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陷入難題,全國新高考摁下暫停鍵,背後原因何在?

目前,高考的改革已經按下了暫停鍵。注意,是“暫停鍵”而不是“結束鍵”。

浙江、上海等地已然實施了新高考,但是有更多地區決定推遲實施。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等省份目前已明確會考慮浙江、上海高考新方案所表現出的不成熟性,推遲一年實施新高考改革。

教育改革陷入難題,全國新高考摁下暫停鍵,背後原因何在?

看看改革試點區家長們和網友們對新高考的看法:

@星空傳說:我是浙江的,我孩子今年剛考入大學。新高考歸結為兩個詞:人累、心累。每年參加兩次高考累不累?考試方案與招生方案沒有銜接好,漏洞百出。分數不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反而助長了學生、家長的投機取巧。

@幸福陽光:我是山東的,孩子今年新高一。山東現在的新高二已經按照江蘇、上海模式選完科了,家長們叫苦連天,我們下一屆的家長也是忐忑不安。真的不明白,事實已經證明江蘇、上海模式是不成功的,為什麼山東還是要沿著這條路走到黑呢?

@葉老弟:沒準備好就大膽地說出來,再準備一年,如果做好了準備,就多向外界公佈下方向和策略,也讓小白鼠們安心下,不希望孩子成為改革的試驗品!

@春暖花開:沒有一蹴而就的改革,關於教育公平的高考改革確實應該慎之又慎!

@吳婷燕:人們寧願維持現狀,是有多恐懼不熟悉的事物,不管從哪屆開始,變革的陣痛總要開始,推遲只是一種迴避,反而不利於學校積累有效的教學方法。

@花開花落:我們19屆怎麼搞?暫停一年我看也解決不了教育資源不充足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新高考就存在不公平的情況!希望多停幾年,待條件成熟後實施,不要在政策上坑了孩子就好。

教育改革陷入難題,全國新高考摁下暫停鍵,背後原因何在?

新高考改革的阻力著實不小,按時推行新高考方案的不足半數,這是怎麼回事呢?

1.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必須要考慮區域差異的問題。

部分省市準備不足,所在地區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尚未允許,沒有做好迎接新高考的準備,比如說改革以後某些科目可能會出現師資、教室場地不足的情況。此前,中國教育學會潘玉芹博士表示,軟硬件設施不完善是阻礙學校進行新高考改革時面臨的最大問題。

2.多地推遲新高考改革可能是因為浙江、上海的新高考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其他地方不想“重蹈覆轍”;

剛剛參加了2018新高考的浙江、上海考生表示,學校採用“定二走一”的“小走班”模式,即先將有兩個科目選擇一致的學生放到一個固定的班裡,只用對1個科目走班,而物理作為學霸集中區,是許多學生逃避的科目。

學生在選科時往往是選擇自己成績比較好的科目。而“6選3”自主選科,讓學霸們可以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最有優勢的三個科目,但是對於學習中等偏下的人來說,這就相當於“強者更強”,在學習中感覺更加吃力。

3.高考改革摁下暫停鍵,是對全國中小學生的一種教育保護

“編外教育參謀”在《全國高考改革為何摁下暫停鍵》一文中說,高考改革摁下暫停鍵,是對全國中小學生的一種教育保護,同時也是對全國教育界所有學段提出警告,包括大學。

如果連續兩年在浙江新高考模式得到大學的認可,為何其他地區無法效仿?這其中原因耐人尋味。

教育改革陷入難題,全國新高考摁下暫停鍵,背後原因何在?

通盤考慮浙江的高考改革,所謂不分文理和合並批次,只是形式。

2014年,我就提出來,一段時間內,中學校長不知道怎麼教了,大學不知道怎麼招了。事實上,四年後的今天,還是這種狀況;

新高考從浙江、上海、北京試點是本末倒置。如果不解決偏遠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升學率問題,很難推廣;這個問題解決了嗎?

我多次提出,新高考的核心不是文理不分科,也不是批次合併,而是綜合素質評價。沒有通行的綜合素質評價的標準,高考改革將舉步維艱。事實不是如此嗎;

高考改革影響最大的不是高中學段也不是初中學段,而是小學學段。新高考牽涉到整個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小學學段教什麼,怎麼教,為中考中招以及高考高招提供什麼知識能力將會影響到中國幾代人的培養模式,非同小可。而目前流行的所謂核心素養過於抽象,很難在教學中踐行。……

還有其他,我不一一列舉。

教育改革陷入難題,全國新高考摁下暫停鍵,背後原因何在?

綜合素質評價沒有一個相對合理的方案,高考公平是整個社會公平基石的核心地帶,如果綜合素質評價撼動了高考公平,帶來的問題是教育系統無法解決。

新高考配套的新教材還沒有廣泛應用,也就是說,新高考沒有一個課堂教學和命題的大綱,沒有依據,大面積盲目進入新高考,是很危險的。

至於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說高考改革會中止。而是暫停,高考改革還會大面積啟動的。

無論高考改革是否被推遲,最尷尬的莫過於這一屆新高一的學生。如果實行新高考,那2018屆新高一將面臨上面的這些調整,如果改革被推遲,在升入高二時依舊要文理分科,之前所有的期待都空歡喜一場。

大家是怎麼看待新高考?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