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为什么这两样东西不能借?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相处好的,通常都会相互借东西,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借的,比如香火不借,柴火不借,鞋子也不借等等。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一、借米不借柴

按常理说,“米”比“柴”的价格要贵多了,但是人们为什么宁可向外借米也不借柴呢?其实,它的意思类似“救急不救穷”,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人们都是靠天吃饭,若遇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家无余粮、挨饿受冻是常发生的事,此时当你去别人家借米的时候,主人家就会毫不犹豫的借给你。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为什么这两样东西不能借?

借米不借柴

但是,柴却不同,它随处可见,只要人肯吃苦勤快一点,就能找到柴。若去别人家借柴,就会被认为是懒惰之人,米作为糊口度命的必需品,当别人急需时,我们都愿意伸出友善之手,但谁也不愿意帮助不劳而获的“借柴”人。再者,“柴”与“财”谐音,老话“财不外出”也是“不借柴”的原因之一。

二、借衣不借鞋

这句话的道理与“借米不借柴”的道理差不多,古代社会人们受制于当时的工艺条件,衣服的制作成本较高,一般的贫苦人家很少有钱去添置衣物,若是出席重要活动,人们一般会选择“借衣服”。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为什么这两样东西不能借?

借衣不借鞋

但鞋子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多了,百姓常常穿着用草编制的鞋子,夏季天气炎热的话,穷人家的孩子还常常光着脚,甚至不穿鞋。若是借鞋穿,会被别人看作懒惰之人。

不借鞋的原因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鞋”的音同“邪”,谁也不想把“邪”带到自己身上,所以也不会向别人借鞋穿。二是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每个人的鞋码都不一样,若借来别人的鞋自己穿着不合适,倒不如不借。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为什么这两样东西不能借?

艰苦奋斗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一直以艰苦奋斗、勤劳节约为传统美德。因此,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不借柴”和“不借米”的道理就充分说明了,努力奋斗才是人生的正确方向,没有人会愿意帮助不劳而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