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班玩微信“不务正业” 没被开除反而获赞 只因挽救无数生命


西安交大二附院肿瘤科医生康华峰时常调侃自己“不务正业”。因为他总是在空闲时候当低头族“玩手机”。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康医生是用手机在病友微信群里答疑解难。用康医生的话说,微信的沟通方式很便捷,医生也要与时俱进,用互联网拉近医患距离。

1998年,康华峰进入交大二附院成为一名肿瘤医生,每天跟患有急性肿瘤的病人打交道。康华峰说,肿瘤科与其他科室不太一样,这里的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关键是治疗办法少,导致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

肿瘤科每天接收的病人很多,大部分脱离了生命危险的病人就会回家疗养,但很多病人却因没有按照医嘱治病,最终酿成恶果。于是,康华峰自己建立了一个病友微信群,每天通过微信为病友答疑解惑。如今,病友群已经有近200人,康华峰每天都会收到群里的病情信息,他只要不上手术台,都会第一时间回复,他自己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线上门诊的方式。


康华峰介绍,他每天都会收到上百条咨询信息,至少要花两个多小时处理,现在每天除了上门诊还要做手术,只能见缝插针地回答病友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吃饭时间都在回信息,同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为提高效率,康华峰给群里的病友“约法三章”:病友们进入群后要实名制;在群里不能发布任何广告;病友在群里不用说客套话,有问题就直接提,不要浪费时间,遇到紧急问题也可以直接电话沟通。

十年前的一天,康华峰接到一个26岁的女病患,眼看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学读博了,突然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女孩整个人精神几乎崩溃。初检后,考虑到病人将来的生活,康华峰为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并植入假体,“这是我做的第一例植入假体手术,上手术台前压力很大,一旦术后感染或外形不对称,都会给病人带来心理创伤。”


顶着巨大压力的康华峰成功完成了手术,病人术后恢复也很好,康华峰总算松了口气。康华峰说,科室里经常遇到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换上乳腺癌,其实能感受到她们内心是很痛苦的,毕竟未来的路还长,这就要求医生在从医过程中要具有人文关怀。

相比成功治愈的案例,仍有一些病人选择了一走了之。康华峰曾接诊过一个40多岁的病患,住院期间很配合医生治疗,回到家后她就出现抑郁症状,经常跟家人吵架引发家庭风波。经过五次化疗后,病人跳楼轻生了。康华峰说,听到这个消息他很震惊,其实这个病人治愈率很高,但就是心理问题困扰着病人,将她逼上了绝路。

肿瘤医生不仅工作辛苦,而且还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康华峰说,科里都是病重患者,他们对待每个病人都要竭尽全力,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病人的病情严重恶化,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其实我们和家属一样都很难过”。


康华峰介绍说,现在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病发原因有很多,大气污染、长期抽烟喝酒都能引发癌症,现在的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手术后再进行化疗,即便是这样,治愈后的病患也要每年来医院复查,以防癌细胞转移。

每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为700万人,我国也有100余万人因此失去生命,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康华峰说,肿瘤科进来的病人大多是不治之症,很多家庭到最后落得人财两空。为了降伏这一绝症,他和同事们正不遗余力地研究和努力着,让更多的病患摆脱癌症之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