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建築風貌——土司城,再現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風民俗


恩施土司城,坐落在恩施市西北,是由蘇州園林設計院設計,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莊園建築群,佔地面積300餘畝,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誌性工程。圖為土司城景區墨衝樓。

土家族歷史悠久,為遠古巴人的後裔。土司制度是歷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歸屬中央,權力自治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制度,則起於元代止於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歸流",歷經元明清三朝,前後450餘年。

恩施土司城,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牆、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臥虎鐵橋、聽濤茶樓、民族藝苑等。它歷史地再現土家族地區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歷史淵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風民俗。


虎瞰湖北恩施土家第一城土司城,土家吊樓——九進堂。土家建築歷來聞名遐邇,尤以吊腳樓獨領風騷。它翼角飛,走欄周匝,騰空而起,輕盈纖巧,亭亭玉立。通常背倚山坡,面臨溪流或坪壩以形成群落,往後層層高起,現出縱深。層前層後竹樹參差,掩映建築輪廓,顯得十分優美。

“轉角樓”是土家族標誌性建築。龕子是土家樓閣的雅稱,是轉角樓的廂房,外有懸空走廊。轉角樓兩邊上端,簷角翹起,雄偉壯觀。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走進土司城,那形態各異、飄逸雄渾的翹角,那明暗高低、時隱時現的簷廊,那千姿百態、參差不齊的吊腳,那高低和諧、錯落有致的瓦坡,映在青山綠樹之中,猶如出自畫家手筆的一幅幅中國畫。

圖為歷經400多年不倒的古牌坊,唐崖土司城的牌坊是明廷對唐崖戰功的褒賞。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恩施咸豐縣尖山鄉唐崖河畔,土司城始建於元至六年,明天啟初年進行擴建,闢3街18巷36院,內有帥府、官言堂、書院、存錢庫、左右營房、跑馬場,花園和萬獸園等,共佔地1500餘畝。在土司城內外還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廟、玄武廟等寺院。2015年唐崖土司城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湖北恩施州咸豐縣唐崖土司城遺址。圖為張王廟,建於明萬曆辛亥年,為唐崖土司城的武廟。三進院落佈局,前為山門,中為馬殿,後為拜殿。目前兩對石人石馬保存完好,兩馬均長2.8米,馬韁上陰刻銘文,左記:“萬曆辛亥歲季夏月四日良旦,印官覃夫人田氏修立”。右記:“萬曆辛亥歲季夏月二十四日良旦,峒主覃傑同男覃文仲修立”,馬側各有執轡石人一名。清乾隆、光緒年間重建。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湖北恩施州咸豐縣唐崖土司城遺址。圖為土司王墳,位於城址內西部偏北區域,俗稱“皇墳”,佔地面積400平方米。為唐崖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之墓。槨室以鑽鑿砂岩壘成,正面為仿木構重簷式,屋面雕飾筒瓦,屋脊雕飾龍吻,簷下雕飾斗拱。墓室為5柱4間。墓前設八字形祭臺。是目前全國已知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形制最獨特的的土司墓。左後側有覃鼎夫人田氏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