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峯會召開 百餘企業到銅梁尋商機

10月26日,重慶市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在銅梁舉行。國內鋰電行業資深專家、行業協會和125家相關企業負責人等300餘人到場聚集在銅梁,共同見證重慶鋰電的首次行業盛會。

重慶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召開 百餘企業到銅梁尋商機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殿勳於重慶市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開幕式上做講話

在峰會上,銅梁被授予重慶市新能源產業園、重慶兩江新區銅梁產業園兩塊牌子,同時簽約總投資220億元人民幣的13個新能源、智能化項目,投產後年產值可達300億元以上。

行業潛力巨大 125家企業齊聚龍鄉共話產業未來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著不錯的市場反響。”昶洧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沈瑋說道。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增長53.8%和53.3%,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

重慶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召開 百餘企業到銅梁尋商機

昶洧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沈瑋接受記者採訪

而重慶作為全國新能源產業重要基地,已經形成了新能源電動汽車全產業鏈佈局,不僅有長安、力帆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國立新能源、廣億源電子等電池企業,還有天齊鋰業、紐米科技等知名鋰電池材料企業,正積極謀篇佈局正極材料、隔膜材料、新型電池材料等相關企業。

面對如此次良好的市場環境,為深入貫徹實施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促進鋰電產業集群發展,銅梁區積極主動申辦了此次峰會,並邀請到國內鋰電行業資深專家、行業協會和125家相關企業負責人等300餘人到場,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動力鋰電池技術、西南鋰電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等話題進行深度探討和主題演講,詮釋鋰電產業機遇及方向,尋求鋰電產業發展空間。

新區落戶銅梁 發揮集群效應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新能源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豐富的可利用資源。規劃建設市級新能源裝備和材料產業園,有利於推進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先進化發展,能夠填補產業鏈條空白。

在此次的鋰電產業峰會上,重慶市新能源產業園、兩江新區銅梁產業園正式授牌並落戶銅梁高新區。銅梁緊鄰主城,是聯動成渝城市群發展的關鍵區域。地理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資源要素豐富,完全具備建設全市新能源和材料產業園的條件。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表示,銅梁區將充分利用舉辦此次峰會的契機,大力開展精準招商、專業招商,務實建好重慶市新能源產業園及兩江新區銅梁產業園。

重慶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召開 百餘企業到銅梁尋商機

重慶市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上 重慶市新能源產業園授牌

重慶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召開 百餘企業到銅梁尋商機

重慶市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上 重慶市兩江新區銅梁產業園授牌

近年來,銅梁正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工業振興行動,聚力國家級高新區建設。銅梁高新區總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是重慶西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基地、重慶市特色產業建設基地,即將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區重點培育六大產業集群,國內外近500家知名企業相繼落戶,“一區六園”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產能突破2000億元,產業集群效應正在凸顯。

以營商環境提升為引領 結合自身優勢吸引企業入駐

崑山金鑫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現場簽約的企業代表之一,其執行董事張曉紅表示:“我們之所以選擇落戶銅梁,是因為這裡的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資源要素豐富。同時,銅梁區也有實在的優惠政策,政府職能部門真心為企業服務,效率非常高。”

重慶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召開 百餘企業到銅梁尋商機

重慶市鋰電產業發展資本峰會上 銅梁招商引資項目進行集中籤約

近年來,銅梁致力打造投資的窪地、創業的福地,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實行行政審批流程再造、集成創新,上線運行“361度企業服務系統”,審批時限壓減到20個工作日以內。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實現“一窗通辦、一網通聯、三級聯動、限時辦結”。精準開展“一企一策”幫扶,落實領導幹部“點對點”聯繫企業、企業專員“一對一”服務企業、企業反映問題交辦督辦、涉企行政處罰報備等制度。出臺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意見”和龍鄉人才引進“十條政策”,搭建企業徵信系統平臺、勞動力市場平臺和政銀企“鐵三角”,落實“企業減負30條”、“電氣15條”等政策措施,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負擔重、人才缺等困難。這些措施的實行大大優化了原有的營商環境。

同時,區位優勢的確是銅梁吸引眾多客商的關鍵因素。銅梁區緊鄰重慶主城,是聯動成渝城市群發展的關鍵區域。這裡到兩江新區僅30公里,到成都150公里,緊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渝新歐國際貨運大通道始發站、國家西永保稅區、西部最大深水港寸灘港和長江上游最大港果園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外聯交通,將助力銅梁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承接產業轉移、深化開放合作,加快崛起騰飛。

主編:姜誠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