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遊記:在錦里,總有一處讓你魂縈夢系


從武侯祠的後門出去就是錦裡的街道,問了一下看門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錦裡是武侯祠博物館的一部分。錦裡總佔地面積3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國文化與成都民俗作內涵,是集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街區。

這座結義樓和武侯祠前面的大殿在一條軸線上,不過它已經出了武侯祠的圍牆。這裡有川劇變臉等系列演出,商業味道很濃的啊!

能把你的名字寫成天下第一福,可謂獨創一絕。

櫥窗內外

錦裡牌樓

傳說中錦裡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

今天的錦裡依託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

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三國文化和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摩登紅人,一水的大上海灘的特色

好運筷至 其實就是賣筷子的

一家辣椒店 真正的川味

站街的茶博士

招牌菜

外賓

賣梳子的店面不少,各具特色。

相對國內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錦裡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張飛牛肉是這裡的招牌特色。

這種鞋子恐怕也只有這裡才有。

商店裡賣的或許是筷子、茶葉、燈籠、蠶絲被和土特產。餐廳裡的美食有張飛牛肉、三大炮、肥腸粉,一箸一杯都是衝著味道去的,不花俏,沒有噱頭,講究的是實惠。

這些頗具特色的工藝品、紀念品很受遊人的喜愛

這一家字畫篆刻的店子,還真的有不少遊人光顧。

還有手藝人的玩藝兒,捏個泥人,轉個糖畫兒,買張剪紙,寫副字畫,都是包含了有童趣的東西,懷舊也是懷念童年淳樸的快樂。

客棧

一條街色彩繽紛的花燈和幌子,是大俗,圖的是個熱鬧。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還是那些讓人熱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們在酒吧裡嗑瓜子和打牌,喝著外國酒,說的還是綿軟成都話。

這是一個賣文房四寶的臺位

毛筆從小到達,什麼都有。

愛好書法和繪畫的人都會頓足

成都的人民就這樣嬉鬧著鬆弛地在錦裡閒逛,懷舊的人情感有了出口,愛吃的人滿足了口腹之慾。錦裡呈現的是人間的景象。

把文化與旅遊和餐飲結合,才是發展旅遊的動力。

這個應該是入口處的遊覽線路圖,我是逆行過來的,到門口才看到。

百年木板門,千載石板路。漫遊錦官故里,爭仰蜀相遺徽。射弩、織錦、客棧,銅鑼聲聲,追尋逝水年華;刺繡、竹編、當鋪,花轎悠悠,勾起塵封記憶。結義園中,兩碗綠茶嘗川劇;諸葛井裡,一眼碧水映風雲。蘭布幌子,遠搖百種錦圖;紅紙燈籠,近照三國食陣。大浪淘沙,歷史品味 。老街耶?網絡空調,盡領時代風騷;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傳統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