭,一下下,朝著房子砸去,感覺到疼,感覺有什麼讓我的眼睛溼了,就轉身飛跑回家……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2010年,依然是春天,34歲的我,名下第一次有了房子。77平米,它不是新房,因為孩子還有4個月上小學,我沒有裝修,只是細細地擦過了全屋的衛生就搬了進來。那時父親突發心梗剛走兩個月,母親就隨我搬來了並不新的新居。對我而言,沒有太多遺憾:房子是二手的,傢俱也是舊的,但日子是全新的。我“惟二”的遺憾是:父親沒能和我們一起相守、擁有餘下的時光;兒子再也不能上幼兒園——我家下樓朝南走一分鐘就是幼兒園。兒子說:“要是我還上幼兒園就好了。我自己下樓就去,放學,我自己就回來了,就能和你們一樣上班下班呢!”

又是巧合,在去年春天,為了離我更近,妹妹在我旁邊的小區買到了心儀的房子。她的房子更大些,120平米。我們每天都可以在一起吃晚飯,聊天,做家務,彼此守望當下和過去,一起回憶和期待未來。

想知道8平蝸居是怎樣變成百平以上自有住房的嗎?戳開我家的故事看看……

四十年時間,我家從8平米的借居宿舍,到120平米自有住房,換過4次房子。從一室到三室一廳和無數在每座老房的回憶,那時經過的苦和難,早已發酵成醇酒。我們的房子再也不會漏風、漏雨,越來越多的幸福回憶也沒有漏掉。只是,我們身邊少了父親。在我們心裡,他一直都在。我常期待,那個瘦瘦的小老頭兒,會在樓角曬著太陽,踏著踉蹌著腳步,走回新家吃飯。一直到現在,每逢在路上看到和他相像的身影,就像迎面來了一陣風迷了眼睛,或者像我切了洋蔥,突然流淚。

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或許我們還會換房子。當然,出於這四十多年事件發生概率所養成的習慣,我希望:那還發生在春天。對於年過不惑、喜新又戀舊的人,我們心底的幸福與房子的裝修、大小、地域、價格無關,而是與我們容易知足感恩、容易感知愛和幸福的心緊緊相連。

故事講完了,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生在大慶油田一個普通家庭的真實故事,會不會讓你產生這樣的感想,雖然生活不易,但是如果一直走在奔向幸福的路上,那麼苦也會變成甜的……

整理/高睿

審核/吳海波

來源/大慶油田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